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1.
提高最优插值法测量区域降水量 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要素场相关函数和校准雨量站的分布对最优插值中最优权重系数的影响,然后用3种相关函数模型对1996~1997年收集的113个时次的雷达和雨量计资料进行计算、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相关函数模型的最优校准法可以有效提高区域降水量的测量精度。另外,通过对大误差的产生原因分析,给出合理设置自动雨量站的建议和解决边界测量精度较低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偏振特征及其动力和云物理结构,利用厦门海沧双偏振雷达数据及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和粒子相态识别等技术,对2018年5月7日发生在闽南地区的一次导致特大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相关系数小值区出现在有界弱回波区和钩状回波之前,可指示低层上升气流的位置。(2)在前侧下沉气流南侧的反射率因子梯度大值区附近,存在一个浅薄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差分反射率因子弧),其形态与超级单体的发展程度有关。在本次过程中差分反射率因子弧先于钩状回波和中气旋出现,对超级单体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指示性。(3)在中层的融化层上,差分反射率因子大值区和相关系数小值区呈环形围绕在上升气流周围。差分反射率因子环和相关系数环对确定中层上升气流的位置具有指示意义。(4)差分反射率因子柱位于有界弱回波区的上方,并位于主上升气流附近,在仅有单部雷达进行观测时,差分反射率因子柱可用于识别主上升气流的位置。(5)差分相位常数柱主要由大量混合相态水凝物造成,其位置与地面雨强中心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3.
华南前汛期福建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Y-2E卫星云顶亮温资料、全国加密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19~20日华南前汛期福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发生在稳定的环流背景下,整个过程有4个主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沿着低层切变线东移和发生、发展,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促进了强降水区中的上升运动,低层辐合的水汽在强上升过程中释放凝结潜热,进一步促进了水汽的上升运动和低涡的发展,是强降水发生的动力特征;地面不稳定能量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强上升运动作用下,与中高层沿等θse线向低层侵入的干冷空气在对流层中层相遇并形成锋区,是特大暴雨过程的热力特征;湿位涡的诊断分析表明,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发展促使强降水区附近的涡旋发展,上升运动的加强,对强降水的发生和持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的原理和上海地区各区县的电力、气象、社会经济资料,建立上海地区夏季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上海市夏季用电安全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社会暴露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抗灾能力及综合指数风险区划,得出上海市夏季用电高风险区为中心城区,次高风险区为宝山区、闵行区、浦东新区,中等风险区为嘉定区、青浦区、松江区、南汇区,低风险区为崇明县、金山区、奉贤区。并以上海地区夏季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制作城市夏季用电安全风险区划软件,用此软件进行厦门市夏季用电安全风险区划,得出高风险区为思明区,中等风险区为同安区、湖里区,低风险区为海沧区、翔安区、集美区。  相似文献   
45.
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初值场形成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建通  郭林  杨洪平 《大气科学》2005,29(6):1010-1020
在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区域降水量中,参加校准的雷达初值场代表性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估测精度和雨量分布.作者从参加校准的雷达初值场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了先前几种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新的资料预处理方法--时间权重平均法,并用1996~1997年的雷达和地面雨量站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雷达和雨量计观测的时间一致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雷达估测降水的初值场,提高了估测区域降水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46.
陈煌 《台湾海峡》1998,17(1):21-24
本文从涡度和高度的垂直分布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揭示了副热带高层冷涡的结构和生消。高层冷涡存在时与之相距10个纬距的台风将受其牵引,并做穿越低层副热带高压的运动;这类登陆台风,中低层为副高控制,其影响范围仅限于台风中心附近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47.
利用福建省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逐日OLR资料,分析福建省2018年3—6月干旱事件的大尺度环流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2018年3—6月降水均偏少,暴雨日偏少,持续性暴雨过程弱,导致严重气象干旱。受拉尼娜的滞后影响,福建处在下沉气流中心,阻塞高压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偏南、偏东,福建处于水汽通量辐散异常中心区,这是造成福建该时段干旱的环流背景。环流变化显示,前期的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对流北传均不活跃,导致暴雨日偏少,干旱发展;后期环流呈现阶段性振荡特征,南北系统的有效配合为持续性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干旱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48.
王叶红  张伟  赵玉春 《大气科学》2021,45(1):123-147
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Global Forecast System,NCEP/GFS)0.5°×0.5°分析场作为数值预报背景场,结合地面降水资料,面向资料同化分析了2017年1~12月逐日00时、06时、12时、18时(协调世界时)福建12部L波段风廓线雷达(其中CFL-03系列3部、CFL-06系列9部)水平风产品质量特征,并初步探讨了不同质量控制方案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CFL-06系列雷达在水平风的最大探测高度、有效数据获取率和低层水平风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CFL-03系列;(2)相同系列的不同风廓线雷达探测水平风的数据获取率、有效探测高度、标准差、相关系数及偏差的垂直分布特征等存在极大差异,该差异与风廓线雷达所处的地理位置(沿海或内陆)、海拔高度等并无直接关系;(3)各雷达站探测u风速相对背景场存在明显系统性负偏差,小于背景场,不满足资料同化对背景场的无偏需求,资料同化时需进行偏差订正;v风则相对较好;(4)降水对风廓线雷达探测影响较大,有降水时数据获取率在中低层有所减小,但在中高层则大幅提高;u、v风标准差在中低层有所增加,而在中高层v风标准差有所增加,u风标准差则大幅降低;(5)针对不同风廓线雷达,提出了不同高可信度区间和不同有效探测高度两种质量控制方案,并与固定有效探测高度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质量控制方案皆具有明显优势。不同高可信度区间方案的质量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不同雷达站水平测风数据得到更加充分和有效识别,既减少了雷达资料不必要损失,又可将质量差的数据进一步剔除;该方案在有降水情形下也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9.
阮悦  黄慧琳  魏鸣  潘佳文  陈秋萍 《气象》2022,(4):442-451
为了深入认识冰雹云中闪电的演变特征及云物理机制,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资料,结合S波段双偏振雷达、地面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方法,对福建2017—2020年31个冰雹单体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前闪电频数峰值约有2/3在50次·(6 min)-1以上,80%冰雹云地面降雹出现在闪电峰值后的3~25 ...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