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应用测量学及其教学改革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将高等学校非测绘学科开设的关于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知识的课程称为“应用测量学”,就其理由和教学面临的问题,课程内容、教材和实践教学,教学条件的改善阐述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宁夏西吉地区滑坡灾害地貌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鹏飞 《地理学报》1996,51(6):535-542
宁夏西吉地区滑坡灾害地貌是海原地震区最严重的地形变特征。本文在分析区域滑坡呈 或团块状密集独特分布及其严重灾害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它的成因机制。表明滑坡地形奕的分布规律不仅受地震烈度的影响,而且还受诸如黄土的自然特征,地质构造,地貌结构和区域新构造运行等自然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宋乃平 《地图》1992,(4):30-30
有目的地选择几个不同时期的资料编制森林动态图,对测定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其消长与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及国家政策法令的关系,检验经营效果,能为建设防护林体系提供依据。森林动态图要求表示出森林各时段的分布位置和范围,即既要表示变化的时序,又要表示变化的数量和发生变化的地段,以便于各种目的的分析。在“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课题中,要求编制典型县的森林动态图。这种图的编制选择了50年  相似文献   
1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现代化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论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都具有极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文章重点围绕国外三大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及国内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系结构、服务内容、现代化进展及其相互异同;阐述了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我国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我国面临这一高新技术浪潮急需采取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地图或网上地图是指在因特网上浏览、制作和使用的地图,越来越多的人从网络上获取地图和相关信息,但是,它在方便大众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网络地图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网络地图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红雨  杨敏 《岩土力学》2007,28(8):1677-1681
与地面水平时地基土体的对称破坏模式不同,临近基坑(边坡)地基土体的破坏模式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临近基坑c-ψ土地基不同工况时的破坏模式,得出了与J.Graham所假设的边坡附近无黏性土地基破坏模式相一致的结论.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大尺寸模型试验数据以及J.Graham的基于应力特征线法的非对称滑动破坏模式的地基承载力理论解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叠加计算方法得到的承载力系数Nγq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与地面水平时地基土体的对称破坏模式不同,临近基坑(边坡)地基土体的破坏模式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临近基坑c-φ土地基不同工况时的破坏模式,得出了与J.Graham所假设的边坡附近无黏性土地基破坏模式相一致的结论。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大尺寸模型试验数据以及J.Graham的基于应力特征线法的非对称滑动破坏模式的地基承载力理论解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叠加计算方法得到的承载力系数Nγq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8.
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文琦  郑殿元 《地理研究》2019,38(3):509-52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如何科学识别村落类型,分类推进典型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对于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解析了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理论,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剖析了村域空间结构格局演变和城乡要素结构功能优化重组;构建了西北干旱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体系,从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资源禀赋4个子系统进行逐级分类判断,识别乡村主导类型,结合专家征询分析与村落特征,将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为集聚提升类、三产融合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结合不同乡村振兴模式提出了相应地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灌丛沙丘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区的风沙地貌。戈壁上发育的灌丛沙丘在戈壁沙尘释放和固沙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对戈壁上的灌丛沙丘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提取,并分析沉积物特征,计算戈壁灌丛沙丘的固沙能力,为沙尘释放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戈壁上发育的灌丛沙丘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即主要分布在干河床的两侧和地势低洼地区。(2)戈壁灌丛沙丘在形态上和其他地表灌丛沙丘类似,但沙丘的长度、宽度、底面积、体积等小得多,而且参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沉积物的累积概率曲线表现为三段式,跃移组分的粒度范围(50~700 μm)明显与以往研究不同。沙丘内部和表层的粉沙和黏土含量分别为4.47%和5.24%,从而说明灌丛沙丘能够捕获戈壁上释放的粉尘物质。(4)戈壁地区单个灌丛沙丘的粉尘释放量约0.05~0.08 m3,固沙能力最大可达18.71 m3。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一种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的气候现象,长期困扰着工农业生产.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气候干旱特点,预防以土壤旱化为主要特征的地力衰退和土壤退化等现象在宁东基地再现.研究以MODIS NDVI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结合研究区同期降雨量和温度数据,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法作为宁东基地干旱评估的方法,根据干旱评估国家标准分析宁东基地的干旱时空分布特点,分析2000—2015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宁东基地春旱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夏季,发生春夏连旱的频率小于单季旱;2)宁东基地干旱发生随机性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干旱预报困难;3)2000—2015年16年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宁东基地干旱发生具频繁性的特点;4)宁东基地降水量与NDVI平均值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5907,对宁东基地生态恢复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