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大气科学   43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吴举秀  马传成  陈庆亮  刘伟  张骞  王锡芳 《气象》2018,44(3):416-424
利用我国自己研制的W波段云雷达地基探测资料,分析了合肥一次小雨云系的微物理过程,然后利用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基及机载探测资料,初步反演了水云及卷云的微物理参数。结果表明:(1)回波强度增大,多普勒速度、线性退极化比(LDR)、谱宽激增的地方为融化层顶,根据LDR亮带可初步判定融化层的厚度;(2)利用经验关系法,对卷云冰水含量和水云的液态水含量进行了反演,利用推导的公式反演得到冰晶云云粒子的有效半径;(3)利用逐库订正法对水云的回波强度进行订正,得到了衰减订正后的液态水含量,减小了反演误差。  相似文献   
92.
山东省汛期小时降水过程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旭光  顾伟宗  邱粲  曹洁 《气象》2018,44(8):1063-1072
利用山东省74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时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山东省汛期(5-9月)短历时和持续性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过程降水量和过程历时显著增大使得山东省汛期总降水量略有增加,持续性降水过程次数、过程降水量、过程历时的增加对总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2)短历时总降水量以鲁中山区、鲁东南地区最多,鲁东南沿海、半岛东部持续性总降水量最多;短历时过程降水量、平均雨强以鲁东南向西北方向经鲁中山区至德州一带最大,持续性过程降水量、平均雨强在半岛东部和鲁东南部分地区最大。(3)短历时峰值雨强以鲁中山区周边地区较大,持续性峰值雨强以鲁南、鲁东南、半岛东部较大。(4)鲁中山区、鲁南及半岛个别地区短历时降水一般开始于午后(13-18时),鲁中山区周边及半岛沿海一带多以夜雨为主,持续性降水过程开始时间多出现在夜间。  相似文献   
93.
数据采集器通道误差是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误差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自动站各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其与温、湿、压、风等各气象要素传感器误差的合成构成了自动气象站误差。在稳定的实验室环境条件下,利用高精度测量仪表,通过对多台CAWS600型采集器进行精确测量,得到自动站采集器各气象要素通道误差的校准数据。对温、湿、压、风等要素的自动测量系统(传感器和采集器)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误差等于传感器误差与采集器通道误差之和。此外,采集器各主要通道的误差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有10台采集器气温通道误差≤0.1℃,主要分布在-0.1~0.1℃,所占比例为77%;有3台采集器通道误差0.15℃而≤0.20℃,所占比例为23%。在600-1090 h Pa量程内,气压通道误差主要分布在-0.10~0.10 h Pa;风向、湿度通道误差较小,误差值相近,方向较一致,风向通道误差≤1°,湿度通道误差≤1%。  相似文献   
94.
对流风暴通过湍流实现动量的传输,因此深入认识强对流风暴湍流结构的回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关注5 m·s-1以上的速度谱宽,对比分析了两次具有不同中气旋强度的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湍流强度,揭示了气流结构和湍流增强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降雹超级单体在强上升气流区可存在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湍流,阵风锋触发的超级单体在入流路径上也出现中等强度的谱宽,指示了较强湍流存在的可能。(2)超级单体内部湍流较强的地方在速度大切变区,通常速度切变强度较大的区域具有较强湍流,具有中等强度中气旋的超级单体最大谱宽约10 m·s-1,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在1 dB之内,回波强度超过35 dBZ,差分相移率KDP较大;具有强中气旋的超级单体强湍流区主要位于ZDR柱上部正负速度交会处,在中气旋附近谱宽高达16.5 m·s-1,靠近强回波核心一侧含有较多过冷水,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在0.96左右,KDP较大,另一侧回波...  相似文献   
95.
一、概况 本文根据《华北、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山东省部分,以菏泽地区500年旱涝资料,探讨鲁南旱涝的规律。 鲁南500年历史中,涝年有185年,占1/3强;正常年180年,占1/3;旱年135年,占1/3弱。见表1。可见旱涝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96.
97.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农业系统工程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是用数学表达式的形式来表示在既定技术条件下,产品数量或经济指标与生产因素的投入量之间的相互定量的关系。该生产函数的建立,一般通过系统资源的整理分析,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完成。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工具揭示生产中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变动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趋势,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一、引言 赤道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是热带气旋生成的主要源地,因那里有广阔的热带洋面。热带气旋生成和维持首先要具备从海面到深层60m海温要高于26℃,所以海洋是热带气旋能量的主要来源。本文从海洋地质地貌构造出发,根据实际资料分析,在赤道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由于板块构造和海底扩张,引起洋壳的变化,形成了海底的热地柱(hot plume),发现这些地热排泄口的地区,与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实际分布相当吻合,这可能与海底地热释放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
小球测风人工查取净举力充灌气球,有时易忘记增加灯笼腊烛的重量,造成净举力错误。错误的产生一部分是发生在查取净举力表格上,而另一部分也是关键的部分就是发生在灌球漏加灯烛砝码总举力上,改变了正确的净举力。特别是秋、冬交接之际,新同志刚参加工作,探空站补放小球,最容易发生净举力错误。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