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5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41.
张学敏 《气象》1981,7(9):2-3
引言 台风暴雨预报,主要是解决暴雨落区和暴雨强度的预报。台风是高温高湿的热带天气系统,它控制的地区为高能区,而高空槽后、冷锋后干冷空气控制区为低能区。对台风暴雨来说,它是台风能量释放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么,暴雨落区与能量场有怎样的关系?暴雨强度与能量强度关系如何?这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讨论的方法是分析500毫巴等压面图上的能量分布与台风暴雨区和暴雨强度的关系,能量采用简化公式T_t=T 2.5q(℃)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2.
螺旋度——预报强风暴的风场参数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章东华 《气象》1993,19(8):46-48
介绍了螺旋度概念,指出螺旋度作为描述环境风场是否有利于强对流风暴生成的一个物理参数,在业务预报中具有实用价值。并用实例讨论了将其用于强对流预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3.
利用现有大气本底站的大气CO2浓度观测信息,综合考虑不同经济区划与土地覆盖类型对应的CO2浓度差异及其季节变化规律,构建模式区域内以月为单位的网格化大气CO2浓度非均匀动态分布数据模型.由此数据模型驱动RegCM4-CLM3.5区域气候模式运行,对东亚区2000年3月—2009年2月之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模拟,进而对大气CO2浓度非均匀动态分布可能引起的区域气候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气候模式中CO2浓度的常态均匀分布假设可能将温室效应夸大了10%左右.对大气CO2浓度非均匀动态分布影响气温变化的可能机制进行研究表明:CO2的自身效应(改变大气透射率)并不是导致Exp2试验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影响了大气与植物胞间CO2分压差,陆地植被通过改变气孔阻力适应这种变化,气孔阻力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植物与大气间水分的交换,这种作用一方面通过蒸发冷却改变环境温度,另一方面,蒸发水分改变了近地面层湿度,进而水汽扩散到空中影响低云的分布.冬季,植物处于非生长季,对大气CO2浓度变化响应微弱,湿度和低云变化不明显;夏季,植物生长旺盛,由CO2生理学强迫激发的云反馈效应强烈,其效果是使中低云趋于增加,进而减弱了到达对流层低层的太阳短波辐射,造成温室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洛阳有史以来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发生的条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伴随降雪的对流天气是系统性的、大范围的700hpa、850hpa逆温层出现,湿度剧增,导致其以上气层出现潜在不稳定层结,是发生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原因,高空前倾槽是"雷打雪"现象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台湾海峡 M 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 M 2 分潮流椭圆分析、最大流同时线分布、潮流场的水平及垂直结构,最后还给出了 M 2 分潮余流、余水位的分布。结果表明, M 2 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同时形成密集区和一个圆流点;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股潮波中,南支潮波的影响似超出了以往所认为的范围;最大潮流仅在近海底处急剧减小,最大流方向随深度增加右转,到近底层又向左转;潮汐余流和余水位均较弱,仅在澎湖水道、台湾浅滩附近余流较大。  相似文献   
146.
江淮地区副高后部强对流的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宏让  魏绍远 《气象科学》1999,19(2):142-149
选用1989年7月14日20时南京站的实测探空为初始资料,应用许焕斌的二维可压缩大气云尺度模式,对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后部的强雷暴产生及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际雷暴的出现情况较一致,并通过不同初始扰动方案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扰动方案1对这次过程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卫星资料制作天气系统移动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雷  黄培强 《气象科学》1999,19(3):270-275
本文使用交叉相关及后向轨迹预报的方法,对未经人工处理的两张不同时次的卫星云图灰度进处理,在前一时次卫星云图上定义一个象素子集,并在后一时次卫星云图定义的区域内计算逐个象素子集的相关系数,然后找出与前一区域具有最大相关系数的象素子集,把这两个象素子集中心的连线看作是象素子集内云的移动。利用天气系统运动的连续性和保守的性质,找出其移动的规律,并由此客观地作出天气系统的移动趋势,预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8.
本文利用静态马尔可夫过程和一定时段内随机变量极值的概率分布,给出了干日和雨日持续回数概率的预报模型,并对佛山市进行了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49.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世界气象组织(ECMWF/WMO)1981-11-1982-10逐日2.5°×2.5°网格点资料,按赤道西风判别指数确定了赤道西风的范围,讨论了这支基本气流的结构及季节演变特征,以及它和这一地区环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0.
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对激光制导波段的大气透过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大气分子、气溶胶、雾、降雨、水平能见度以及不同探测路径对激光制导波段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6μm激光在大气传输中大气分子吸收衰减作用非常小,基本可忽略不计;气溶胶的影响较大,且透过率随着能见度的降低而减小;雾和降雨对激光的衰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