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水下量子密钥分配对保障水下通信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不同温度或盐度的海水对光传输以及水下量子密钥分配的影响。本文在有限的范围内改变水槽中水的温度或盐度,在温盐均匀和有温盐差的海水信道中对出射光进行偏振测试,并进行了基于偏振编码的BB84协议水下量子密钥分配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偏振光经过温盐均匀或有温盐差的模拟海水后其偏振态几乎不发生变化;在温盐均匀的海水中,温度或盐度的变化几乎不改变误码率,但在温盐不均匀的海水中,误码率随温盐差的增大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42.
许媛  李玉全  李江  沙玉杰  张曲 《海洋与湖沼》2013,44(6):1619-1626
采用响应面法对1株高产琼胶酶的南极海冰菌Pseudoalteromonassp. NJ2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分别以温度、pH、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金属离子作为唯一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 筛选出对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单因素取值范围; 参考单因素实验结果, 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酶活主要因素, 再利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 D-甘露糖、蛋白胨、CaCl2和培养温度与酶活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Pseudoalteromonassp. NJ21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D-甘露糖5.52g/L; 蛋白胨7.4g/L; CaCl25.84mmol/L; 最佳发酵温度为15℃; 优化后发酵液中琼胶酶酶活由3.5U/mL提高到25.76U/mL, 比优化前提高了6.36倍。  相似文献   
243.
244.
中国主要流域盆地风化剥蚀率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晶莹  张经 《地理科学》2003,23(4):434-440
利用中国40余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沉积物和溶解质载荷分别去表征流域盆地的物理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研究发现,中国流域盆地的总剥蚀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值,且具有南北低中间高的地理分布特点,黄河中游的皇甫川机械和总剥蚀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值。根据流域盆地的机械剥蚀率、化学风化率和总剥蚀率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出中国流域盆地中的机械剥蚀率在总剥蚀率中占主导地位,机械剥蚀率和总剥蚀率主要由流域的干旱指数和相对高差来控制,不同流域之间总剥蚀率72%的差异是由于这两个参数所造成的。而化学风化率在总剥蚀率中总是处于次要地位,它主要受到流域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39%),且不受机械剥蚀率的控制。流域盆地自身属性、径流量、最高海拔和森林覆盖率对流域岩石的风化剥蚀率影响不大。构造活动提高了流域的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且对机械剥蚀率的影响更强烈。与世界流域盆地相比,中国流域盆地受到流域干旱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45.
针对海洋环境下自主水下机器人(AUV)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框架四叉树的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QPSO),首先使用框架四叉树的方法对障碍物建模,该方法提高了建模的精度且对后续算法的效率也有极大的改进,之后设计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并且结合水下环境的特殊性设计适应度函数,综合考虑航线路径长度、偏转角度以及海流影响,使得算法可以在水下环境中寻得能耗最短的解路径。最后通过仿真试验验证,相比于传统的栅格法和粒子群算法,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的运算时间更短,收敛速度更快,其独特的适应度函数可以使AUV能更好适应水下多变的环境,且能利用海流设计能耗更小的路径,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6.
河床含水系统对单环芳烃净化特征室内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模拟长期排污河流中单环芳烃在地表水-地下水系统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不同含水介质和水动力条件对单环芳烃的净化特征, 室内土柱实验采用3种有代表性的天然砂土为研究对象, 以生活污水模拟纳污河流, 实验历时5个月.单环芳烃的自然净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底下0.4m内, 垂直向下单环芳烃各组分浓度呈由高到低的分布特征; 粗砂对苯、甲苯和单环芳烃总量(TBETX) 总净化率分别为32.06%、21.39%和27.13%;中砂1分别为76.26%、81.40%、87.99%;中砂2分别为68.94%、74.41%、81.69%, 这表明, 河流污染初期河床底含水介质完全饱水, 含水介质颗粒尺寸越大, 对单环芳烃的净化率就越低, 单环芳烃容易迁移进入地下水中; 随着时间的延长, 河床底部淤泥层不断增加, 砂层中的水流处于非饱和状态, 淤泥层和含水介质系统对单环芳烃的净化能力较饱水流时大, 单环芳烃不容易迁移进入地下水.   相似文献   
247.
保护海岛资源科学开发和利用海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很特殊的区域。一般地,把陆域面积大于500m^2的称之为岛,小于500m^2的称之为礁。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在我国6500余个海岛中(未含海南岛、台湾岛及台湾省224个海岛、香港183个海岛和澳门的3个海岛),绝大部分无人  相似文献   
248.
采用新型抗氧化剂———富勒醇((C60(OH)n),探讨了其减轻蒽对亚心形扁藻(Plattymonassubcordiformis)伤害的作用。亚心形扁藻在蒽的半致死浓度0.06mg/L胁迫下分别加入n=14,浓度为2.29×103mg/L的C60(OH)n20μL和n≥20浓度同样为为2.29×103mg/L的C60(OH)n200μL后,分别测定了对照组和胁迫组在0、12、24、36、、8、60和72h的相对增长率K 并作图。结果分析表明富勒醇(C60(OH)n)有减轻亚心形扁藻蒽伤害的作用 ,并且它的这种减轻作用与剂量和羟基的数目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9.
为研究引发冲击地压的能量在煤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理论分析了二元、三元组合模型峰前能量分布计算公式,并对自主构建的不同比例的二元、三元组合体开展了轴向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岩高度比增大,组合体峰前总能量也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相同煤岩高度比的组合体,岩石组分越硬,组合体峰前总能量越小;无论何种组合体,煤组分能量占比最大,均大于50%;随着煤岩高度比的增大,煤组分能量占比逐渐增大,岩石组分能量占比逐渐减小;煤岩高度比相同的组合体,岩石组分越硬,煤组分能量占比越大。组合体峰前能量主要分布在煤组分中,其次为粗砂岩,细砂岩积聚能量最少。由此表明:煤岩系统中的能量主要分布在软弱煤岩层中,岩层弹性模量越大,积聚能量越少。据此提出了直接释能和间接释能两种冲击地压防控理念,对现场冲击地压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0.
于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的每月中下旬,对射阳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对射阳湖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射阳湖的浮游植物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57种,其中,绿藻门物种数量(61种)最多,其次为硅藻门(37种)、蓝藻门(29种)和裸藻门(18种)的物种数量,金藻门(5种)、隐藻门(4种)、甲藻门(2种)和黄藻门(1种)的物种数量较少;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和湖泊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浮游植物丰度为0.36×106~10.25×106cell/L,平均值为3.27×106cell/L;射阳湖的水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夏季,浮游植物丰度最大,冬季的最小;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72和0.87,射阳湖的水体为轻度—中度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