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6篇
  免费   4419篇
  国内免费   6038篇
测绘学   370篇
大气科学   8067篇
地球物理   3994篇
地质学   3295篇
海洋学   91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60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715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707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790篇
  2010年   912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938篇
  2007年   905篇
  2006年   955篇
  2005年   807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601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339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11.
1998年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80,自引:12,他引:80  
王建捷  李泽椿 《气象学报》2002,60(2):146-155
文中利用观测资料 (包括部分‘四大科学试验’资料 )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 ,对 1998年 6月 16~ 17日发生在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地区的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 :(1)本次梅雨锋暴雨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中 β尺度低压南侧的中尺度辐合线上 ;在弱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下 ,梅雨锋中α对流云系中有数个中 β尺度云呈塔状强烈垂直发展 ,它们是造成暴雨的中 β尺度对流系统。(2 )基于加密探空观测的对流有效位能计算显示 ,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地区的强暴雨发生前 ,最大对流有效位能可达到 2 6 0 0J/kg ;通过时间加密的探空观测有可能捕捉对流有效位能的中尺度变化特征。(3)利用高分辨率模拟结果对赣闽浙沿武夷山北麓的暴雨中β尺度对流系统 (中 β降水云塔 )的结构分析显示 ,强烈发展的中 β降水云塔为有利的中尺度动力配置结构 ,即对应着一个狭窄的、从地面伸展到 2 5 0hPa的正涡度区 ,其 1.5m/s的垂直上升运动与低层强辐合和高层强辐散相伴随。(4)通过分析与诊断 ,提出了低层中尺度辐合线上强烈发展的梅雨锋暴雨中 β尺度对流系统的气流运动图像 ,即 :在对流层低层 ,空气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流入中 β降水云塔区 ,在云塔中垂直 (略向东倾斜 )上升 ;靠近云塔南 (北 )侧边缘的上升气  相似文献   
112.
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冬小麦进行不同O3 浓度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O3 浓度增加 ,冬小麦发育期表现为开花前期有所延迟 ,开花后期的各发育期明显提前 ,生育期缩短 ,植株矮化 ,干物质累积量明显下降。无论是长时期通气处理还是阶段性通气处理 ,产量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3.
湿位涡守恒条件下西南涡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禾  邓北胜  吴洪 《气象学报》2002,60(3):343-351
运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 (HIRLAM)模拟了一次中国西南地区在多种活跃天气系统影响下 ,西南涡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东亚季风、青藏高压、地形等多种尺度与不同高低空环流形势配合以及在湿位涡守恒条件下对流发展时 ,潜热及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对中尺度涡旋和强对流发生发展的作用 ,探讨了西南涡和局地降水增强与消亡的成因与理论 ,并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4.
用SSM/I微波遥感图像分析海上台风的螺旋云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游然  许健民  张文建 《气象学报》2002,60(4):477-485
文中介绍了美国国防气象卫星专用微波成像仪 (SSM /I)上各通道的特性 ,分析了大气中各种粒子 (尤其是云滴和降水滴 )对各通道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效应。通过对SSM /I图像上台风单通道剖面、双通道散点图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在微波图像上表现形式的内在物理原因。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个降水指数 ,方法是 :将 85 .5GHz的吸收段对称拉伸到散射段的延长线上 ,然后求归一化后的 19.35 ,37.0GHz和经拉伸处理的 85 .5GHz图像 3者的平均值。 3个通道合成降水指数克服了 37.0GHz对大雨滴不敏感 ,和 85 .5GHz对中等大小雨滴不敏感的缺点 ,比原始单通道微波图像更清楚地显示了台风的螺旋云带结构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南极长城站1998年大气降水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报告了 1998年 1~ 12月 ,在中国南极长城站 (6 2°13′S ,5 8°5 8′W ,海拔 10 .0m)采集的 115个有效降水样品的 pH值、电导率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长城站地区降水的年平均 pH值为 5 .6 2 ,电导率年平均值为 85 .16 μS/cm。秋季期间降水的 pH值和电导率较高 ,其它季节较低。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为Cl-,Na+ ,其他离子按平均浓度值依次排列为SO42 -,Mg2 + ,Ca2 + ,K+ ,NO3 -,NH4+ 。除NO3 -,NH4+ 外 ,各主要离子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其来源具有同一性。降水样品的离子组成比例与周围海区的海水接近 ,显示了海盐是降水中可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 ,而其它源只对Ca2 + 有一定贡献。该地区的降水具有较典型的海洋性降水的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6.
笛卡儿坐标系的双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周海光  张沛源 《气象学报》2002,60(5):585-593
文中研究了笛卡尔坐标系下双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技术 ,提出了包括雷达原始资料的预处理 ,空间插值以及可靠性检验的新方法 ,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可信度和精确度。使用模拟的双多普勒雷达体扫资料进行了反演试验 ,结果表明 :本文的方法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风场的三维结构 ,可以用于真实风场的反演。  相似文献   
117.
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19,自引:23,他引:19  
运用双向嵌套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1998年7月上旬西北区东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这次暴雨过程,对这次暴雨过程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也作出了较成功的模拟;大尺度及积云对流尺度的凝结潜热在降水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子,潜热释放将加热中高层大气,促使高层大气辐散,低层辐合,垂直运动加强,导致较大的降水;初始时刻不同地区低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多寡直接对本次暴雨产生影响,并为这次暴雨提供了水汽源;地面水汽和感热的垂直输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补充了能量。  相似文献   
118.
青藏高原对其东北侧干旱形成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应用再分析资料,指出高原边界层内存在北高南低偶极子型涡旋对的独特气候现象。根据当雄站1998年5月31日至6月4日感热通量的连续观测资料,确定了高原热力作用的时变特征,分别用不同的理想高原初始涡度场加定常热源强迫和时变热源强迫代入正压准地转涡度模式,研究了高原东北侧干旱的形成。认为有三种过程在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是:基流对上游反气旋涡旋的平流输送、南侧气旋涡旋的能量频散以及高原热力强迫引起的频散生成高值系统的增强。  相似文献   
119.
计算非均匀地表通量的一种简化PDF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提出描述地表非均匀特性的简化概率密度函数(PDF),它可代替各种具体的PDF用于求解次网格尺度平均通量而不影响其精度,这种简化PDF可直接加入陆面过程模式方程组中进行陆-气通量交换的数值试验。它对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仅讨论了对称分布的简化计算(非对称分布另文讨论),列举了非均匀分布的观测事实,并以地表净红外辐射通量计算为例,详细验证了应用这种简化PDF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0.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范天锡 《气象科技》2002,30(6):321-327
风云三号(FY-3)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在功能和技术上比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它将进行三维大气探测,大幅度提高全球资料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云区、地表和海表的遥感能力。风云三号第一颗星的技术状态目前已大致确定,卫星正在研制中。文章介绍并分析了该卫星及其所载遥感仪器的性能、特点和水平,对于风云三号在我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以及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将发挥的作用也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