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55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变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全球气温日趋升高和极端降水增加的气候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干旱变化特征异常突出,新形势下需进一步深入认识干旱发生特征及影响机制。利用1960-2014年中国527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选用改进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MCI)作为干旱监测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国各区域干旱强度、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中国各区域干旱程度加重,范围增大,次数增多,持续时间增长。干旱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区域变化,各个区域干旱变化差异显著。西南、华中、华北和华南区域干旱程度明显加重,主要是重度以上干旱次数较多。华北和西南干旱年数最多,为45年,其他地方为35~36年,华北重度以上干旱年份最多,为14年,其次是东北和华南的7年。干旱发生时间和区域也有随机性,中国各区域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干旱,干旱不仅发生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在南方湿润和半湿润区域同样发生。各区域以夏旱为主,东北以春旱和夏旱居多,华南以秋旱为主。干旱持续时间不等,有时高达9个月。有些区域年内干旱呈单峰型,有些区域为双峰型。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各个区域干旱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72.
Conventional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methods of delineating were not quantitative and could not fully show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mapping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in China. Nine indicators, related to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altitude aspects, were selected to quantify ecological susceptibility of vegetation (crops and forage). Method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expert score ranking combined with fuzzy set theory were applied to assign the weight for each indicator and to define the membership function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was used to manage the spatial database and conduct the spati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calculation of evaluation model integrated with GIS, the ecological susceptibility of vegetation (crops and forage) was mapped. Three different zones, pastoral area,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and farming area, were classified by spatial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for the numeric map of vegetation ecological susceptibility by GIS. This map was validated by the economic statistical result based on the ratio of the output value from animal husbandry in total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e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in China, indicating that the mapping of the farming-pastoral ecotones may be accepted.  相似文献   
73.
2009—2010年云南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建萌  张万诚  陈艳  马涛 《气象科学》2015,35(4):488-496
基于云南122个站降水、气温资料分析2009—2010年特大干旱气候的特征。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云南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干旱从2009年9月出现,一直持续到2010年5月,许多县(市)干旱持续时间接近200 d,单日的重、特旱县(市)站数破1961年以来记录。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OLR资料,应用环流分析、水汽输送等方法分析此次干旱形成和持续关键时段2009年9—10月、2010年3月和5月的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09年9—10月乌拉尔山、青藏高原东部为脊,冷空气活动偏弱;赤道印度洋对流层低层为异常东风、高层为异常西风,导致纬向的季风环流圈偏弱;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对流偏弱;西南季风通道进入云南的水汽输送偏弱,云南上空水汽含量偏少并为异常下沉区。2010年3月欧亚中高纬位势高度距平场为北负南正,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偏北;西太平洋副高与北非副高连通并在低纬形成坝状高压带;南支槽上游地区高度场偏高、为异常下沉区;西风带无明显波动,导致南支槽不活跃,云南处于水汽辐散区。2010年5月欧亚中高纬距平分布为"-+-",低槽和冷空气偏北,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至安达曼海,阻挡了越赤道气流进入孟加拉湾,致使孟加拉湾南部、中南半岛西南季风爆发偏晚,云南为异常西北水汽输送,为水汽辐散区。  相似文献   
74.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然而由于旱灾损失的复杂性及其显著的区域差异,至今对中国农业旱灾损失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文中利用1961年以来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灾情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农业干旱灾害不同受灾强度分布比率和综合损失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其在北方和南方的区域差异,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的气温突变对农业旱灾损失率的影响特征,探讨了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对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的依赖关系及其在气候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中国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平均每10 a约增加0.5%,风险明显增大。而且,北方综合损失率每10 a约增加0.6%,高出南方1倍,风险增大的速度明显比南方快;北方农业旱灾几乎在很宽松的气温条件下就可以发生,而南方更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年份。并且,在气温突变后,变化趋势明显加剧,全中国综合损失率约增加了0.9%,风险明显增高;而且北方综合损失率的增值高达1.8%,是南方的4倍还多,气候突变对北方农业旱灾风险的影响明显比南方更凸出。综合损失率在北方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要更敏感,而在南方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敏感。同时,关键影响期降水对综合损失率的影响比全年降水影响更显著;北方的关键影响期作用比南方更凸出。这些新的科学认识对中国农业旱灾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基于多种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两次超长La Ni?a事件中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选取的两次事件分别发生在1984~1985年和1999~2000年,但强度有明显差异,其中前者为中等强度事件,而后者则为强事件。在两次事件过程中,暖池对流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东偏弱,但季节内变化有很大差异。对强事件而言,6月对流开始发展,异常值在7月达到最大,8月稍弱,这与La Ni?a年合成结果一致,表明La Ni?a信号主导了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与此不同的是,在1984~1985年事件中,6月和8月对流偏强,7月偏弱,呈双峰型异常变化。分析表明,当前一个月海温偏高时,后一个月对流偏强,减弱了太阳辐射,造成局地海温降低,偏低的海温又反过来抑制了后一个月的对流发展,暖池地区局地海气相互作用在中等强度La Ni?a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两次超长La Ni?a事件中,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过程和影响因子有很大差异。此外,由于副高偏东,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总体上偏少。  相似文献   
76.
陕西铜川—黄陵地区油页岩地质特征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陕西铜川、宜君和黄陵一带赋存着丰富的油页岩资源。主要的含油页岩层位是中—晚三叠世延长组下段上部,具体形成时间为中三叠世晚期。野外观察发现,油页岩露头主要分布于铜川—宜君—黄陵一带,主矿层厚度一般为2~36 m。测得含油率为1.8%~13.7%,发热量为1.66~11.45 M J/kg,推测干酪根类型为I-II1,产烃率为400 kg/t,中等偏好,页岩油(相当于原油)资源量约100×108t,储量近亿吨。宏观和微观资料表明,该区油页岩是在淡水、近岸、强还原、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属于大型内陆湖盆的半深—深湖相,埋藏浅,储量较大,交通条件好,如果在适当时机开发,不仅可获得初步经济效益,也可为鄂尔多斯油页岩的开发利用获取开拓性的经验。该区油页岩矿位于西部最大城市西安市附近,开发利用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7.
汤磊  熊健 《矿产与地质》2010,24(5):475-480
为解决干旱高山区的深部找矿问题和探索地电化学法在干旱高山区寻找隐伏铜镍矿产的可行性,在青海化隆拉水峡铜镍矿区开展了地电提取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寻找隐伏铜镍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已知矿体的地电化学法找矿试验,在隐伏铜镍矿体上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对矿区的深部及外围的找矿预测中,在A区发现3个地电化学Ni、Cu及电导率异常,在B区发现3个地电化学Cu异常、1个Ni异常、3个电导率异常,在C区发现了3个地电化学Cu异常、2个地球化学Ni异常、3个电导率异常,推测在上述地电化学异常区内寻找隐伏铜镍矿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8.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宏宇  张强  王胜 《地球科学进展》2010,25(10):1070-1081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收支的特征.通过研究不同典型天气条件对陆面过程微气象特征的影响,发现地表反射率在晴天会出现早晨偏大的不对称结构;晴天与多云天气相比不平衡量较大,而阴天时的阵性降水会使局地能量收支出现不平衡.利用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得到的夏季平均不闭合度是19.6%.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辐射和能量收支的影响不容忽视,达到约25%的削弱程度,比极端干旱的敦煌荒漠区要大,又进一步证明了半干旱区夏季的平均气候特征与云量较多的多云天气(5≤Mean total cloud amount<8)接近.另外,7月日平均波恩比最大是4.1,平均是1.95,比极端干旱区的敦煌波恩比小1个数量级,说明榆中所处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比敦煌所处的极端干旱区在气候上要湿润很多.  相似文献   
79.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小水沟泥石流治理防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陇南市造成了严重危害。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陇南市城镇村庄、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武都区蒲池乡小水沟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塌堆积体,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直接危及小水沟沟口左岸九年制义务学校一座及沟口两岸居民,因此治理该泥石流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当地暴雨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泥石流固体物质源及形成的踏勘,针对该泥石流具有危险度高,流量大的特点,执行全面规划、重点治理的设计思路,采取了防护、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拦挡工程为有效发挥工程泻洪、拦渣、调节、固床、稳坡和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预防沟道下切及沟壑发展,减少泥石流对下游村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堤前砂土、减缓水石流流速、减小水石流对护堤的直接冲蚀和破坏、保障堤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耕地的正常使用、增大植被覆盖率,绿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80.
安永康  缪淑君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10,19(2):62-66,70
红山铁矿床产于青白口系变质岩中,属低品位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此类矿床的岩矿石组合中磁铁矿石具有较强磁性,围岩几乎无磁性。矿床的航(地)磁异常一般呈条带状展布,延伸范围较大,且与铁矿层的走向基本一致。当矿体出露或埋深浅时,磁异常连续性好、梯度陡、强度高的单峰异常,并伴有一定的负值异常,当矿床埋藏深度大时,表现为强度不大的低缓异常,是磁测找隐伏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经系统研究矿区以往磁测和勘探资料,提出预测隐伏矿及其赋存的构造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