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3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0年以来库尔勒市果树冻害气象条件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以来,巴州地区出现了3次较明显的冻害天气,其中库尔勒2次,焉耆盆地和静1次。本文从低温天气前期气候特征、低温强度及持续时间、积雪、地温、冻土深度等方面入手对库尔勒2000年以后的2次果树冻害天气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能提前表征果树冻害的相关气象参数,为巴州林果业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必要参考,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72.
服务营销学观点探讨气象信息服务能力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问题,运用服务营销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气象信息服务经营能力提升的营销措施,期望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推进气象信息服务,实现永续经营。  相似文献   
73.
毛燕军  柳苗 《浙江气象》2010,31(1):46-47
浙江省2009年秋季气温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日照偏少。至10月,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南海夏季风结束偏晚,东亚冬季风爆发早,与此对应,浙江气温变化幅度大,极端天气频发,深秋罕见的强对流天气,11月8—18日的低温连阴雨(雪)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相似文献   
74.
华东登陆台风的对流非对称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FY-2气象卫星的TBB资料对登陆华东地区的台风进行了对流非对称结构的分析。不同象限的对流分析显示,在台风登陆的-24—6 h过程中,其南侧的对流始终强于北侧,西侧的对流在登陆至8 h之前强于东侧,之后两者的对流相对强弱发生变化。台风对流的非对称分布,一部分是由于环境垂直风切变和台风移动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台风登陆过程相关象限对流受限引起的。此外,华东沿海的地形抬升作用也有利于台风东侧对流的产生和加强。对比华南登陆台风的非对称对流分布特点,发现导致两者明显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台风登陆过程的路径与海岸线的相对夹角,以及台风东侧的不同地形。  相似文献   
75.
李倩  张旗  方英 《浙江气象》2010,31(3):33-35
通过分析气象服务传真通讯运行现状存在的缺陷,探索寻求与气象业务系统融合的新传真服务系统,彻底改变传真收发无序状况,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传真全面管理,对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传真系统平台的构架及子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6.
一次全省性强雷暴天气的地闪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9年6月26日浙江出现全省范围的雷暴天气,此次过程中出现的地闪频数是自2006年闪电定位系统建立以来出现最多的一次。利用闪电定位实测资料、加密雨量站雨量实况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这一过程的地闪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地闪以负地闪为主,负地闪广泛分布于25~55dBz雷电回波区域内,而正闪多出现在25~35dBz回波中;地闪多出现在回波发展和前进的一侧,且密集分布在回波的梯度最大处,强回波中心处地闪较少出现;在回波开始减弱到中心强度为35dBz左右的区域没有地闪发生。地闪频数与全省过程累积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地闪的出现及其频数的增加意味着影响某地的强对流风暴正在发展或正向本地移来,对于单站来说雨强峰值滞后于地闪频数峰值半个小时以上,对于全省累积降水量则提前1~2h。因此地闪资料可以作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强降水预报的预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登陆热带风暴Bilis(2006)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NCAR 1°×1°格点再分析资料、FY-2C TBB(black bright temperature)资料及中国740站降水资料,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登陆后的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Bilis登陆过程中强降水中心位于风暴中心西北侧沿岸,主要影响福建和浙江两省;进入内陆后强降水中心向风暴中心以西转移,最后在风暴中心西南侧聚集,主要影响广东东北部、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2)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为Bilis陆上西行过程中产生持续性降水提供了稳定的背景场。(3)Bilis西南部季风环流的发展增强为Bilis登陆后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4)涡合并和自激增长形成的中尺度系统与风暴涡旋的相互作用,是Bilis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8.
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对兰江流域径流变化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如何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The 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首先对模型输入和模型参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再将水文模型DHSVM应用到浙江省的兰江流域,通过与实测的年、月径流量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模型模拟的年、月径流量均与实测比较吻合,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中小流域径流变化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79.
省级气象计量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昶  张晓东 《浙江气象》2008,29(2):40-43
简要阐述省级气象计量检测业务管理系统的必要性,系统构建的目标,应具备的功能及该管理系统对目前计量工作的改进,系统设计技术路线和相应流程方法等。  相似文献   
80.
针对2007年秋季热带气旋异常偏多的情况,从拉尼娜现象、南方涛动特征指数(SOI)、夏季风和海温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对秋季热带气旋的发生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发现在拉尼娜现象开始年秋季热带气旋生成偏多,在拉尼娜延续年生成个数偏少的规律,以及8—11月SOI偏高、海温偏高或秋季夏季风偏强均有利于秋季热带气旋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