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讨论了应用NOAA-AVHRR资料来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采用AVHRR一、二通道(下面简写为CH1、CH2)获得的地面反射率数据构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来识别水体,并初步提出了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提取混合像元中的水体面积信息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32.
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小时标准冰厚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考虑雨凇和雾凇积冰增长以及热力融冰和升华脱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小时标准冰厚模型。模拟2008年和2013年浙江省两次严重电网覆冰灾害期间的标准冰厚,并用事故线路调查资料、电线积冰观测站和模拟导线拉力监测点的观测资料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事故线路的最大标准冰厚观测值与模拟值相关关系达到0.01显著性水平,电线积冰观测站的日标准冰厚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小于0.6 mm,模拟导线拉力监测点的小时标准冰厚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决定系数为0.8093,均方根误差为0.8 mm。说明模型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天气过程对电线积冰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反映标准冰厚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3.
本文根据多年的天气图、卫星云图以及1980~1990年的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建立了能够在南印度洋特定海区引起12m/s以上大风天气的高纬低压系统概念模型,并对主要的南印度洋西部副高型、南印度洋倒"品"字型作了详细的阐述。该天气概念模型主要发生在南半球的冬、春季。(1)南印度洋西部副高天气过程多由高纬度低压系统发展引起。在这一过程中,副高与高纬低压系统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转变,海平面气压槽和850hPa高度槽受到槽后冷平流的驱动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并扫过南印度洋东部。(2)南印度洋倒"品"字天气模型中,低压槽受斜压系统的驱动东移并发展加深,与南印度洋东部的副高中心之间形成大风带。该天气概念模型的建立对南印度洋海区大风的预报可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区域模式风速预报订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将预报产品作为自变量,相应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因变量,对2013—2016年冬季浙江省中尺度区域模式预报近地面风速进行订正和评估。所选956站中多数站点风速订正后有所改善,通过定量分析可知浙江西部地区整体改善效果最好,其中效果明显站点占91. 7%;中部地区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占86. 5%;东部沿海地区改善效果略差,明显改善的站点占67%。各地级市整体表现均不错,除舟山地区为49.9%外,其他地区风速改善比例均超过50%。选取2017年1月20日浙江东北地区沿海大风过程分析发现订正后的风速与观测风速更为接近,在定海大岛站点(靠里)中表现尤为明显,订正后的结果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温州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建于面临东海的大罗山顶(海拔714m),探测环境较好,它对0414号台风云娜(Rananim)进行了系统性跟踪探测,取得了完整的基数据资料。应用该多普勒天气雷达连续探测资料,配合地面中尺度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通过云娜台风登陆前后的螺旋云带、台风"眼"眼壁、垂直累积含水量和降水量与眼区速度谱宽、台风内中尺度环流等分析,研究了登陆前后台风强度和雷达径向速度的演变特征;同时使用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结合雷达数值产品分析,就地形对台风演变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地形影响的一些主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云娜台风中心登陆之前,位于海上的台风"眼"眼壁在8km高度以下基本垂直,在8km高度以上"眼"的直径明显增大。当台风登陆时,由于受地形影响,其眼壁出现向前或向右前方倾斜,台风"眼"内回波由低层向高层"填塞"。台风眼"填塞"后,台风环流重又加强,使得强回波主体(>35dbz)仍可保持眼壁轮廓并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一现象在数值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在台风暴雨系统中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相同时,由于液态水含量的密实程度不同"降水效率"差异极大,有时可使降水量的差异达到2.5倍甚至更大;台风登陆时,眼壁速度谱宽急剧变化,从到达陆地眼壁前部的低层起到高层增大。多普勒速度谱宽的这种变化与低空西南急流的维持与否相一致。在3~5km高度以上,谱宽较为稳定,表明该高度层的西南急流稳定维持;台风登陆时,受到地形和山脉影响,最大风速半径及台风环流强度随时间的推延,低层最大环流中心移速减慢、最大风速半径开始缩小;台风暴雨的降雨强度与其气旋性涡旋的动力辐合上升强度趋于一致,从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产品可以直观地识别、判断和分析辐合辐散运动与冷暧平流的迭加风场。强降水区集中在台风的右前侧,与台风回波强度的不对称结构相一致,并有明显的"眼"的形状。台风环流在乐清砩头、永嘉中堡附近喇叭口状地形幅合作用显著;东南气流与北雁荡山脉形成的较大夹角,对暖湿气流强迫抬升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6.
1999年梅雨锋系结构特征的模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尺度模式MM5对1999年江淮流域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利用高分辨率模拟资料,诊断了江淮地区梅雨锋系的双锋结构特征及相应的大气相当位温、位温和湿度(比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气位温梯度和湿度梯度均对江淮梅雨锋系双锋结构中相应的两个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带的存在有着重要贡献,而湿度梯度的贡献更大.进而从理论上推导了大气湿度梯度倾向方程,指出大气湿度梯度的变化与平流效应、散度效应、水平或垂直涡管(次级环流)效应以及水汽源汇的梯度有关;利用中尺度模拟资料对湿度梯度倾向方程的经向分量进行了简单的方程诊断,模拟时段平均的诊断分析表明,大气经向湿度梯度绝对值的变化主要同散度效应、与水平涡管相关的次级环流效应以及水汽源汇效应相关.由于水汽源汇是由与水汽相关的相变过程造成,与云物理过程的发展和演变直接相关,因此,大气湿度梯度的演变与云物理过程,并进而与云或降水系统的分布、发展和演变相关.梅雨锋系的存在为其附近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起到一定的组织或控制作用;反过来,暴雨系统的发展、降水云系的发展和演变,又通过改变大气温、湿状况,对梅雨锋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7.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我国极端降水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使用区域海气耦合模式40年的降水模拟结果,采用百分位的方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分析了耦合模式模拟的夏季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气候平均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型及极端降水事件在长江中游、西南部分地区和长江下游局部地区的显著增加、增强趋势,在中西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局部的显著减少、减弱趋势。EOF分析发现,模式模拟的极端降水事件几个特征量在我国江南地区长江以南与华南沿海及长江以北的呈反位相变化,这一变化以年代际为主要特征。区域耦合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极端降水量、夏季总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两两间的高时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到义乌市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义乌市的涝年偏多,旱年偏少,而枯水期则旱年偏多,涝年偏少。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降水显著偏多,而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降水则显著偏少。丰水期平均入梅日偏早,平均出梅日偏晚,平均梅雨日数偏长,平均梅雨量偏多,而在枯水期则反之。义乌市6月6—15日入梅的可能性最大,出梅日期的时间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其集中期的发生规律不如入梅集中期明显。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出梅日偏晚,而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或翌年,义乌市的出梅日偏早。研究结果可为水库源区雨季的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李泓 《浙江气象》2001,22(1):10-12
该系统由数据库模块、建模模块、业务预报模块及预报效果检测4个模块组成,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具有规范化、客观化、自动化,操作简便快速,便于移植推广等特点.1999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其预报效果较好,对实际业务预报服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回顾了50年(1952~2001年)来浙江省农业气象事业发展和成就,简述了各部门农业气象工作的业绩,包括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建设、获全国和省部级科研成果、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农业气象的一些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