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55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486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在印度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外资R&D投资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外资在印度的R&D投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规模的持续扩张、产业和空间的不断集聚、跨国公司与本土研究机构的合作日益加强以及R&D产出明显增多等几方面。外资在印度的R&D投资动因主要归因于印度的廉价人力资源、巨大的市场份额、优惠的激励政策以及相对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82.
A simulated warming manip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on cadmium (Cd), lead (Pb), copper (Cu), iron (Fe) and zinc (Zn) accumulation in Solanum tuberosum L. at Dingxi, Gansu, in the semiarid northwest of Chin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temperatur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changed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nd contents in the different ecosystem compartments by affecting soil content, soil solubility and plant captur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ill lead to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nd contents in Solanum tuberosum L. The strongest effects of a 3°C temperature increase are increased Cu, Zn and Fe leaf concentrations of 25, 27 and 24%, respectively; but decreases in Cd, Pb, Fe, Zn and Cu tuber concentrations of 27, 55, 41, 29 and 23%,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some trace elements in Solanum tuberosum L. leaves are related to greater retranslocatio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and growth. Warming decreas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me trace elements in tubers, implying that tuber growth rate exceeds its metal uptake rate at higher temperatures. Indeed, it is expected that by the year 2050 the increased temperature will have induced a decrease of concentrations of Cd, Pb, Cu, Fe and Zn of 9.1, 11.5, 18.5, 16.8 and 15.8%, respectively, in tubers in the study area.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1–3°C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ill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selected trace elements and transfer potential of these elements from soil to Solanum tuberosum L.  相似文献   
983.
The heat storage terms over an ideal(non-vegetated) horizontal desert surface may be very important and easily neglected in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tudies.In this paper,based on a field experiment over the Gobi Desert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xi Corridor in Northwest China(39 05 N,100 16 E;1457-m elevation),we studied the energy budget closure and evalu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heat storage terms to the closure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There were imbalances of 8% and 15% in summer and winter,respectively,if the heat storage terms we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For both seasons,a nearly perfect result of the surface energy closure(99%) was obtained by inclusion of the estimates of heat storage terms.The soil heat storage term improved the surface energy imbalance by about 6% in summer and 13% in winter,and the air enthalpy storage term improved it by about 0.6% in summer and 1% in winter,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moisture changes could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984.
河西走廊一次特强沙尘暴的热力动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伏村  许东蓓  王宝鉴  付有智 《气象》2012,38(8):950-959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0年4月24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特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热力和动力作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感热通量达最大值,湍流运动增强,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大风沙尘暴发展和强盛期与动量通量大值区对应,动量通量对沙尘向上输送起了重要作用;在强锋区附近,地转关系被破坏,大风沙尘暴大气主要出现在变压梯度大,即变压风大的区域,变压风是产生地面强风的主要成分;河西走廊这次沙尘暴过程有明显锋生活动,锋生过程使锋面次级环流加强;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值越大,近地面层风速越大,大风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水平螺旋度负值中心前方与零值线之间;在河西走廊上空,高空急流沿等熵面穿越等位势高度面下滑到2000gpm,形成偏西风低空急流,低空急流的形成和维持在大风沙尘暴过程中起到关健作用。  相似文献   
985.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模式MM5及诊断风场模型CALMET,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甘肃省酒泉地区风能资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远离山体且地势平坦的地区,模拟的风速与实测风速的误差较小,地形复杂的地区误差偏大。用于对比的10座风塔中有7座在70m高度处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3座相对误差稍大但都在20%以内。风速和风功率密度的季节变化在春季最大,冬、秋季次之,夏季最小。这种季节变化与地形地势及所受的天气系统有密切联系。在酒泉地区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逐渐加大;在河西走廊西端和酒泉北部等海拔较低的地区风速随高度增加的趋势尤为明显。通过对模拟年度风速误差的分析,得到模拟年度在酒泉地区属于大风年,若分析酒泉地区多年平均风况,还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986.
采用位涡反演技术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初值敏感性试验和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对台风变性后再度增强的影响因子和物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台风低压由变性减弱转为发展增强主要是由于台风低压环流与西风带斜压锋区之间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随着高空冷涡低槽的加深南下和台风低压的继续北上,两个系统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西风带高空槽与台风低压之间相互作用的正反馈机制逐步成为台风变性后强烈加深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7.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近50年较完整的沙尘暴资料序列,在对沙尘暴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环流特征量资料,研究了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由多到少及由少到多演变的基本环流型态及主要环流特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近50年,西北地区东部年和春季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在80年代中期出现由多到少的异常突变,1986年前,为多发阶段,其后,沙尘暴发生频次显著减少,处于少发阶段,90年代末,发生频次又明显增加;   沙尘暴频次突变前后极涡的强度、贝加尔湖到蒙古国的高度距平场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具有显著差异。同时,突变期间环流特征量的气候变率明显大于多年平均值,1986年到1987年及1998年到1999年,所选5类环流特征量的气候变率均出现了明显转折,对应同期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过程频次出现了由多到少或由少到多的突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沙尘暴突变一般出现在多个环流特征量气候变率对应的同一个峰值(谷值)年。
  相似文献   
988.
礼县上坝金矿床是甘肃省近年来在南秦岭微板块发现的矿体规模较大、主要赋矿岩石为硅质岩、氧化带深度大、矿石可浸出性好、金成色高的岩金矿床。通过对上坝金矿床矿石组构、矿物共生组合及载金矿物特征研究发现: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载金矿物主要为石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少量碳质矿物也含金。金的赋存形式为粒间金和裂隙金。金矿物的形成富集与硅化一硫化物交代充填作用关系密切,矿床成因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89.
张永军  侯云龙  刘武 《甘肃地质》2009,18(4):84-88,71
在研究分析兰州市区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特点基础上,选择14项指标为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地质灾害发育因子3项,影响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基础因子8项,地质灾害诱发因子3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体系。利用ArcGIS平台,采用野外调查资料、基础地质资料、遥感数据等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在指标分析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系统的栅格运算功能,将兰州市区各评价因子按照层次分析法所确定的权重进行信息叠加计算,得到兰州市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计算成果栅格图件。经综合研究分析,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相似文献   
990.
青藏高原夏季凝结潜热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青藏高原东部3″DEM和102个气象站46年(1961—2006)5—9月的降水资料,根据降水随高度分布,将站点分为三类,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逐年雨季降水量估算模型,并估算和分析了46a的雨季凝结潜热。结果表明:降水量估算模型的相关性显著,基本都通过0.05的信度检验值0.69、0.82、0.90;高原东部雨季凝结潜热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凝结潜热总量变化在18.1×1020~26.8×1020J,并且有波动中增加的趋势;采用EOF分解和REOF分区,将高原东部划分为5个气候区,区域凝结潜热年际变化和第A、B、E区的凝结潜热变化有一致性,而与北坡第C、D区凝结潜热相差很大。由于高度、经度、坡度等对低海拔区降水的正调节作用,使得该区域的凝结潜热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降低;坡向对高海拔区域降水的正调节作用,纬度对降水的负调节作用,使得该区域的凝结潜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