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物波谱特性是利用遥感进行建模反演和地物目标探测识别的理论基础,波谱数据库对于提高遥感应用水平有重要作用。为规范和丰富中国波谱数据库并促进其在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依托国家科技性基础专项,建立了“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在数据规范编制、波谱数据采集实验与整编入库、地物波谱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示范初步探索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波谱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标准规范方面,建立完善了测绘地物波谱与配套非波谱数据收集与汇总标准、测绘地物波谱和配套非波谱参数测试技术规范、测绘地物波谱库地物分类编码规范。依照项目制定的数据规范标准,对现有波谱数据进行了整编和入库,共计整编数据1.4万余条;组织实施了全国范围的典型地物波谱采集实验以及相应配套参数测量实验,主要试验类型包括典型地物波谱测量试验、定点时间序列测量试验、多尺度测量试验、全波段测量试验、参数控制测量试验和无人机观测试验等,共计获取地物波谱1.7万余条。特别是在华北和东北进行了全波段观测试验(可见光—近红外波(0.35—2.5 μm)、红外波段(3—15 μm)、微波波段(Ka、K、X、C、L波段)),获取冰雪、土壤、植被冠层、人工目标的全波段数据。为方便波谱数据的应用和共享,项目建设了包含3万余条数据的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GOSPEL)及数据共享平台。依据地物波谱数据的类型和应用需求,形成了全波段典型地物波谱数据集、多角度光谱反射率数据集、多尺度典型地物反射率数据集、长时间系列波谱数据集等共25个特色数据集。基于测绘地物波谱本底数据库进行了地物分类、遥感机理模拟、遥感定量反演、遥感产品验证等方面的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专题波谱库可视化程序设计与开发的方法。以土壤盐碱化为例,详细阐述了专题波谱库的设计思想及关键技术。可为环境与减灾卫星高光谱数据的业务化运行提供光谱数据支撑,提高了高光谱遥感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定量反演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开展岩石化学成分填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江  王安建 《遥感学报》2007,11(4):601-608
ASTER遥感成像仪的发射提供了廉价的多光谱热红外数据,是热红外遥感数据的一个重要来源。ASU热红外光谱库提供了多种矿物的热红外发射率波谱的同时,还提供了矿物的化学成分即氧化物含量的分析结果。把ASU波谱库的矿物波谱重采样至ASTER各热红外波段,对矿物的波谱进行波段比值处理,与各矿物成分进行相关分析,选择波段比值与各氧化物含量最大相关系数,进行对数模拟,从而可以确定出发射率光谱与化学成分的数值关系。本文分别对SiO2,MgO,Al2O3,CaO,K2O,Na2O进行了数值分析及公式模拟。统计是根据各矿物做出的,模拟公式同样适用于岩石,进而可以在遥感热红外数据中得以应用。在四川省西范坪矿区利用模拟公式对SiO2,Na2O,K2O三种氧化物进行了岩石填图,在野外大部分得到了证实;利用SiO2进行了硅化蚀变带填图,在异常带内发现了砂岩型铜矿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地物波谱库数据采集传感器单一、地物种类划分泛化性弱以及缺乏有效集成最新光谱分析模型等问题,提出构建典型目标地面光谱信息系统,对地面光谱数据获取、分析、处理和综合信息提取等技术进行科学设计和集成,并基于客户端层和服务器层(C/S)结构设计实现系统的信息表达。以岩矿和土壤重金属提取为例开展了示范研究。研究表明,系统达到了高效、快速和准确挖掘光谱蕴含的丰富地物信息的研究目标,为地物识别、资源勘查和生态环境评价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鹤壁矿区典型地物进行实地波谱采集及数据后期处理,建立煤矿区具有典型特征地物的反射波谱库,并针对影响矿区光谱测量的外在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矿区环境遥感自动解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FLAASH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原理,并利用该模型对美国内华达州CUPRITE矿区AVIRIS高光谱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通过对比校正前后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校正后反射率曲线与USGS波谱库反射率曲线发现,大气校正消除了水汽等大气因素的影响,获得了地物反射率;校正后反射率曲线与波谱库反射率曲线相关系数达到0.92,说明利用FLAASH进行大气校正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光谱曲线特征的水污染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先进的野外光谱测试仪对德兴铜矿矿区水污染进行精细测量,分析了污染水体的波谱曲线特征。根据污染水体的波谱特征,结合ASTER卫星数据的波段特性,基于三原色机理设计假彩色合成方案,分析识别水体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并提供了科学的水体污染波谱曲线。  相似文献   

8.
基于波谱知识库的MODIS叶面积指数反演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物理模型反演叶面积指数普遍存在缺少先验知识的状况,如何获得准确的先验知识是遥感走向应用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就是结合国家重大行业中的应用需求,研究制定地物波谱获取与分析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标准,建立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从波谱数据库提取模型反演所需要的先验知识,实现了基于SAIL模型的MODIS数据(经过几何纠正与大气纠正)叶面积指数的反演。另外,基于TM数据,对MODIS混合像元进行了分解,用纯像元的叶面积指数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同时,反演结果与NASA的LAI产品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波谱库的先验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9.
地物波谱数据库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的遥感基础研究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波谱数据库涵盖波段范围更宽,地物类型更多,而且逐步实现网上在线共享。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和澳大利亚的联邦工业科学组织于1990年协作开发了具有代表性的标准矿物波谱数据库,目前网上运行的是第4版(splib04a),已具备了相当强的管理和分析功能,且支持网上完全在线搜索并且能下载每个光谱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拟订进一步发展地物波谱库的第5版本(splib05)和第6版本(splib06),除扩充该库的地物目标类型外,新版本将波谱涵盖范围延伸为150μm(远红  相似文献   

10.
植被波谱空间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遥感图像的地物识别需要大量地物波谱数据的支持,而现有地物波谱库中收集到的同一地物的波谱,由于其测量尺度和方法的差异,波谱也存在很大差异.以冬小麦为例,首先介绍了材料波谱、端元波谱和像元波谱这3种不同尺度波谱的概念,并以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测量尺度下波谱的差别,以此说明波谱尺度转换的必要性.然后利用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建立不同测量尺度下的波谱转换关系.分别验证了SAILH模型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在波谱转换中的精度.研究表明,在大尺度上采用统计模型,在小尺度上采用非线性的物理模型可以解释不同尺度观测植被波谱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信息动态监测是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东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广东省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从2004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至2008年全面建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而每一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工作的完成都有严格的时效性,使得生产单位对数据生产的效率、效益和质量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进行考虑.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更新应用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上,是各工序进行有效衔接和保证产品最终质量的必要前提.结合工作实践,以数字高程模型DEM如何利用其他3D数据(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或旧DEM数据的更新,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从而保证产品的时效性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影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实现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管理。通过调用GDAL库,实现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读取,对影像数据进行分块,建立影像金字塔,实现影像数据和元数据入库,建立高效的索引机制;根据窗口显示范围,调取合理的金字塔层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缓冲和实施处理显示;最后,设计元数据的管理。最终实现影像数据和元数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东省已建成的铀矿钻孔数据库系统在工程地质分析、解释全过程方面未能实现数字化可视化分析的空间管理问题,该文提出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根据铀矿成矿、勘探、储量估算的特点,建设三维铀矿建模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铀矿勘查数据库建库、矿区地质成图、矿体圈定、矿床地质建模、品位估计和储量估算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的查询与分析;结合地表建模及可叠加遥感技术,实现了地上地下全方位矿区立体建模。实践表明,利用该系统重构的地质矿体真实可靠,与传统解释方法基本一致,符合铀矿成矿原理。  相似文献   

14.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Spectral Signature of Winter Rap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riven by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hyperspectral imaging, material mapping using reference spectra has received renewed interest of the remote sensing community. The applicability of reference spectral signatures in image classification depends mainly on the material type and its spectral signature behaviour. Identification and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which exhibit unique spectral behaviour is the first step in this approach. Consequently there have been active research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urface materials which exhibit unique spectral signatures. The uniqueness of reflectance signature of winter rape relative to its co-occurring crop species was reported in this study. Reflectance spectral libraries constructed from field spectral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collected over five agricultural crops (alfalfa, winter barley, winter rape, winter rye, and winter wheat) during four subsequent growing seasons were classified by th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Further, the reference field spectral database was used for the spectral feature fitt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a historical HyMAP airborne hyperspectral imagery acquired at a separate site, by spectral library 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a meaningful spectral matching between image and field spectra for winter rape and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transferring spectral library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The observed consistency in the discrimination of winter rape demonstrates experimentally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remote sensing which suggests the theoretical existence of unique spectral signatures for materials which can be incorporated as reference spectral signatures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On the basis of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this paper employs the theories of wavelet transform and signal sampling to develop a new image fusion algorithm. The algorith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image fusion of SPOT PAN and TM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 perfect image fusion can be built up by using the imag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image frequency domain based 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formation. The method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image fusion do not chang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image.  相似文献   

16.
On the basis of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this paper employs the theories of wavelet transform and signal sampling to develop a new image fusion algorithm.The algorith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image fusion of SPOT PAN and TM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 perfect image fusion can be built up by using the image analytical s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image frequency domain based 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formation.The method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image fusion do not chang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image.  相似文献   

17.
基于ENVI的MODIS数据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选取湖北省MODIS数据,经预处理得到可以进一步分析的湖北省MODIS数据,重点讲述了应用ENVI软件对MODIS数据进行遥感影像预处理的方法和流程,为区域农业遥感数据库建设提供遥感数据处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中国民用航天遥感从科学试验向业务服务模式转变,更好地探索、了解与解决应用需求与航天遥感系统对接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促进航天遥感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适时于2004年成立了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10余年来,论证中心以航天遥感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面向应用的航天遥感科学论证概念、理论方法、技术工程与应用研究。本文是论证中心团队长期从事航天遥感科学论证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介绍了遥感论证初步认知、遥感论证关注问题、遥感论证理论体系与模型方法集、遥感论证能力建设及遥感论证实践等方面内容,给出了遥感论证定义并详细分析了研究范围和内容,提出了由知识维、进程维和逻辑维所组成的遥感论证作用域3维空间结构,指出社会发展加快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带动整个航天遥感数据信息链向更大规模、更短响应时间周期、更综合数据集成、更高数据质量、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航天遥感系统将进入新的"智慧遥感"发展阶段。得益于十余年来中国民用航天快速发展,我们经历了风云三号新型载荷校飞、多角度多光谱偏振遥感器论证、环境星应用工程论证等实践,取得了多方面理论方法的突破,并应用到2030民用航天发展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2030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规划等论证当中。经过不断实践,快速迭代,形成了遥感论证理论体系及相应的十大模型方法,包括遥感信息流模型、遥感信息特征模型、遥感信息应用模型、遥感信息量分析模型、遥感数据工程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结构模型、航天遥感系统状态描述模型、航天遥感系统质量模型、航天遥感系统发展动力模型及能力体系模型。这些模型方法全面反映了航天遥感系统特征、结构、状态、发展动力、条件等,可广泛用于对航天遥感系统进行顶层设计、规划、考察、分析、评价、预测,并开展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地物以其固有的特性反射、吸收、辐射和透射电磁波。不同地物表面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反射/辐射/散射特性不同,成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目标物探测与识别的理论基础,而地物波谱数据库的建成对定量遥感建模、地表参数反演及环境生态监测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已建成部分地物波谱数据库,通过收集典型地物波谱数据,记录长期积累且相对稳定的波谱信息及其配套参数,支持地物分类、目标识别等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主要地物波谱数据的建库历程,阐述了波谱数据库在各专业领域的主要应用成果,分析比较现有的国内外波谱数据库平台在波段覆盖、地物类型、配套参数及共享方式的特点及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波谱数据库在建设中存在的数据管理分散、测量质量控制和配套参数的标准规范不完善、数据利用效率不充分等问题,给出了初步建议。最后,探讨各学科对波谱数据库平台的应用需求,并对波谱数据库建设重点将面向全波段、多尺度、多时相的通用型知识库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M的遥感数据复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遥感数据复原新方法。此方法将地形因子作为最主要的作用因子,不考虑卫星传感过程中的随机影响。首先,根据基础地理数据,按其等高线层生成DEM; 然后,利用DEM,通过实测样点、DEM和经过纠正的遥感数据的信息融合,进行遥感数据中像元样点的坡度、坡向分析,建立DEM与遥感信息的相关关系模型,以数学统计方法描述地形因子对遥感数据的作用机理; 最后,进行逐像元的遥感信息复原(归一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信息复原效果,可消除或减少地形对遥感数据的影响,增强遥感技术在山区复杂地形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