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5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59篇
地球物理   295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7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地震动研究是抗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物理模拟按相似原理将地质体缩小为模型,能随时了解地震动过程,可以作为强震观测和计算分析的桥梁,有其独特的作用。超声模拟从波传播的角度研究地震动,既可研究一定范围的地震动分布,也可研究一个场点的地震动过程;既可以简化某些条件、突出主要矛盾,进行单因素的对比研究,也可将各种条件囊括在一个模型上综合研究。从而,超声模拟可以较深入全面地了解震源、传播途径和场地条件诸因素对地震动的影响,是进行地震动物理模拟的理想方法,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本文利用作者提出的积分Green函数方法,根据Schwiderski海潮图计算了全球海潮M_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地倾斜负荷潮。计算结果表明,M_2分波在中国大陆产生的地倾斜负荷潮主要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潮的控制,负荷潮椭圆长轴迹线呈两端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弯曲的弧线,负荷潮椭圆长半轴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可达十几毫秒,而在大陆西部新疆地区仅为0.3—0.4毫秒。  相似文献   
53.
用体波合成地震图与观测地震图拟合的方法确定了渤海地震(1969.7.18. M=7.4)和云南永善地震(1974.5.11. M=7.1)的震源参数.针对震中距为30至90的远震 P+pP+sP 波,采用 WKBJ 近似和实路径积分,做出了20个 WWSSN 台站的渤海地震和7个WWSSN 台站的永善地震的全波理论合成地震图.与实际记录到的长周期垂直分量地震图进行比较,以试错法确定两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如下:渤海地震:h=25km,=205,=85,=-145,M0=2.41019Nm,R=25,L=36km,vR=6km/s;永善地震由两个同时发生的 h=15km 的子破裂组成,其一为=45,=65,=0,M0=1.91019Nm,R=225,L=10km,vR=1km/s;其二为=200,=75,=170,M0=1.31019Nm,R=30,L=23km,vR=2km/s.这里 h 为震源深度,为走向,为倾角,为滑动角,M0 为总地震矩,R 为断裂扩展方向,L 为断层长度,vR 为破裂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54.
范志华  毛节泰 《大气科学》1991,15(4):109-115
本文讨论了利用自动太阳光谱仪测量地面的紫外辐射光谱,并进一步计算了NO_2的光分解系数.光谱测量范围为310—375nm.测量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秋季NO_2的光解系数变化在(1—4)×10~(-3)S~(-1),有明显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55.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嘉佑 《大气科学》1991,15(3):124-132
本文用主分量及转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夏季气温及降水量场(1951—1985年期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所提取的空间模式中发现气温的解释方差较降水的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从对应的时间分量分析发现气温与降水均具有2—3年的主要变化周期,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分析中以气温表现较为密切。 对气温和降水场时空特征的稳定性分析表明,无论在持续性、周期性及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上,进入70年代后均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表明气温场的稳定性较降水为好。 气温场与降水场相互关系分析发现它们有显著的反相关,表现显著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华南及华北等。  相似文献   
56.
文章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北京地区小麦气象产量主要特征及代表序列,并对该序列和北京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用交叉谱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在前期秋冬季中的4-6年的周期振荡(中心周期为4.5年)中有显著的相关,当前期秋季和冬季的降水量和气温在振荡中处于正距平时,当年的气象产量为丰年,反之为欠年;进一步对该序列与大气环流的静力和动力物理量之间关系研究发现它们在同样的周期振荡中有十分强烈的表现,尤其表现在与动力物理量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环流-降水-谷物”系统的存在,并揭示在短期气候振动(4-6年)上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7.
利用IAP2-LAGCM进行了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加热场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十分显著,持续性很强。当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增厚、范围扩大时,夏季(JJA)高原地区及我国北方500hPa位势高度降低,南方变高,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大气对雪盖异常的响应呈明显的波列特征。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土壤温度降低,南方土壤温度升高。夏季各月降水异常分布形势并不完全一致,但与同期500hPa高度场异常分布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58.
第四讲OLR在雨量估算及旱涝分析中的应用蒋尚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雨量是气象学上最古老的观测项目之一。它的多寡和旱涝影响到农业的丰歉及水资源的管理,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热带的对流雨及其所伴随的大量凝结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  相似文献   
59.
第七讲OLR在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尚城 《气象》1994,20(5):50-54
第七讲OLR在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蒋尚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前面六讲已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OLR在大气环流及气候变化等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由于应用了卫星观测的OLR资料,使我们得到不少新的观测事实,加深了对大气环流变化及气候异...  相似文献   
60.
利用ISC地震资料研究了台湾南部~菲律宾群岛的地震空间分布和m_b≥5.0的机制解,讨论了俯冲带的形态和地壳及俯冲带上的应力状态,并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结果,认为南海次板块的东部边界是由台湾西南俯冲带、马尼拉俯冲带、内格罗斯俯冲带、哥达巴都俯冲带组成,菲律宾海板块的西部边界由东吕宋海槽俯冲带、菲律宾海俯冲带组成。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形变过渡带,由于该过渡带的存在,南海次板块俯冲于菲律宾群岛之下,菲律宾海板块对南部的影响很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