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112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陈述彭 《遥感学报》2005,9(2):113-116
概略回顾了中国20世纪遥感地质的辉煌成就,列举4项重大突破:极块构造的论证与线性形迹分析,数字地质与找矿、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的新发现、工程地质选线与选址。指出21世纪面对国土普查的新任务,需要加强遥感信息机理研究,信息融合与共享,学科交叉,社会经济统计空间分析的能力,关注探月计划与遥感制图。  相似文献   
22.
用SPOT-VGT数据制作中国2000年度土地覆盖数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土地覆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中心,准确而现势性强的土地覆盖数据是科学研究、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等应用的基础资料。该研究作为欧盟联合研究中心2000年全球土地覆盖计划(GLC2000)的一部分,利用2000年的1km空间分辨率的SPOT-4VGTS10数据与DEM、积温和降水等通过AHP方法合成的自然因子数据,采用FAO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LCCS),通过非监督分类方法制作中国2000年的土地覆盖图。研究结果表明,在HANTS方法去云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分区,利用一年内每10天最大值合成的NDVI时间序列自然因子数据集可对除干旱区外大部分地区进行很好的分类,对干旱区则采用8月下旬的VGT原始数据取代NDVI数据参加分类,可达到较好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23.
李艳  宫鹏 《遥感学报》2005,9(4):357-362
介绍了一个建筑物阴影检测的模型。首先利用摄影测量学原理来计算阴影坐标。即用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surfacemodel,缩写为DSM)和太阳高度和方位来计算建筑物阴影的空间坐标,并由相机模型计算出每个阴影单元对应的扫描行和相机空间坐标。由高度场光线跟踪判断阴影的可见性,对可见阴影计算出它在投影图像上的坐标。然后在这个结果的基础上再对图像进行阴影的细分割。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着眼于广东省典型特色农作物的波谱,建立了波谱数据库,该库分为知识库、遥感实测波谱库、模型库、波谱分析和 荔枝园示范5大部分。 在波谱分析模块设计上提供了波谱数据查询、分析等功能,通过对荔枝园种植面积应用示范,给用户提供了极 大方便。  相似文献   
25.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工具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更先进,更强大,更方便的工具终究能取代旧有工具。因此,今天我方所持观点是:遥感技术能取代地表常规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26.
利用欧洲资源卫星1号和2号获取的重轨干涉测量雷达数据,首先进行干涉测量数据相关性估测,并结合干涉测量数据的振幅信息,开展新疆喀什试验区地表土地类型的识别与分类,区分和识别出裸土、盐碱地、灌丛、裸岩/戈壁、沼泽和水体 6类土地类型。最后通过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后向散射特性和相关性的分析,探讨了干涉测量数据相关性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2 SAR数据,通过SAR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处理得到1993-1995年苏州市地面沉降场测量值。地面水准则测量数据的验证分析表明,差分干涉测量值与水准则值量值的相关度达0.943,标准误差均值为0.1706。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精度可达5mm(以水准则量代表地面形变的真实情况)。研究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进行城市地面沉降方面监测和时空演化特片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可用于其它类型城市地质灾害的监测。  相似文献   
28.
我国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山地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低山丘陵为这些大江大河支流的发源地,这些区域的水土流失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TM影象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支撑,从DEM中获取低山丘陵层,以此为MASK层,提取水土流失及相应的生态环境背景各层,包括土地利用、坡度、年降水、积温、植被等生态背景层,这些背景层是多年数据的平均,然后把水土流失层与环境背景各层分别叠加,分析不同环境背景下水土流失状况,从而为治理水土流失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数字黄河”科学工程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黄河”作为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该文提出了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框架,并依次论述了框架所包括的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的设计,数字黄河的空间基础设施,数据更新能力,虚拟现实与仿真,科学工程的网络以及应用工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数字黄河”基础研究,建立“数字黄河”科学工程示范和科学工程阶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根据沙尘暴起沙、传输与降沉模型系统对参数的需求,中日亚洲沙尘暴项目在源区、传输区和降沉区布设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沙尘干量TSP数据是主要获取的数据,同时利用气象卫星获取沙尘过程的云图和反演沙尘过程的地表物理参数。由于不同土地利用/覆盖对沙尘暴过程中起沙的贡献不一样,研究中用局地分裂窗算法反演NOAA/AVHRR热红外波段数据的地面温度参数;取得大范围的时序地面温度数据后参照1:10万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采样图层选点提取地表温度,形成不同点时间序列变化曲线;最后将不同地类的地表温度时序变化曲线与观测点沙尘干量TSP时序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沙尘暴过程地表温度变化现象与沙尘有密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地面温度参数可以作为沙尘预报模型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