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535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029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0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云南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Q^*)理论,对2001年5月31日至6月2日发生在云南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区域;非地转湿Q矢量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云南的暴雨落区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相似文献   
122.
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陆面模式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20多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和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陆面模式,分析了当前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探讨了未来陆面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3.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球海温海冰GISST2.3b资料以及英国CRU提供的南方涛动指数,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区域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年际变化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迁;最近50a中,西太平洋地区海温变化与南方涛动的联系存在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在IWP与ISO相关关系微弱时,在西太平洋赤道北侧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海温较暖(冷)时存在反气旋(气旋)环流。这样的高海温-反气旋系统与ENSO时期典型的低海温-反气旋的系统相反,其动力学作用将不利于维持ENSO与西太平洋海温变化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4.
使用1998年美国NCAR再分析的逐日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大气低频振荡的源、汇特征。青藏高原对于纬向风的低频波来说,有时是低频振荡的源区,有时是汇区。通过计算低频涡度的通量散度,进一步研究了低频涡源、涡汇特征。青藏高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低频涡源、涡汇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传播特征也不尽相同,青藏高原上空100hPa低频涡源、涡汇受到了南亚高压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5.
1991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和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1 991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和风场进行 Morlet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要素有明显的低频特征 ,其变化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6月中旬之前主要表现为准双周振荡 ,6月中旬之后 3 0~ 60 d振荡逐渐明显 ;低频西风峰值超前降水峰值 2~ 4d。通过对散度场及流场的分析发现 ,7月份以后 ,低纬低频系统北传 ,同时中纬 40~50°N低频系统南传 ,两者交汇在 3 0~ 3 5°N,低频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辐合造成了两次大的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26.
根据四个宝光实例的分析,指出峨眉宝光的伴生大光环并不都是主虹。由冰晶去雾产生的宝光,其伴生的大光环实为对日(月)晕,从而肯定了近年来盛行的范氏(Van de Hulst)宝光形成的后向散射机理,不能用以解释一切宝光现象,否定了冰晶云雾不能产生宝光的局限认识。还指出了《国际气象词典》中“布格晕”条释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7.
南京城区夏季低层逆温对人体舒适状况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2000年夏季南京志区地面气象要素和低层探空资料,分析了该夏季南京城区早、晚低层逆温的频率、厚度和强度变化特征,着重从统计角度研究了逆温的厚度、强度与城区地面温度、相对湿度变化的关系及对人体舒适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层逆温对城区地面温湿变化及其幅度影响较大,当07时有逆温层时,08时至14时的温度增加幅度变大,相对温度减小幅度也变大,人体不适指数增加幅度变大;当19时有逆温层时,20时至23时温度减小幅度变小,相对湿度增加幅度也变小,人体不适指数减小幅度变小,并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指数与逆温强度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8.
基于Windows98平台用Fortran语言开发而成的最新版本的天气图自动填、绘图软件,一改过去DOS环境下的命令行操作方式,通过引入窗口、图标和菜单技术,不仅具有图文并茂的友好操作界面、灵活多样的人机接口方式,而且具有处理资料速度快,填绘图质量好,程度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实践证明,它可以满足气象业务台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带通滤波方法,将FSU风应力资料分离成ENSO时间尺度上的分量及其剩余部分,将这两部分分别作用于模式海洋(2层热带太平洋区域模式),研究海洋对不同时间尺度大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尺管ENSO时间尺度上的风应力分量只占风应力扰动总方差的30%左右,它却能激发出全部异常风应力强迫海洋时所产生的El Nino/La Nina现象和十分相近的SSTA变化周期与振幅。而其余占总异常风应力方差60%以上的部分强迫海洋仅能产生振幅较小的海表温度异常,在非ENSO和ENSO时间尺度上的风应力强迫下,海洋中可产生相近振幅的Kelvin波,但SSTA振幅却存在显著差别,表明海洋对大气扰动信号的频率非常敏感,这里从理论上对该现象作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0.
几种Q矢量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 1 991 - 0 7- 0 5T2 0— 0 6T2 0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结合地面降水分布 ,从定性 (矢量场 ,即 Q)、定量 (散度场 ,即 2 · Q)的角度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及湿 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 :半地转 Q矢量诊断能力优越于准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湿 Q矢量诊断能力明显优越于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准地转 Q矢量诊断能力最差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 ,非地转 Q矢量与湿 Q矢量诊断能力相差不大。但进一步定量分析发现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矢量的诊断能力大于其他 Q矢量 ;70 0 h Pa高度上各 Q矢量的矢量、散度辐合区较其在 850 h Pa和 50 0 h Pa上对降水反映更好 ,尤其是70 0 h Pa湿 Q矢量散度辐合区与降水区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