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中尺度雨量站资料,将SQL Select语句、bcp数据处理方法应用到实时雨量的计算中,利用GIS技术得到精细的子流域的栅格点雨量,形成子流域的面雨量值.结果表明:1)采用SQL Server的数据查询技术与bcp数据处理技术可以获取每天实时雨量;2)利用GIS的拼接、转换和抽样处理技术,可以形成5km空间分辨率的坡度和高程数据;3)根据雨量与高度和坡度的关系得到雨量的计算公式,获得精细化的雨量资料,通过算术平均法的求算形成更准确的面雨量值.  相似文献   
162.
抗旱型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蒋年冲  吴林林  曾光平 《气象》2006,32(8):54-58
为了在人工增雨作业中及时进行效果评估,利用2005年江淮地区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资料,采用区域雨量对比分析、地面增雨效果的回归分析和增雨效果的物理检验方法,对2005年6月9日、8月3日两次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增雨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正效果;相对增雨在120%~140%。  相似文献   
163.
根据1998年以及1991~1997年130°E副高脊线逐日资料分析和反查证实:天文潮汐力场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可以而且只有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才可以对大气环流演变起重要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演变而言,天文潮汐力场引起副高北跃和南撤初始日与朔望月奇异点同步的条件可能就是长江流域多雨期或者与副高北部边缘长时期降雨带有关的某种环流条件。最后,利用湿位涡在一定条件下不守恒理论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动力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4.
汛期强降水面雨量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太胜  刘惠敏 《气象科学》2003,23(3):346-351
本文介绍了几种面雨量分析方法,重点研究水气收支平衡方法在面雨量分析中的应用,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和动力、势力物理因子分析,研制一套中短期面雨量预报系统,并在2001年汛期进行了试应用。  相似文献   
165.
螺旋度诊断分析与短时强降水面雨量预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刘惠敏  郑兰芝 《气象》2002,28(10):37-40
利用T106细网格多个基本要素场和物理量预报场,诊断分析高低空Z-螺旋度在暴雨形成中的贡献,结合其他动力、热力物理量场,采用动态方法,建立降水量的逐步回归方程,作未来6小时的面雨量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66.
用FY-1C/CAVHRR数据估算巢湖蓝藻叶绿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巢湖为实验区,以气象卫星FY-1C/CAVHRR数据为信息源,通过遥感监测值与(淮)同步湖区实地采样叶绿素α(chl-α)含量的对比分析,建立基于FY-1C/CAVHRR数据的叶绿素α含量遥感估算模型。研究表明,FY-1C气象卫星可用于内陆大面积湖泊湖面叶绿素含量的遥感监测,在动态监测方面有明显优势,可作为现有湖泊水质采样观测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67.
为了解决目前湿空气动力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拓宽物理量垂直坐标系的应用范围,本文讨论了非静力平衡条件下的垂直坐标转换,给出了不同坐标系的转换公式和动力学方程组,最后运用它们建立了湿空气动力学方程组。  相似文献   
168.
等标污强指数及增度──新增大气污染源布局问题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大气污染源布局问题.在多源高斯模式基础上,通过简化、论证,引进等标污强指数和增度概念,用以综合考虑气象因素以及污染源的强度,方位和距离。  相似文献   
169.
为了解华东区域气象中心业务化运行的基于WRF-Chem的"华东区域大气环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对于安徽省PM_(2.5)浓度的预报性能,结合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观测资料,对其预报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模式预报值与观测值的总体相关性较好,不同时效的预报效果均能达到"优秀"的范围;预报偏差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北部偏小,南部偏大的特点;2015年夏、秋季24h预报平均偏差呈现东北部偏小,其他地区偏大,2015年冬季、2016年春季东北部分地区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预报值偏小,参与评估的14个城市不同季节平均偏差均在±30μg·m~(-3)以内;该模式产品对于安徽省大部分城市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气PM_(2.5)浓度漏报率多于空报率。  相似文献   
170.
为了探讨城市化进程对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探测环境及气象要素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高分辨陆地卫星影像结合GIS技术揭示了近25年(1987—2012)寿县县城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对气象观测场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热环境的影响过程;以搬迁后新址为参考站,进一步分析了城市扩张对气温和风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改变是破坏寿县观象台探测环境代表性主要原因;2城建用地是影响和构成寿县旧址周围缓冲区较高地表温度的热环境分布主体,而植被和水体是较低地表温度的热环境分布主体;3城市化扩张造成旧址年平均气温偏高和年平均风速偏小,由于城市化的影响,寿县新旧站址风向的相符率仅为15%左右,且城市扩张对气象要素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控制台站周边城建用地的规模和布局是改善台站热环境以及提高台站观测区域代表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