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91.
利用变分法计算西北典型干旱区地表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0年5~6月在敦煌进行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加强期的观测资料,采用变分法计算了西北干旱区荒漠戈壁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并与Bowen比能量平衡方法(简称BREB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变分法由于同时应用了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和相似性廓线方程,充分利用了边界层观测资料的信息,避免了BREB法中出现在Bowen比接近于-1时产生的计算不稳定和虚假的峰值,使计算的通量结果更趋合理和稳定.同时也计算了动量和感热的总体输送系数,与已有结果比较表明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92.
在总结“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移式新一代天气雷达在青海省河南县和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秋(春)季降水系统中尺度结构外场试验观测的方法和技术,对这两个地区云和降水的若干特征进行了分析;另外,使用两步变分方法反演了风场结构,分析了层状云和对流云的中尺度回波强度和动力结构。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可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和云物理研究提供更多信息,包括风场中尺度结构、辐合线位置等;青海省河南县及周边地区秋季降水以对流云降水为主,低空辐合是对流云旺盛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南省许昌市春季降水既含有对流云降水也含有层状云降水,对流云降水过程伴有低空辐合,层状云内风场比较均匀,但风的垂直切变明显,多为暖平流。  相似文献   
93.
变分同化中使用背景场时尺度匹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崇践 《大气科学》2001,25(1):103-110
分资料同化方法运用于中尺度系统的分析时,粗网格模式的输出经常被用作背景场,此时分析场和背景场之间存在尺度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让二者的尺度相匹配,文中提出可以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过滤算子适当滤除分析场中的短波成分。应用浅水方程模式和模拟资料所作的数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分析的效果。  相似文献   
94.
"987”突发大暴雨及中尺度低涡结构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64,自引:13,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麟生  冯伍虎 《大气科学》2001,25(4):465-478
1998年7月20~23日(简称"987”),发生在鄂东和鄂西南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在长江流域是罕见的.该过程与500hPa短波槽和700hPa低涡切变线以及沿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密切相关.对该过程采用非静力MM5的二重网格双向嵌套进行了全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其中,可分辨尺度降水采用Reisner混合相微物理显式方案,次网格尺度降水采用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双向嵌套的细网格模拟结果揭示,武汉周边地区的特大暴雨与700hPa上一个β中尺度低涡的生成和强烈发展直接关联.该低涡具有明显的动力-热力结构特征:特强上升运动与饱和气柱互耦,超强散度柱与强涡柱耦合发展,湿静力不稳定与湿对称不稳定共存,深对流湿气柱内云团发展的微物理场结构比较典型.细网格域内前36h的降水分布和雨强与观测的大体相应,扩展域细网格的降水模拟明显改进了原细网格的模拟,特别是雨带.这一结果还表明,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大暴雨,大尺度过程对中尺度系统的影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95.
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已开展多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现代化和自动化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随着我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业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立一套用微机控制和管理的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为此,我们应用Access和VB语言开发设计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资料库,并建立了相应的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了资料管理工作的基本自动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6.
腾格里沙漠气溶胶光学厚度多波段遥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根据2001年4~9月份在腾格里沙漠沙坡头站进行的为期6个月的地面多波段太阳直接辐射观测结果,讨论了仪器的定标、气溶胶的不同波段光学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仪器的定标合理;腾格里沙漠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变化有很大差别,而总体光学厚度较大,时空变化较大;但在同等条件下,各波段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不同天气状况下存在不同的气溶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7.
利用太阳辐射资料反演宽频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晴空无云条件下地面上实测的太阳直接辐射资料,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反演了宽频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从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来看,两种方法都是以全波段上的太阳辐射确定宽频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为目的。方法I计算简单,但是其中所用的全波段太阳辐射衰减公式比较粗略;方法Ⅱ是确定一最优波长,并以此波长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作为宽频上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理论上较方法I完善,得到的τa(λ0)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总之,方法Ⅱ较方法I更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8.
余晔  郄秀书  袁铁 《高原气象》2002,21(4):375-380
利用不荷电双向传输先导模型 ,考虑近地面空间电荷层对地表垂直电场的影响和云电荷的转移 ,在一定的雷暴云电荷结构假定下 ,对地闪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先导接地瞬间通道上的平均电荷密度约为 1.5× 10 - 3C·m- 1 ,通道中的总电荷量约为 14 .8C ,其中平均感应电荷密度仅占总电荷密度的 2 0 % ,约为 0 .34× 10 - 3C·m- 1 ,先导通道中的电荷主要来源于云中电荷的转移  相似文献   
99.
"98.7"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尺度切变线低涡发展的涡源诊断   总被引:1,自引:26,他引:1  
冯伍虎  程麟生 《高原气象》2002,21(5):447-456
1998年7月20~23日(简称“98.7”)发生在武汉周边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与沿低涡切变线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的MαCS及MβCS直接关联。利用MM5模拟提供的高空间分辨(20km)输出资料,对这次突发性特大暴雨中尺度切变线低涡发展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诊断。涡度分析指出,高、低空正涡度中心在武汉周边地区上空的叠加和耦合是该低涡切变线持续发展的主要物理机制之一。总涡源的诊断揭示,在突发性暴雨强烈发生发展期,武汉周边地区上空从低层到高层有一近乎垂直的涡源高值区生成和维持,其垂直结构的发展演变与涡度场垂直结构的发展演变相一致。这一结果表明,大气总涡源对该中尺度低涡切变线的生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该暴雨中尺度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机制。对贡献于总涡源的诸分量计算表明,在650hPa以下,散度项对大气总涡源的正贡献最大,但在此层以上至200hPa之间,垂直涡度平流项的贡献要比散度项大,同时水平平流项也为正贡献;在整个对流层,扭转项对总涡源为负贡献,散度项只在450~250hPa之间为负贡献。在近地层,垂直涡度平流项和水平平流项基本对总涡源不作任何贡献。时间平均涡源和纯扰动涡源对低涡切变线的生成很重要;在强烈发展期,相互作用涡源作用最大,纯扰动涡源贡献次之;随着非线性相互作用涡源贡献的减小,低涡切变线东移减弱。在该期间时间平均涡源和纯扰动涡源仍为正贡献。  相似文献   
100.
论文利用1961—2017年北疆地区37个观测站的逐日气温资料以及高程数据,选取了3类(冷指数、暖指数和极值指数)15项极端气温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理因子在北疆极端气温趋势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 北疆地区气候变暖显著,极端气温冷指数呈非常显著的下降趋势,暖指数及极值指数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主要体现为极端冷事件频次降低、夜间温度以及极端低温升高,具有白天和夜间变化的不对称性以及低温和高温变化的不平衡性等特征。② 极端气温指数在北疆中部盆地地区上升(下降)趋势最强,在北疆北部及南部山区地带,上升(下降)趋势相对较小。地形分布对气候趋势的影响程度暖指数大于冷指数,海拔高度对极端气温事件的出现频次有较大影响。③ 极端气温指数趋势的经向分布是其空间分布的主导模态。北疆地区极端气温指数趋势性变化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南北趋势性变化差异最大处位于北疆中部地区。极端气温指数趋势性变化的南北差异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在山地地区,纬度对于极端气温指数的气候趋势影响较小,而在盆地地区,纬度为影响极端气温指数气候趋势的重要因子。经向上,除炎热夜数增加趋势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较低外,北疆东部极端气温指数的趋势性变化与海拔高度相关性高于北疆西部。④ 地理因子对极端气温指数的趋势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6,为高度关联),影响程度暖指数大于冷指数。地理因子对冷指数的影响在山地、丘陵地区较强,而对暖指数的影响主要为地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和盆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