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大气科学   44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厄尔尼诺事件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 言  199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异常,全年只有29个热带气旋生成,比常年偏少,是继1995年以来,连续第3年偏少。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只有5个,比常年少3个,且集中在一个月时间内,为历史上罕见。热带气旋转向北上多,常年有6~7个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移入南海,而1997年一个也没有,破历史记录。南海区热带气旋活动更显得异常:首先是南海区活动的热带气旋少,全年只有6个,比常年少8~9个,为近50年资料中罕见;其次是初台迟,8月2日才有第一个强热带风暴登陆广东;第三是没有一个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42.
黄骏 《广东气象》1998,(3):43-43
随着无线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甚高频段通信信道由于BP机的大量发展,使得磁场噪声非常严重,这对气象部门用于防灾广播用的警报系统构成很大威胁,影响了接收机的正常接收,轻者在收听时听到“嘟嘟”的干扰声,重者使收听中断,广播后接收机无法正常关机。为了保证接收机的接收性能,使灵敏度和抗干扰相互统一,并降低成本,适应气象部门的经济实力,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我们与辽宁铁岭信通无线电厂进行了近两年的技术合作,试制过程中由我们提供实验场所,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43.
利用前期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格点资料、海温场(SST)格点资料,计算与后期热带气旋(TC)发生频数的相关系数,分析两个相关场显著相关区的统计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天气气候学意义和物理意义。选取若干相关系数高的格点,组成组合因子,建立二项式曲线方程,对影响南海以及登陆或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做年、月频数预测。预测试验和检验表明,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有较高的拟合能力,在影响南海以及登陆或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年、月频数预测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特征及其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4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只有2个,个数明显偏少,粤西无热带气旋登陆;登陆广东的初台偏迟,终台结束早,登陆时间集中于7月;热带气旋移速快,强度弱(为热带风暴),对广东影响利大于弊。对1951~2004年7~9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月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次数差异较大,最多时一个月有5个,最少时没有。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有密切关系,可以将有利于和不利于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的副热带高压各分为3种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45.
佛山市龙卷风活动的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多年来佛山龙卷风的活动特点及其产生的环流背景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佛山龙卷风集中出现在4—8月;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08:00—14:00;发生地域以南海区最多,其次是三水区;16次龙卷风过程可归纳为4种诱生形势:台风外围型、锋面暖区型、地面辐合线型和热带扰动型。分析还发现:佛山龙卷风发生于偏南暖湿气流中,中低层通常有西南或偏南急流叠加配置,并存在强的垂直风切变和中干冷、下暖湿的强不稳定层结及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另外,佛山龙卷风的发生还与地形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2011年春夏季长江南部中下游地区发生旱涝急转的异常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发现:长江南部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发生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副热带高压由弱到强的变化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高空急流的变化则为降水提供了上升运动条件。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的原因与副热带高压加强前一候时间内孟加拉湾地区的异常对流加强有密切的关系。急流的变化则与陆地气温的季节变化和中纬度西太平洋强经向海表面温度(SST)梯度异常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研究表明:2011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现象的发生,是局地大气环流变化,南北半球大气相互影响以及海洋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共同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47.
利用1°* 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第15号台风“巨爵”、2012年第8号台风“韦森特”两个偏西路径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这两个台风登陆后均在副高加强西伸中偏西行,均于生命最旺盛时期在广东阳江登录,均具有强度变化快、路径稳定、风雨影响大的特点;但台风“巨爵”暴雨主要由“巨爵”残涡和“方头”副高共同作用产生,其中地面弱冷空气的渗透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边界层在粤西强的水汽辐合是暴雨产生的最主要原因,雷达回波上反映出列车效应是影响“巨爵”强降水过程的最直接原因,强降水局地性强,明显发生在其移动路径后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有点特殊的台风暴雨;台风“韦森特”降水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强降水主要受台风云系本身的影响,中心随台风中心的西移而西移,是比较典型的台风暴雨.  相似文献   
48.
多平台(雷达、卫星、雨量计)降水信息的融合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卫星降水估计的精度,利用CMORPH资料和雨量计资料,基于最优插值法OI(Optimum Interpolation)有效合成,得到0.125°×0.125°降水分析产品;基于广东省境内5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的降水估计拼接产品,即0.01°×0.01°降水分析产品.为进一步扩展降水的探测范围,将以上两种不同分辨率产品进行区域定量协调,并以各自均方根误差平方的倒数作为权重系数将两者融合.误差分析表明,前期雨量计订正的CMORPH能有效减小系统偏差;交叉检验表明,CMORPH融合了雨量计资料后,比单纯OI雨量计的效果要好.两种不同分辨率产品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获取的一套降水产品既能体现雷达资料的优势,又能体现CMORPH融合雨量计的优势,在降水估测精度和扩大降水估测范围上都有了较好改观,能够反映不同尺度平台的降水信息.  相似文献   
49.
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后给广东带来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对流降水特征显著.分析了“尤特”影响期间大尺度环流背景,重点讨论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大气层结问题.发现低空急流向广东输送强的暖平流,是广东大气层结不稳定得以持续维持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低空急流本身并不是“暖”的,当“尤特”趋向陆地时,陆地上的暖气团在“尤特”环流强迫下向南传播扩散,低空急流穿越这一暖区时温度升高才具备“暖”的特性.这一事实在以前并未被关注到.通过个例反查,在许多登陆后造成连续强降水的台风过程中均发现了这一特征.因此,台风登陆引起环境温度场的演变以及与低空急流的配置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0.
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9月16日出现在广东最少雨区之一的罗定市的强降水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巨爵"减弱后的低压系统移动缓慢,其与西伸的"方头"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偏南急流在粤西加强和维持是形成"9.16"暴雨的最主要天气系统;边界层内持续的水汽输送和强辐合上升运动是特大暴雨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地面弱冷空气的渗透也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罗定特殊的地形对此次暴雨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卫星云图上罗定上空云系稳定少动和雷达回波上南北向的对流云带中的列车效应是这次强降水过程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