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UHMW PE纤维具有超高强高模的独特力学性能 ,并具有密度小、耐腐蚀、耐冲击等优异性能 ,在特种材料和复合材料领域显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分子链由亚甲基组成 ,不带有极性基团 ,因而熔点较低 ,表面能低 ,粘结性和抗蠕变性能较差 ,表面呈化学惰性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应用范围 ,因此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工作。1 UHMW PE纤维的表面改性方法高聚物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有许多 ,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本体改性。其中物理改性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改性方法使聚合物的表面层同时…  相似文献   
92.
利用广东湛江1951—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重建海温资料,分析近67年湛江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特征,对比分析1967年1月、1975年12月和2016年1月三次极端低温事件过程的天气要素和环流特征,从ENSO和北极涛动(AO)方面探讨形成极端低温的原因。研究表明:1951—2017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增暖趋势,且极端最低气温比平均最低气温增暖更快。湛江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受东亚冬季风南北一致型模态影响,东亚冬季风一致偏强时湛江极端最低气温偏低,其关键环流系统为乌拉尔山及其以东地区的高压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低压槽和西伯利亚高压。进一步分析表明,三次冷空气过程受ENSO和AO的影响不同,其中1967年冷空气受东部型拉尼娜和AO负位相共同影响,1975年冷空气主要受中部型拉尼娜影响,2016年冷空气则主要受AO负位相影响。三次过程均以偏西路冷空气活动为主,都表现出对流层中层东亚地区位势高度偏低、对流层低层异常北风和西伯利亚高压偏强的特征。但高空环流形势不同,1967年冷空气过程为高压脊发展型,预报关键是槽后脊的发展时间;1975和2016年冷空气过程环流形势均为横槽转竖型,预报关键是阻塞高压崩溃、横槽转竖时间。地面受冷空气影响时间与925 hPa温度平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由平流降温造成的过程最低气温与850 hPa冷平流强度对应,过程最低气温往往发生在850 hPa冷平流最强的次日,另外还要关注辐射降温作用对最低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WRF V3模式和不同的陆面参数化方案(SLAB、NOAH、RUC、PLEX)对中国2003年夏季气温和降水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评估其对陆面方案的敏感性,并着重分析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以及湿润的华东地区不同陆面方案对气温和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式整体上能较好地模拟出总区域的气温场和降水场,但不同陆面方案间模拟结果存在一些差异,其中NOAH(SLAB)方案模拟结果最好(最差)。2)对子区域而言,模拟气温和降水对陆面方案均较为敏感。受气候特征的影响,华东地区气温和降水模拟对陆面方案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降水模拟的敏感性很高。此外,模拟的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形势在西北地区均较好,但其对陆面方案的敏感性在华东地区较高。3)模拟降水对陆面方案的敏感性要高于气温模拟。  相似文献   
94.
利用1961—2010年中国487站逐日气温资料,以35°N为界分北方区域和南方区域研究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多尺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南、北方区域极端低温站点发生率呈现出准双周的气候季节内振荡,南、北方区域冬季极端低温频数和强度的长期变化一致,均呈减小趋势,频数和强度的趋势变化分别为-0.247d/10a(北方)、-0.352d/10a(南方)和-0.332℃/10a(北方)、-0.467℃/10a(南方),南方区域减小更迅速。北方区域极端低温频数和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信号强度相当,南方区域则以年际变化为主。进一步研究表明,当极端低温频数的线性趋势由正值变为负值,相应的大气环流由北极涛动负位相变为正位相。对年际变化分量(8a),北方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偏多时,海平面气压场表现为2波的定常波结构,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增强,对流层中层贝加尔湖槽加强;南方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偏多时,海平面气压表现为偶极子型的1波结构,欧亚大陆和大西洋为正距平,北美大陆和太平洋为负距平,对流层中层东亚大槽加强南伸。对年代际变化分量(≥8a),大气环流形势都表现为北极涛动负位相,南方区域不显著。  相似文献   
95.
增长模叠加方式及其对集合预报初始扰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增长模繁殖法(BGM)有效地构造集合预报初始扰动的一个前提是, 任两个扰动之间应尽可能的发散.本文从增长模发展和饱和的角度分析了增长模叠加方式与集合预报初始扰动"取样性"的关系, 无论是从扰动形势演变得出的定性结论还是定量计算的结果都显示: 在相同初始模的情况下, 通过改变扰动叠加方式分别构造多个扰动样本的做法是近似等效的.用这种方法增加的集合样本从"取样性"的角度来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更多的是在浪费有限的计算资源.构造多个初值的有效方法应该是从不同初始模出发进行增长模的繁殖.  相似文献   
96.
东西向海岸线对局地性降水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正奇  谢巨伦 《气象》2003,29(12):41-44
利用中尺度地面观测资料,以广东省阳江—电白之间沿岸近似东西向的海岸线为例分析了东西向海岸线对局地性降水的作用。结果发现:夏季,在梯度风较弱的背景下,这一带沿海的海陆风环流非常显著,在海忙风环流更替的后半夜—早晨和午后—傍晚期间,海风锋随着更替的局地性环流移经上述两地区沿岸,在其它条件的配合下可造成局地性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97.
春夏西南低压的发生发展分析及对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0年的天气资料,统计了春夏季节在我国西南地区至中南半岛北部的西南低压,基本掌握了其活动情况,并对它的发生发展消失进行了分析,发现西南低压是一个浅薄的、局地的、独立的天气尺度系统,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是五、六月,一般只向偏南方向移动,既不是温带气旋,也不属于热带低压,但却具有二者的部分性质,它的发生发展消失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西南低压的本身结构和控制下的天气是非对称的,对西南地区可造成大至暴雨天气,而影响粤西则是晴热少雨,北部湾还有大风出现。  相似文献   
98.
湛江市春季连阴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69-1993年2-4月湛江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月简表资料的连阴雨情况进行详细的普查和分析,从中找出其气候特点和预报的着眼点,为湛江市春季连阴雨提供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99.
陈贽  叶明 《广东气象》2002,(Z1):33,29
雷电灾害主要是直击雷害和感应雷害(包括雷电波入侵),其防护方法是根据实际,有侧重地采取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  相似文献   
100.
暴雨的产生和结束与湿有效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第二类湿一比有效能量倾向方程,对暴雨不同阶段的湿有效能变化所起的作用及各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试图从理论上探讨暴雨过程中湿有效能量变化及机制。暴雨前湿有效能量的积聚是由于水汽的水平输送。高层转换项及水平辐合所造成的。暴雨期间转换项释放能量,使湿有效能减少。本文通过量级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在暴雨过程中,湿洽通量密度的水平散度项和效率因子局地变化项对湿一比有效能量的影响最大。1第二类湿一比有效能量倾向方程谢义炳和洛伦兹在70年代末提出了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