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31.
地理教科书的整理研究可以为未来地理课程和教科书的发展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法,梳理了本阶段地理课程概况及其《地学》课程的由来,并以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地学》为代表性教材对改革开放初期地理教科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内容选择上,注重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地球观、环境观和人口观,突出时代性能;在内容编排上,教材栏目单一,以陈述性和说明性语言描述为主;在知识体系上,具有严密的学科体系,内容偏难。本阶段地理教科书为后来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2.
综合考虑海平面上升、陆域和海域地形变化、海塘沉降等因素,本文以上海历史上引发强风暴潮的热带气旋TC5612、TC8114和TC0012为基础,构建了12种复合灾害情景,利用MIKE21 F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台风风暴潮对上海造成的漫滩淹没影响.结果表明:以2010年为模拟基准年份,由于上海地区有高标准的海塘防护,发生风暴潮漫堤淹没的概率极低;但随着时间情景的改变,各情景要素强度加大,漫滩淹没危险性逐渐增大;在2040年的复合灾害情景中,以正面登陆类热带气旋造成的影响为最大,局部区域淹没深度可达3.0m以上,全市25.23%的海塘和防汛墙存在漫堤危险,漫堤淹没危险区的面积可达到909.53 km2.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应急避难模拟及避难场所优化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城市水源涵养区、开挖城市蓄水空间、提高部分海塘设防水平、加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和优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等空间应对方案.研究成果给上海新一轮“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3.
焦秋生,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作者长期从事地理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来发表了若干地理教学设计、地理基础训练、地理摄影、学习心理学和课程哲学理论的论文和著作。  相似文献   
134.
王轲道  王金华  王建 《海洋通报》2011,30(5):562-565
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客观地分析了江苏茅家港滩面沉积物磁化率变化及其与粒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滩面沉积物磁化率随着向海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大,粒径逐渐变粗;粒径D与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粒度φ与磁化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中离岸距离增加,滩面沉积物的粒径逐渐变粗,滩面沉积物的磁化率逐渐增大,说明滩面水动力变强.  相似文献   
135.
沿海地区频繁遭受洪水灾害,往往并非单一灾种驱动,而是多种致灾因子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文中梳理了沿海地区复合洪水的主要驱动机理,归纳了复合洪水危险性研究中统计模型和动力数值模型两类主要研究方法,并分别阐述了近年来主要进展。复合洪水是极端高潮位(包括天文潮位、风暴潮和海浪)、河流洪水和强降水过程的两两组合或者是三者同时发生。基于统计模型的复合洪水危险性研究主要致力于各致灾变量的关联性分析和联合概率建模,可较好理解大尺度上复合洪水的时空变化,以及和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研究难点和未来趋势是构建非一致假设下二维以上的复合洪水统计模型。基于水动力数值模型的复合洪水淹没模拟需要水文、海洋和水力等多个模型耦合以及大气气象要素(台风过程、风场、气压场)作为重要边界条件,建模过程较复杂,计算耗时长,对计算水平要求高,但可较好地刻画复合洪水的演变过程,并便于未来情景分析。未来需要重视沿海地区复合洪水致灾成害机理的研究。在气象海洋预报业务服务方面,建议加强沿海地区复合洪水监测与预警技术方法研究,对沿海地区复合洪水过程全方面多角度监测,进行动力框架改进、物理过程参数化优化和资料同化,提高模式网格分辨率,优化集合预报方案。最后,亟需探究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复合洪水危险性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6.
王龙  徐刚 《山地学报》2015,(3):356-364
综合灾害风险是当前灾害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核心议题之一。灾害风险评价是综合灾害风险研究的重要基础环节,厘定风险并摸清成因,可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区域灾害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重庆市38个区县作为基本评价单元,以公开资料和政府统计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基于"R=f(h)×f(v)"的综合灾害风险概念模型,根据"科学性、系统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反映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灾损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的"重庆市综合灾害模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使用集成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VM)的"综合赋权法"为指标体系赋权;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复合模糊物元(FME)"模型对重庆市各区县综合灾害模糊风险构成要素及整体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灾害风险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重庆市致灾因子危险性整体水平略微偏高,承灾体易损性整体水平较低,综合灾害模糊风险整体水平居中;渝中区、涪陵区和渝东北的城口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各类灾害发生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是未来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7.
海堤是海岸带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保护屏障。海岸侵蚀的加剧将导致海堤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 增加海岸带地 区遭受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 进而影响到海岸带地区的安全。本文选择上海石化这一遭受海岸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作为研究 区, 利用 GIS 分析了 1972—2020 年近岸海床侵蚀特征, 并基于 2000—2020 年-5 m 等深线变化评估了上海石化近岸海堤的 稳定性。结果表明: 1972—2020 年间上海石化前沿海床整体以侵蚀为主, 石化近岸东侧以及西侧局部的浅滩侵蚀明显, 城 市沙滩中段、第 6 次围堤处以及码头东岸海堤稳定性最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考虑海堤稳定性薄弱段出现极端风暴洪水漫 堤或溃堤情景, 模拟并分析了上海石化 2010 年 、2030 年和2050 年遭受千年一遇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结果显示: 在 2010 年基准年情景下, 受海岸侵蚀作用最明显的城市沙滩和第6 次围堤区域遭遇极端风暴洪水的风险最高, 到 2050 年, 当前稳 定性较好的海堤安全性也将大大降低, 与 2010 年相比, 上海石化近岸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将会增加近 3 倍。  相似文献   
138.
梁新怡  司月芳  何嘉锐 《地理研究》2022,41(9):2482-2498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进程中,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构建起愈发紧密的联系网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区位选择和差异成为国内外经济地理研究的前沿领域。有别于传统的对区位资源论的分析,本文尝试将映射在区域尺度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网络资源运用于中资企业对欧盟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中,并进一步区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网络资源的异质性影响,以期丰富中资企业对欧盟投资的区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有国有企业网络资源不仅影响后续国有企业的投资选址,也影响后续民营企业的投资选址,但现有民营企业网络资源仅影响后续民营企业的投资选址。从时间维度看,2008—2012年国有企业网络资源和民营企业网络资源分别对后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选址产生影响,2013年以后,国有企业网络资源深刻影响后续民营企业的投资选址。这一结果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对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胡志丁  张喆  马腾  胡伟 《地理科学》2022,42(1):54-64
通过对地缘政治学发展演变的系统梳理,将“地缘政治”理解为解析国际政治或国际秩序特有的空间视角和多要素、跨领域和跨尺度的综合分析方法,而地缘政治学则是其特有空间视角和综合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其视角和方法形成的理论学说的集合。这种特有视角集中体现在对国家层面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优化组合分析,在系统层面的比较和关联分析以及跨领域和跨尺度的相互作用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时空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但是,整体而言,地缘政治学是一门发展极不完善的学科,这不是源于其思想不够深邃,而是源于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无法跟上复杂现实的需求。这为开启真正的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中国学者不应该仅仅成为西方地缘政治学说的跟随者和推广者,而应成为原创理论和方法的贡献者。这或许就是国内在复兴地缘政治研究中确立以地缘环境解析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主要方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