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63谱模式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资料,对200、500hPa高度场及200hPa、700hPaU、V风场进行相关系数、距平、距平同号率、距平相关系数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对极涡、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预报能力较强,夏季副热带系统预报偏强,西风带系统预报偏弱;冬季西风带系统预报偏强,副热带系统预报偏弱。西风带和副热带系统的距平误差基本反映出影响我国年季气候变化主导系统的进退及预报误差。  相似文献   
142.
四川盆地区干旱强度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宏  徐崇浩 《四川气象》1998,18(2):40-44
本文利用干旱动态评估指标的研究成果,对1961一1997年四川盆地区干旱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新行政区划下四川盆地区干旱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3.
青藏高原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967~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67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汛期(5~9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EOF分解揭示出青藏高原汛期存在3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南北反向型、全区一致型和东南-西北反向型...  相似文献   
144.
利用旺苍县50个地面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结合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需求,选取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年≥10℃积温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因子空间模型,运用GIS技术开展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旺苍县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可划分为3类,即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145.
2005年春末初夏云南异常干旱与中高纬度环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初夏云南大部地区出现了50 a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天气,影响范围、程度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历史之最。通过对比分析,造成此异常气候主要是南亚高压季节性北跳偏晚,极地冷空气偏弱,亚洲地区的经向环流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西、偏南,中高层大气环流季节转换滞后所致。  相似文献   
146.
四川省气候中心利用部门自身的科技优势,对四川省气象局精准扶贫联系指导帮扶县——旺苍县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分析,提出风能、太阳能利用开发建议;其次对旺苍县四大扶贫主导产业中的茶叶、核桃、猕猴桃从气候适宜性角度分析,划分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为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猕猴桃种植产业提供科学指导;最后对主要的气象灾害暴雨及其次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分析,为迁民避灾,气象灾害防治规划等提供参考。为了切实发挥气象服务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过程中“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独特作用,应寻找贫困地区优势气候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并减少自然灾害在脱贫攻坚中的不确定因素。研究为气象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7.
利用夏季川渝地区30个台站降水和NCEP/NCAR 2.5°×2.5°的高度场、风场等再分析资料,通过CCA、相关、回归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夏季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与川渝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北位置异常对川渝降水有重要影响。当西风急流轴线偏北(南)时,造成四川盆地西部降水偏多(少),盆地东部和川西高原降水偏少(多),夏季平均急流轴线指数对降水的预报指示意义要好于夏季各月。当西风急流轴线偏北(南)时,对应南亚高压东伸脊点偏西(东)、面积偏小(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南)、西伸脊点偏东(西)、面积偏小(大),这种高低层环流的异常配置造成了川渝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同时,西风急流轴线南北位置的年代际变化,是导致1965-1982年和1983-2006年四川盆地东部、川西高原降水由少转多、盆地西部由多转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8.
本文统计了四川省1979~2012年森林火灾数据,得到了本省林火的年际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确定了林火发生重灾区。通过分析林火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重灾区林火次数气候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估检验,模型效果比较理想,凉山州、攀枝花市、甘孜州三市州的正确率分别达到55.6%、66.7%和88.9%。  相似文献   
149.
利用1959~2011年华西地区气象台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 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MTM-SVD)方法, 研究了华西秋雨的准4年周期特征及其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协同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具有显著的准4年周期, 其典型循环表现为"偏强, 略偏强, 偏弱, 略偏弱"的特点。在准4年周期上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华西秋雨的协同变化表现为"偏低, 略偏低, 偏高, 略偏高", 这种协同变化从初夏就体现出来, 并一直持续到秋末。同时在准4年周期上, 华西秋雨对ENSO事件也存在一定的响应, 但是主要体现在发生强ENSO事件时。准4年周期的环流分析表明, 夏季到秋季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偏低(高)时, 秋季500 hPa高度场出现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波列正(负)异常,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东), 华西地区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和孟加拉的水汽输送偏多(少), 华西秋雨偏强(弱)。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对近年来长江源区的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进行了概述与总结.结果表明:长江源区气候变化特征表现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长江源区年及四季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水面和陆面蒸发量均呈增加趋势;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变化特征表现为,冰川出现普遍的退缩现象;湿地退化明显;21世纪前长江源区径流量总体上呈明显的递减趋势,而在最近10多年水资源量有明显增多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近10多年长江源区气温显著增加,导致更多冰川融化,同时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降水增加.预计未来到2050年,长江源区气温将升高,降水将增加,冰川面积将减少,地表水资源仍有可能以增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