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地面有效辐射气候学模型评估和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个辐射站1993-2012年的地面辐射平衡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评估了布朗特法、彭曼法、别尔良德法、FAO24法、FAO56-PM法、邓根云法和童宏良法7种参数化方案计算中国地面有效辐射的适用性;并以均方根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步长加速法和多元回归法迭代求解最优参数,建立适合于中国的最优参数化逐日有效辐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参与评估的7种方案都不同程度低估了中国的有效辐射;从全中国总体误差水平看,童宏良法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小于其他6种方案,分别为27.0%和24.5 W/m2,估算效果较好;其次是彭曼法和邓根云法;FAO56-PM法精度较低,不适用于中国的有效辐射估算。针对单站来说,邓根云法在东部平原地区的精度最高,童宏良法由于考虑了海拔高度的订正,适用于西部高原地区。相关分析表明水汽压是影响有效辐射估算误差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根据水汽压的地理分布规律,分东部区和西部区建立分区方案。基于观测资料建立的全中国方案和分区方案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8和21.4 W/m2,精度均高于已有参与评估的7种方案;而且在绝大多数站点,分区方案的误差小于全中国方案,所以划分东部区和西部区进行有效辐射模型参数化很有必要。同时发现,分区方案在西部区明显优于邓根云法,在东部区明显优于童宏良法,因此推荐其作为中国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22.
利用地面污染物监测数据、常规气象数据,ECMWF再分析数据以及L-波段无线电探空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对2017年5月长三角地区的一次沙尘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重污染过程是天气系统、地面及边界层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东亚大槽东移、冷空气南下并配合地面高压的发展使河西走廊、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出现沙尘天气,为后期长三角地区沙尘的输送提供了沙源; 850 h Pa上较大的风速为上游沙尘源区向下游长三角地区输送提供了通道;高压中心的下沉运动和白天增强的热对流活动使得高层沙尘影响地面具备了足够的动力条件;当沙尘抵达长三角上游地区后,不断减弱的冷空气和趋于静稳的近地面形势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剧了此次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223.
吴瑞姣  罗艳  余金龙 《气象科学》2019,39(6):818-82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逐日降水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统计2007—2017年5—7月西南涡共计199例,其中110例移出源地发展。在移出型西南涡中有66例沿偏东路径移动,占比60%;东北路径西南涡约占28.2%;东南路径西南涡仅占10.9%。移出型西南涡与我国中东部降水具有密切关系:偏东型有利于沿江地区降水增多;东北型使江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东南型有利于华南地区降水增加。偏东型和东北型西南涡中心路径与雨带走向近乎平行,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移,造成偏移差异的直接原因在于低涡北侧是否有降水。研究表明:当高空无干冷侵入时,低涡南侧偏南风越强,北侧空气湿度越大,北侧低空有偏东气流将有利于北侧空气抬升产生降水;当高空存在干冷侵入时,若北侧低层有一支湿润的偏东气流,二者叠加形成对流不稳定,也有利于降水。  相似文献   
224.
张浩  石春娥  杨军  倪婷 《大气科学》2021,45(6):1217-1231
雾对交通运输有不利影响,尤其是强浓雾。本文利用2019年1月上中旬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应用FM-100型雾滴谱仪测量的雾滴谱数据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强度雾的微物理特征,以及能见度与含水量、雾滴数浓度、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见度参数化方案。结果表明:(1)随着雾的强度增强,雾中含水量显著增大,大雾、浓雾和强浓雾阶段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0.003 g m?3、0.01 g m?3和0.09 g m?3;当含水量大于0.02 g m?3,出现强浓雾的比例高达95%。(2)雾滴数浓度、雾滴尺度随着雾强度增强而增大,从大雾到浓雾,雾滴数浓度显著增加(增幅67%),而从浓雾到强浓雾,雾滴尺度显著增大,平均直径、平均有效半径分别增加62%、135%;当雾滴有效半径大于4.7 μm,出现强浓雾的比例高达95%。(3)强浓雾、浓雾、大雾雾滴数浓度谱分布均为双峰结构,谱分布整体偏向小粒子一端,强浓雾谱型为Deirmendjian分布,浓雾、大雾均为Junge分布;强浓雾的雾水质量浓度谱呈现多峰特征,最大峰值出现在21.5 μm处,浓雾雾水质量浓度谱为双峰分布,大雾为单峰型,最大峰值均出现在5 μm处。(4)含水量、数浓度与能见度均呈反相关关系,含水量对能见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别采用全样本和分段方式建立了四种能见度参数化方案,评估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含水量的能见度分段拟合方案对能见度的估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5.
能量锋生与台风倒槽暴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台风临近或登陆我国东南沿海时,一般可以发现在距台风中心较远的我国中纬度地区有一块暴雨区。特别是当台风有一个向北延伸的例槽时,在距台风中心相当远的倒槽区很容易发生暴雨。台风例槽暴雨由于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雨量比较大往往导致洪涝灾害。台风倒槽形势有利于能量锋生。本文利用能量锋生运动学的观点讨论了台风倒槽暴雨发生的可能机理。同时在考虑凝结潜热的情况下,推导了湿ω方程和湿位势倾向方程并利用湿ω方程分析了能量锋生的动力效应。最后,计算了7504号台风倒槽暴雨的能量锋生函数,并同暴雨落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26.
一次梅雨锋降水的雨滴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1981年6月27—28日梅雨锋暴雨过程的雨滴谱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这次梅雨暴雨的雨滴谱特征、演变情况,着重分析了雨团内外的雨滴谱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7.
本文分析了1982年5月26日江淮之间一次500mb偏南气流中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指出: 1.在高空暖平流增温,低空冷平流降温的形势下,如果中低层有足够大的增湿发生,也有可能形成足够的潜在不稳定能量供给强对流天气发生的能源。 2 本例强对流发生的能量是潜在不稳定能量,其释放机制开始是由于行星边界层内空气辐合提升,加上地形的影响引起局部强对流,而后由于局部强对流的下泄气流形成边界层飑锋,从而触发大范围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传播。  相似文献   
228.
肖永生 《气象》1981,7(3):13-16
目前,我国不少台站都已把物理量计算运用到诊断分析和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实践中,有时也会碰到一些似乎是难以解释的现象。例如,在某网格点上,ω的计算值是正值(ω>0),为下沉运动,但在此区域中却有强烈的降水发生。本文从中尺度系统差分近似的误差讨论入手,试图解释上述现象,并对物理最计算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物理量计算中的差分近似 众所周知,实际的气象要素场包含了从声波到超长波的各种尺度的波动,因此,我们总可以把某一气象要素F(x)写成若干个谐波相叠加的形式:  相似文献   
229.
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太平洋海温季节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太平洋(10°S-50°N,120°E-80°W)286个网格点1951-1986年逐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同期西南地区34个站月平均降水资料1),利用交叉相关场EOF分解考察我国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遥相关的结构;然后通过聚类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分成两种基本型,分别对两种降水型对应的各季海温进行距平和复自然正交(CEOF)的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中高纬地区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西南四川、贵州等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遥相关;两种降水型对应的海温异常分布,无论是距平结构还是振荡传播,均有明显的两类相反特征。  相似文献   
230.
针对玫瑰图不能综合反映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方位、距离以及等标污强指数和增度方案工作量过于巨大的缺点,仿照等标污强指数和增度方案的思路,对盛行风频,污染风频概念进行修改,引进等标污染风频增度、等标污染系数增度等概念,在保留盛行风频、污染系数玫瑰图的十分简单的前提下,克服玫瑰图所固有的缺点,用以综合考虑气象因素和污染源方位和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