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丽水市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旻  姜燕敏 《气象科技》2010,38(3):357-362
应用Div+CSS进行网页布局,结合JavaScript、C++、VB、ASP等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设计和开发了基于数据库系统的丽水市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的应用,规范了丽水市各级台站气象信息的格式内容和发布流程,充分满足了当前天气、气候业务系统的需要,并增加了气象决策服务和文档资料等信息的监控与共享。成功实现了气象信息显示和共享的自动化、集约化和图形化,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文字方式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资料共享时效性强,同时还提供提醒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地闪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闪电定位所取得的2007—2009年的浙江省地闪资料,初步研究其地闪特征.地闪中绝大多数是负闪,其平均强度为33.2 kA,地闪出现最多的强度范围是20~40 kA.地闪活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总体呈单峰形式,总地闪频次峰值和负闪频次峰值出现时段都在14:00—16:00,而正闪频次落后于总地闪和负闪峰值2~4小时,23:00至次日11:00平均地闪频次每小时20次以下.地闪的月变化也呈单峰型分布,其中1月份、12月份地闪极其稀少,主要集中在6—8月份,以8月份为最多,正闪和负闪的各月变化与地闪总数的各月变化一致.全省地闪密度集中区位于山脉的夏季风的迎风坡一侧.全省的地闪密度分布和同期雷暴日分布不一致,表明在评价雷电活动中仅用雷暴日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近34年年平均风速序列均一性检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标准正态检验(SNHT:Standard Normal Homogeneity Test)方法.对浙江省36个代表站1971~2004年的年平均风速资料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36站中有23个测站出现间断,其中因迁站原因造成非均一性的测站有13个,占非均一性总数的57%,环境变化原因有5个,占非均一性总数的22%;原因不明有3个,占非均一性总数的13%;测风仪高度变化、规定变更各为1个,占非均一性总数的4%.迁站是导致风速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柳岳清  周国华  陈曙 《气象科技》2010,38(4):526-531
利用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影响浙江丽水热带气旋的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历年丽水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资料,对1984~2007年影响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改进后的气象灾害分级标准,对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丽水的热带气旋灾害是各类气象灾害中最严重的;24年中致灾热带气旋年发生频数为1.2个;5、7、8、9、10月均有致灾热带气旋,其中8月气旋个数最多、影响最严重;热带气旋灾害在空间上呈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减轻的特点,但各月之间略有差异;热带气旋灾害风险青田最大,松阳最小,且两者之间差异巨大。  相似文献   
15.
吴昊旻  姜燕敏  卢钊  许贤彬 《气象科技》2016,44(6):1004-1008
利用丽水市1953—2014年逐月日照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年代际、年际和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利用Morlet小波分析和多窗口谱 (Multi Taper Method) 研究日照时数的周期特征,并重建显著周期信号,分析日照时数不同时间尺度显著周期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丽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下降趋势,每10 a减少35%。夏季日照时数最多,且减少趋势最明显,其次是秋季。Morlet小波和多窗口谱分析结果均显示:年代际尺度准12 a周期最为显著,年际尺度6 a和2~4 a周期也较明显。最显著的准12 a周期信号,其振幅随时间变化具有3个明显的缓变包络。  相似文献   
16.
龙泉、庆元是浙江省最西南部两毗邻县(市),虽仅一山之隔,降水却存在较大的时间差,尤其暴雨,总存在5~12h的差异,是气象预报与预警工作之难点。该文通过对2010年1—7月两地汛期暴雨的分析,表明两地出现暴雨的条件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暴雨主导风向、物理量指示性、数值预报的可参考性、两地特殊地形的影响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得到一些对日常的预报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潘娅英  陈武 《气象科技》2006,34(6):778-782
利用1999~2003年间发生在丽水市境内的交通事故,并结合该地的气候特点,分析了引发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日照、雨量、最高温度、温差、能见度、相对湿度、雪深以及风速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高湿、雨、雪天气以及转雨日都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秋冬季节的雾、雨天、雪天会使能见度降低从而引发交通事故;雨日比无雨日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发生还与降雨量级有系,特别是大雨天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夏冬季的晴天比阴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秋季阴天比晴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结冰、积雪等天气尽管发生的次数较少,但引发的交通事故损失却非常大。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浙江丽水两场大雪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平  孙莉莉 《湖北气象》2007,26(2):163-167
对2005年浙江丽水两场大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作了对比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两次大雪过程中,低空急流、动力、水汽条件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共性;而大气环流调整,冷空气影响方式,逆温层和地面低温条件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浙江省强风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综合利用卫星、雷达、自动站、数值预报、闪电定位等系统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引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建立一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浙江省小流域致灾强风暴客观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业务系统”。将全省及周边区域按0.1经纬度间隔的区域为监测预警单元,完成强降雨、强风等短时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从主观到客观的转变。建立预警用户信息库,利用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自动将预警信号有针对性地分发给网络用户,从而实现快速应急预警,实现致灾强风暴精细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林宝权 《气象》2005,31(5):89-89
问:我厂区几幢厂房属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要设矩形布置的4支等高避雷针作直击雷防护。施工检查时发现避雷针接地电阻偏大,而用作防雷电感应和电气保护等接地的厂房基础钢筋网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就小些。既然避雷针可设在建筑物上,为减小避雷针接地电阻,现将两接地连通,请问这样做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