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9篇
  免费   3660篇
  国内免费   6016篇
测绘学   362篇
大气科学   7942篇
地球物理   3138篇
地质学   3170篇
海洋学   86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593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641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760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734篇
  2010年   872篇
  2009年   836篇
  2008年   886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941篇
  2005年   777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561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41.
阳揣环 《气象》2007,33(2):112-117
为了验证T213模式秋季中期预报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对2006年9-11月T213模式96小时中期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96小时预报性能做了对比分析检验.结果表明,T213、ECMWF、日本模式对亚洲中高纬度地区大尺度环流形势演变和重大调整过程的96小时预报能力均较强,因此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三种模式相比,ECMWF模式对西风指数、850hPa温度、南支槽东移的预报较为准确;2006年11月4-6日的过程预报以日本模式最为吻合;T213模式对具体影响系统的强度、位置、影响时间的预报还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942.
王素娟  施进明  许健民 《气象》2007,33(4):10-14
介绍了FY-2(02)批静止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化阶段针对DPC子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运用软件再工程方法学原理,通过逆向工程、代码重构、数据重构、文档重构等一系列工程化过程,对FY-2(02)批预研阶段提交的资料和产品处理软件进行了面向产品和面向处理的流程再造,提取了公共服务,简化了处理流程,并形成了详尽的文档。软件再工程后的DPC资料和产品处理系统满足了FY-2(02)批地面应用系统的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实时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943.
彭亮  姚展予  戴进  濮江平  汪晓滨  廖菲 《气象》2007,33(5):3-11
云降水的宏微观物理特征的观测和研究,有助于建立典型的云降水多尺度结构模型,为确定科学的人工增雨催化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借助于雷达、卫星等多种遥感探测手段,结合飞机的云中观测,对2004年3月31日河南云降水观测外场试验区(31.5-35°N,111-114°E)的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综合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此次云降水系统属于比较典型的低槽、冷锋活动所造成的一次小至中雨过程。根据GOES卫星云图和天气图可以看出,沿锋面云系的后部,有一槽线,它对试验区的降水起主要作用,地面冷锋位于云带的前沿。雷达PPI回波显示为一条窄而长的回波带,宽度较窄,强度不大;RHI显示回波高度不高,回波云顶高度平均在5-6km左右,除存在一些20-30dBz的回波团外,回波强度比较均匀,回波中存在明显的0℃层亮带。这次降水为锋上高积云(Ac)和其下部液水较为丰沛的层积云(Sc)结合而成,在Ac云的4340m(-4.8℃)和3670m(0℃)液态水含量出现高值,分别为0.072g/m^3和0.086g/m^3,在Sc云中的0℃附近液态水含量出现高值。降水形成前,云中粒子谱型主要为单峰型,粒子直径大部分在5-10μm之间变化,大粒子浓度很低,不到0.1个/cm^3,且呈不连续分布,随着云中微物理过程的发展和降水的形成,粒子谱型逐渐转为双峰或多峰型,粒子浓度明显增高,粒子直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44.
川渝地区夏季旱涝与海温异常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媛媛  康志明  金荣花  李峰 《气象》2007,33(5):89-93
利用1951—2006年6—8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川渝地区旱涝指数Z指数,确定出该区域旱涝等级及其对应年份,分析这一带历年旱涝情况及年际变化特征,并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法分析旱涝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前期,这一带地区以旱为主,3个重旱年有2年出现在这个时段内;1970年代末至2003年,旱涝年均有,但以涝为主,2006年则出现了1951年以来最旱的年份。旱涝指数与SST的相关分析显示Z指数与前期SST,特别是1—3月SST有较好的相关关系,Z指数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显著正相关。重涝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广大海域SST呈明显的正距平,而重旱年则为大范围SST负距平。2006年1—3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呈明显负距平、南太平洋20°S以南到40°S之间海域海温呈显著正距平有利于川渝地区出现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945.
我国中部地区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余君  胡玉峰  刘均 《气象》2007,33(5):94-99
在我国,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正在取代常规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即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新旧两种观测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气候科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差异会造成均一性数据集的开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分析的误差甚至错误,所以将两种系统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对比是非常必要的。计算了我国中部地区21个气象站2005年的年平均差值,对其中的6个国家基准气候站逐小时数据按照云量、风速、白天和黑夜进行分类对比,并将仪器所处环境、太阳辐射(夜间为辐射冷却)、仪器原理及观测方法的变化认为是气温差异产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两种仪器观测的气温年平均差值基本上在±0.2℃之内。在上述差异因素中,大多数的台站仪器差异基本在±0.1℃之间,观测方法差异、仪器环境差异也比较小,而与太阳辐射有关的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946.
2005年11月哈密暴雪天气 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5年11月18日凌晨至20日,哈密出现罕见暴雪天气过程,此次降雪强度大,范围集中,南部大,北部小。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此次哈密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动力和热力的诊断分析,并利用Q矢量及螺旋度方法作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西部高压脊东移发展,引导萨彦岭低涡东移南压,移入哈密地区,造成哈密暴雪天气。(2)萨彦岭低涡是一较深厚系统,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上升气旋性涡柱,为暴雪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机制。(3)冷暖平流交汇,增强了斜压性,有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冷平流对锋生起到重要作用。(4)Q矢量辐合区及螺旋度正值区与低涡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哈密降雪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47.
邵洋  郑国光 《气象》2007,33(7):22-32
利用ARPS中尺度数值模式对河南省2005年3月20—21日层状云系降水过程中的云水资源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式主要计算了水汽收支状况、云中水分的微物理转化和降水效率等。结果表明,充沛的水汽输送为云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省域的水汽收入主要是水平流入,地表蒸发的贡献相对较小。河南南边界和西边界是此次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入边界,东边界和北边界是水汽的主要水平流出边界,较强的流入高度在2km附近。云系呈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平均0℃层在2.5km高度附近。6km高度以上的高云为冰云,2.5~6km高度之间的中云为冰水混合云,2.5km以下的低云为水云,符合“播撒-供给”云结构。雪和霰主要在4km高度左右生长,雨水主要在2.5km高度左右的0℃层附近生长。全省小时降水效率和地面小时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明显滞后于水汽流入率的时间变化。在降水较强时段,河南省域的小时降水效率为20%~30%。降水效率的分布形势与累计降水较为一致,河南南部较高、北部较低。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全国681个站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得出,2004年春季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偏弱,主要表现在:(1)2004年春季681个站累计的沙尘天气日数2 080 d,相当于历史平均值的46.9%,是近四十余年中第三个偏少年份。沙尘暴的总面积约190万km2,仅为历史平均值的37.3%。(2)危害性较大的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6次,不足2001年的一半。(3)4月和5月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导致整个春季显著偏少。沙尘天气出现时,PM10浓度相对增加,空气质量恶化,但与历史上较典型的强沙尘暴个例相比,PM10浓度增加的幅度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偏少、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动力条件不足,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年份。  相似文献   
949.
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系统WEST在新疆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加拿大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系统WEST进行新疆风能资源的模拟,得到了水平分辨率5km、低空垂直分辨率10m的新疆风能分布图谱,并将模拟结果与气象台站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WEST对于新疆大部分地区的模拟能力较好,但对新疆南部盆地高原边缘地区的模拟能力还需提高。应从其大尺度气候背景场分类和中尺度模型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方面进行本地化改进,使之能更好的应用于中国风能资源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950.
利用TERRA/MOPITT仪器测量的2000年3月—2004年5月的CO数据,分析了C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且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与诊断实验室(CMDL/NOAA)在瓦里关站的CO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CO的高值区在北半球主要位于东亚、西欧和北美,而在南半球主要位于非洲中西部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区;CO的分布随季节变化显著,春季北半球的CO浓度最高,而秋季南半球的CO浓度偏高;东亚的CO高值区主要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日本列岛一带。对于北京和瓦里关CO的趋势分析明表:这两个地区的CO浓度在这4年内都是呈上升趋势。结合CMDL的观测资料与卫星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和检验发现,瓦里关站卫星观测结果和CMDL的结果在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一致,卫星柱总量的观测数据和CMDL数据的相关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