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0 毫秒
31.
刘丽  闫利  谢洪  付晶 《测绘科学》2024,(1):143-152
由于无人机电力影像存在绝缘子器件尺度变化大,输电线路背景复杂,绝缘子缺陷目标小的特点,导致传统目标检测算法识别精度不高。该文提出以YOLOv5l为基础的CA、Transformer编码块和多尺度相融合的改进网络模型,较好的提高了大尺度变化影像上绝缘子缺陷检测的准确性,提升了复杂背景下多类型绝缘子缺陷识别的能力,并解决了微小绝缘子缺陷漏检的问题。基于在某电网公司的数据集上完成训练和验证实验,表明优化模型相比原YOLOv5l模型,准确率提升8.9%,召回率提升4.4%,平均精度均值提升3.5%,说明改进模型对绝缘子缺陷检测有效。  相似文献   
32.
改进小基线集技术的GB-InSAR铁路边坡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桥  彭军还  杨红磊  吴青柏  费香泽 《测绘科学》2017,(12):140-145,150
针对传统小基线集技术形变模型和高相干点识别存在的问题,该文利用基于三重指数串行的目标识别技术选取高相干点,同时提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奇异值分解的时间序列分析算法。利用振幅离差指数、相干系数均值与强度值三重阈值串行的方案进行高相干点选取;通过阈值合理设定,不仅提高了监测结果的点位分布,也剔除了误选的点,保证了所选高相干点的质量;采用一种符合铁路边坡形变规律的线性模型作为约束条件,解决了时序分析过程中法方程秩亏的问题,并利用最小二乘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时间序列形变。实验表明,此方法提高了形变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证明了SBAS-InSAR技术在铁路边坡形变监测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3.
以特高压输电线路电磁散射高效模型及对无线电台(站)干扰仿真和防护设计平台建设为目标,采用组件GIS开发技术,以VS 2010(C#语言)为平台,ArcEngine10.0组件为工具,设计并实现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走廊三维可视化仿真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34.
准确提取输电通道内各地物类别是进行输电通道三维建模及交跨分析的基础。为解决目前贵州等多山地区输电通道内道路提取方法稳健性低、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道路特征显著性检测与形态约束的方法对影像中多山地区输电通道内道路的快速准确提取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卫星影像中山区道路特征进行分析,对每个像素分别计算基于道路颜色一致性和结构一致性的像素级显著值;然后,结合显著目标空间先验知识融合显著性检测结果,形成最终道路显著图,初步提取影像中道路目标;最后,分析道路与建筑物等的差异性,基于道路形态一致性定义道路形态约束条件,通过制定约束规则最终实现道路的准确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不同弯曲程度、粘连程度及影像对比度的道路都能实现快速准确提取,提取完整度、正确率、质量及耗时平均分别为97.5%、97.0%、95.6%、0.515 s。该方法稳健性高,可以快速、准确提取各种情况下道路,在输电线路工程实际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大地电导率横向突变处磁暴感应地电场的邻近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电性结构的横向变化会对磁暴时的感应地电流和地面电磁场产生影响.本文假设扰动地磁场变化的源为地面以上一定高度的面电流,以某一典型层状大地电导率结构为基础,构造含有电导率横向突变的地电模型.针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横向分界面平行的情形,采用伽辽金有限元法对电导率横向突变处的感应地电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电导率横向差异产生的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机理,针对与电性结构分界面平行的输电线路,从评估地磁感应电流的角度讨论了影响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36.
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机械成孔过程中孔壁土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强  何西伟  曹丹京  苏鼎  徐震 《冰川冻土》2016,38(4):922-928
针对输电线路掏挖基础成孔过程中孔壁稳定性的问题,以机械化旋挖钻机成孔的掏挖基础孔壁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旋挖钻机成孔过程中孔壁土体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开挖过程中掏挖基础孔壁土体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钻机的自重荷载与开挖卸荷作用对孔口处和扩大头处土体的水平向位移影响较为明显;不同埋深基础的孔壁土体塑性区的分布面积和延伸范围均存在差异,随着埋深的增加,基础扩大头处的塑性区面积和延伸范围也随之增大,因此,现场机械化开挖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孔口和扩大头附近部位的变形破坏.该研究成果可为机械化旋挖钻机成孔技术在我国输电线路工程杆塔掏挖基础施工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张琰  彭翀  李星 《岩土力学》2011,32(6):1898-1904
径向基函数点插值无网格法(radial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RPIM)是一种新型的无网格法,其形函数具有插值特性,且形式简单,易于施加本质边界条件。文中介绍了径向基函数点插值无网格法的基本原理,推导了三维情况下点插值无网格法的基本公式。从变分原理出发,结合比奥固结理论,建立了流-固耦合的三维点插值无网格法基本方程和数值积分方法,并开发了相应计算程序。通过三维悬臂梁和单向固结问题的数值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对三维弹性问题和流-固耦合问题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李登宣  丁煌  王清  周海  王知嘉  朱想 《冰川冻土》2019,41(4):793-800
利用CAM5模式设计敏感性试验,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对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异常变化的响应和可能的物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当高原北部、中部等区域夏季地面辐射减小,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整体上增多,但南部、东部沿海区域降水异常减少。青藏高原地面辐射的变化,对青藏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等天气系统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夏季降水。当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减小,青藏高压中心位置偏西,强度减弱;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强度增大,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850 hPa风场强度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强度减弱,中国南部、东部沿海区域夏季降水受其影响而减少,但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夏季降水整体上增多。故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变化与青藏高原地面辐射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9.
以麻柳林滑坡为例,选取了内摩擦角、粘聚力、渗透系数、浸没率、库水位下降速率及降雨量等6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法进行了稳定性敏感分析.结果表明,滑坡稳定性及其变化率主要由内因决定,库水和降雨对其影响较小.滑坡稳定性对内摩擦角最敏感,其次依次为渗透系数、粘聚力和浸没率.滑坡初始稳定性主要由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决定.滑坡稳定性随浸没率的降低而逐步增加,但增幅较小;渗透系数对滑坡稳定系数变化率的影响最大,并存在临界值K_0,渗透系数大于K_0时,滑坡稳定性随渗透系数的增加而增加,渗透系数小于K_0时,滑坡稳定性随渗透系数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40.
我国西电东输过程中,山西等地的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易导致铁塔基础变形,严重威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本文利用ALOS PALSAR雷达影像,应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山西段附近采空区地表沉降。通过形变图时间序列结果,分析输电走廊地区的地面塌陷区变化。对差分干涉图中的多种误差源进行量化分析,相对于采空区的快速地面塌陷而言,大气相位和基线误差表现为较低频率的噪声。针对以上特点,本文提出掩模和低通滤波的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差分干涉图中的大气相位与基线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塌陷区137#铁塔基础,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14 cm,沿输电线路的最大倾斜为1.27‰,垂直输电线路的最大倾斜为0.46‰。本文的结果可为输电铁塔安全监测提供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