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高寒地区冻土活动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0-2010年黑龙江省83个气象站的冻土和0 cm地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黑龙江省五个典型气候区域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特征,讨论了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冻土活动层冻结开始于9月份,至冬季3月份冻土深度达到最大值,8月份时冻土厚度接近于0 cm。由北向南,最大冻土深度逐渐变小,冻结开始时间逐渐推迟,融化结束时间逐渐提前。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存在明显的退化趋势。从年代际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前黑龙江省最大冻土深度变化不大,最大冻土深度较深,90年代后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减小趋势。高纬度地区地温低,在同等条件下冻土深度较低纬度地区大。  相似文献   
132.
内蒙古乌梁素海“黄苔”暴发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郑伟  韩秀珍  刘诚  李云鹏 《湖泊科学》2010,22(3):321-326
通过综合分析"黄苔"、芦苇、明水体和陆地等地物在EOS/MODIS图像上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提出了利用EOS/MODIS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数据提取"黄苔"信息的方法.结合乌梁素海"黄苔"实地考察资料和高空间分辨率的中巴资源卫星CBERS/CCD数据对MODIS数据监测"黄苔"的结果进行了比对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对"黄苔"进行有效的监测.同时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去除程辐射影响的大气校正方法,利用MODIS 2008年5-10月的数据对内蒙古乌梁素海的"黄苔"灾情进行了动态监测,获得了乌梁素海"黄苔"灾情发生发展的特征信息,乌梁素海在2008年5月初开始出现"黄苔",6-7月份发生大面积"黄苔"暴发,进入8月以后"黄苔"开始逐渐消退,10月份基本消失,并初步分析了"黄苔"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3.
利用2014—201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闪电定位仪监测的雷电及CLDAS逐日降水数据,确定干雷电期间降水阈值并筛选干雷电监测数据,分析干雷电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的防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CLDAS降水与气象站点降水的误差较小,有较高的适用性,可以满足干雷电的分析需求.大兴...  相似文献   
134.
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利用2005年1月至9月锡林浩特观象台积分浊度计的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地区气溶胶的散射系数变化特征,讨论了它的季节变化、日变化、不同沙尘天气下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散射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月至9月散射系数总体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散射系数能很好的反映沙尘天气的强度;它与PM10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散射系数与能见度呈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5.
内蒙古一次沙尘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WRF-chem模式耦合Shao04起沙参数化方案,研究了2015年内蒙古春季一次冷涡沙尘过程。对比分析模式模拟结果和Micaps、CLIPSO、PM10观测资料后发现,WRF-chem可以较好地刻画沙尘的水平和垂直输送。此次沙源地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南部、内蒙古中部偏北区域和浑善达克沙地。蒙古国南部和内蒙古中部偏北区域最大起沙量分别为77.4 g·m-2和112.7 g·m-2,最大干沉降分别为253.2 μg·m-2·s-1和427.2 μg·m-2·s-1,内蒙古中部偏北区域的沙尘柱总量(87.3 g·m-2)大于蒙古国南部(41.3 g·m-2)。浑善达克沙地土壤干燥,所以沙尘排放量(215.6 g·m-2)、柱总量(132.7 g·m-2)、沉降速率(809.3 μg·m-2·s-1)均较高。沙尘在锋前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下,可以实现上对流层-下平流层之间的输送,高层的沙尘虽然浓度较低,却可以输送更远。沙尘气溶胶夜间增加大气层顶向上的长波辐射,同时加热大气,增加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136.
沙尘天气中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选取内蒙古境内额济纳旗、乌拉特中旗、东胜、朱日和、锡林浩特5个站的几次沙尘天气过程和晴朗天气下CE-318太阳光度计资料,计算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在沙尘天气发生过程中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沙尘天气发生过程中,气溶胶光学厚度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变量,其随沙尘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日变化特征,且光学厚度值随着沙尘天气的发生和发展,在其空间分布变化上与沙尘天气本身的空间分布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很好的反映沙尘输送过程。此外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大气稳定度也有一致的日变化趋势。因此,对于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监测可以为沙尘天气的预报提供较为准确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7.
将微型气象无人驾驶飞机与无线数字影像采集、传输设备相结合,构成了一套微型无人机空中火情监测系统,并开发了相应的地面监测软件.经过地面测试和空中飞行试验证实,该系统运行良好,对于地面火点有较好的探测能力.目前试验系统已具备单架次完成半径30 km以内,面积80~100 km2林区巡护任务的能力,而且这一系统成本低、使用灵活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就系统开发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8.
微型无人驾驶飞机火情监测系统及其初步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潜在蒸散量和干湿指标的分析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多少和农业干旱灾害的发生分析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福州市气象站基本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4年来地表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州市的地表潜在蒸散量一直呈现增大趋势;1991年为一个气候跃变点,在1991年以前基本以负距平为主,以后则以正距平为主.②20世纪初期,湿润指数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这是由降水量减少和潜在蒸散量增大造成的;年均湿润指数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突变.③从湿润指数看,秋季最干燥,最容易发生旱灾,其次是夏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139.
T639和EC模式对内蒙古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2年T639和EC模式500hPa高度场预报产品及ECMWF客观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内蒙古主要天气影响系统之西风槽、贝加尔湖冷涡、蒙古冷涡和东北冷涡数值产品的预报性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T639和EC模式产品对内蒙古影响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36h内的预报性能更为显著。EC模式产品预报准确率优于T639模式产品,但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影响系统的预报稳定性相对较差。T639模式产品在36h的预报能力比较高,对影响系统的生成时间、槽线位置、移动速度及中心强度4项检验指标预报准确率均在80%以上。EC模式预报产品,48h内对影响系统4项检验指标预报准确率均在80%以上。随着预报时效延长,T639和EC模式产品预报能力均有所下降。两套模式产品与实况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在各时效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对应相关系数空间分布,T639和EC模式产品标准差的大值中心与相关系数的低值中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防灾减灾工作的推进,龙卷等中小尺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的关注度正逐步提升。现有龙卷检测算法基于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在多个仰角和体积扫描中进行阈值判断得到龙卷涡旋特征TVS,在自适应协同观测背景下表现为自适应策略同步较慢,预警预报准确率不高,提前预警时间短。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龙卷在雷达反射率、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的多重特征能有效提高龙卷识别的准确率和预警时间,能提高组网雷达的协同观测能力。基于随机森林的龙卷检测算法(TDA-RF),使用CINRAD雷达历史龙卷数据作为训练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训练集进行分类学习得到龙卷预测模型,使用预测模型对实时雷达数据进行龙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TDARF算法能有效识别不同强度的龙卷,较TVS龙卷检测算法能给出龙卷区域的分类概率值,无需对龙卷特征时空连续性进行判断;TDA-RF算法对多个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使基于组网雷达的龙卷预警时间最高可达18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