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本文用热力学方程和水汽连续方程反算了南海附近地区1983年10月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分布,分析了大气热源的结构及其演变过程与西南季风的关系。分析表明:大气热源的分布与ITCZ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最大热源中心出现在ITCZ南侧。随着西南季风的撤退,ITCZ的南移,大气热源中心亦由南海北部逐渐向南海西部及中南半岛南端移动。西南季风与ITCZ的活动,对大气热源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根据1976—1983年3—8月珠江三角洲08:00—08:00局地强风暴与重大灾害局地强风暴资料,以及广州08:00探空资料,采用对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有和无重大灾害局地强风暴发生环境条件的差异。与非重大灾害局地强风暴相比,重大灾害局地强风暴是在低压辐合上升、层结不稳定和位势不稳定,低层高温高湿和大的环境风速(特别是中低层风速)等方面更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环境风对重大灾害局地强风暴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风速,而不是垂直风速切变,后者与局地强风暴进一步发展成重大灾害局地强风暴没有机理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83.
南海季风低压的结构演变和涡度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必骐  刘四臣 《海洋学报》1988,10(5):626-634
季风低压是夏季风系统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季风降水的主要系统,对于季风低压的研究,历来都是南亚季风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外对印度季风低压已进行了许多诊断分析和理论研究[1-2],对其活动特点、结尚和形成机制已有较多了解。  相似文献   
84.
利用逐时雨量分布图,对登陆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气旋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分类、对比和合成分析。实际资料证实了大范围的热带气旋暴雨是由若干中尺度雨团、雨带造成的,纯热带气旋环流形成的中尺度雨团、雨带具有与热带气旋云带大体一致的分布特征;有冷空气与之配合时,热带气旋环流北缘形成东西向的中尺度雨带;热带气旋登陆后的3h可能出现最大中尺度雨团;随热带气旋环流的填塞减弱,中尺度而团也逐渐减弱消失;山地对中尺度雨团的移动起阻滞加强作用,有利的地形与暖湿气流配合,将激发生成新的中尺度雨带。  相似文献   
85.
用1980—1986年20时欧洲中心的1000,850,700,500,300,200及100hPa共7层的网格点资料,利用台风移速方程,挑选了进入南海的26个台风个例,计算了12,24,36及48h的台风移速及移向,同时也计算了实际台风前后12,24,36及48h移速和移向,计算出不同时刻的台风实际的移速差△V及移向基面△θ.分析表明:计算的不同时刻的台风移速整差△V与台风实际的移速差△V的符号相同的概括率是比较高的,结果是比较理想的,有一定的实际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86.
台湾地形对台风Dot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多功能、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数值模式CSU-RAMS改为嵌套网格的台风数值模式,并且用该模式成功地模拟出台风Dot在台湾地形影响下产生不连续跳跃式的异常路径,分析了产生这种异常路径的原因是地形诱生低压发生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以动力学原理为依据,结合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地区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建立了一个预报南海海区热带气旋未来72小时路径的预报模式。模式只要求输入预报时刻和前期的热带气旋中心位置,最低气压和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资料便可在IBM或类似的微机上作出未来72小时的路径预报。用统计样本外的6年历史资料作预报检验,6年的平均预报误差表明其预报精度已达一般客观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88.
该文利用佛山市三水区自动气象站降雨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的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特征和雷达回波演变情况对2017年6月16日三水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冷空气、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下,由地面辐合线触发形成的;充足的水汽输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强烈的上升运动为三水区产生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中低层存在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中层有干冷空气的入侵也是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键原因;通过分析雷达资料,能较好地辨别出回波强度、高度、维持时间、中气旋的发生发展,有利于开展短时临近气象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9.
利用NCEP-CFS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研究了2008年4月孟加拉湾热带气旋Nargis的初始涡旋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受到印度洋赤道西风急流爆发及其伴随的东传MJO事件的影响,Nargis的初始扰动生成于苏门答腊岛北部地区。另外,源于中纬度地区经南海进入孟加拉湾的东风急流(4月22—25日)对Nargis初始扰动发展到热带低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东风急流及其携带的冷空气使得孟加拉湾东部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感热通量迅速增加,低层大气的有效位能通过非绝热加热获得能量,并向总动能转化,从而近海表涡旋性环流得到增长,Nargis初始扰动向西北移动并最终发展为热带低压。数值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东风急流对Nargis初始涡旋生成的作用,如果没有东风急流的出现,Nargis初始扰动将不能北上发展成为热带低压。  相似文献   
90.
MicrotopsⅡ型太阳光度计的使用、计算及定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文献和在使用仪器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MicrotopsⅡ型5通道手持式太阳光度计的特征、仪器使用前的参数设置、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计算原理和仪器定标方法,以便为仪器的使用者提供借鉴。对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2004年9月19日在国家南岭森林公园的一次对比试验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台仪器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值非常接近,500 nm通道的AOD值相差小于0.01,说明两台仪器的厂家定标常数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