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2篇
  免费   1373篇
  国内免费   2501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6124篇
地球物理   836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420篇
天文学   168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64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37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5篇
  1965年   25篇
  1964年   38篇
  1962年   19篇
  1958年   17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We present a drought reconstruction for southeastern China based on a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developed from two sampling sites in central Fujian. A reconstruction of July–February drought variability, spanning AD 1855–2011, was developed by calibrating total tree‐ring width data with the 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scPDSI). The reconstruction was verified against an independent data set, and accounts for 36% of the actual scPDSI variance during the period 1955–2011. Relatively dry intervals were reconstructed between AD 1859–1880, 1899–1911, 1927–1933, 1946–1959, 1964–1970 and 1987–1997. Relatively wet conditions prevailed during 1855–1858, 1881–1898, 1912–1926, 1934–1945, 1960–1963, 1971–1986 and 1998–2011. Comparisons between our scPDSI reconstruction and a moisture‐sensitive tree‐ring width record from Vietnam revealed 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two data sets, suggesting similar drought regimes. Spectral peaks of 2.2–6.4 years may be indicative of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activity, as also suggested by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and southeastern Pacific Ocean and an extreme event analysis. The analysis of links between our scPDSI reconstruction and the large‐scale regional climatic variation shows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drought variation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42.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拐子湖流沙下垫面2013年7、10月和2014年1、4月的湍流通量资料,计算并分析了研究区近地层湍流强度,同时针对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关系和总体输送系数等陆面过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风速各分量的湍流强度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风速处于2 m·s-1以下时湍流发展最为旺盛。湍流强度主要由水平方向风速分量决定,垂直方向风速的作用较小,且近中性和不稳定层结利于湍流的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平坦且没有建筑物的沙漠地区,机械湍流较弱,湍流强度相应较小。(2)风速各分量的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z/L)均满足1/3次方函数规律,其中垂直方向风速分量的拟合曲线方程较好。(3)动量输送系数Cd具有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状态且各月的日变化形态均呈夜间低、日间高的循环形态。热量输送系数Ch的不同月份日变化间并没有明显的排列次序,且日出日落前后具有明显的波动。不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减小;稳定层结时,CdCh均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43.
144.
台湾以东黑潮路径识别与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对中国台湾以东海域黑潮路径及其变化,本文基于法国空间局AVISO中心提供的1993—2015年的卫星遥感海表流场逐日资料,对121°—125°E,22.4°—25°N海域黑潮路径进行了逐日识别,得到了共计23年累计8400天的台湾以东黑潮流轴的逐日路径,并研究其在不同纬度的流轴位置及其对应的表面黑潮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台湾以东黑潮流轴路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台湾以东黑潮流轴在24°N以南出现明显摆动,形成正常和偏东两种路径;黑潮流轴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流轴偏东现象年平均大约出现25次,大致每隔3年出现一次偏东较少的现象,各月流轴偏东次数以4、5月最少,10月至次年3月较多;(2)台湾以东黑潮表面流量大小在6.2—8.3×104m2/s之间;总体上来说,纬度越高流量越大,在23.5°N左右范围内存在一个流量低值中心;在24.3°N以北流量总体较大,且增长趋势稳定,同时表面流量大小具有较强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5.
146.
姜浩  赵中阔  樊伟  宋金宝 《海洋与湖沼》2018,49(6):1138-1150
基于时长38天的海表风场实测数据,应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MD)和小波分解(Wavelet Decomposition, WD)这两种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对涡相关法中的截断时间尺度(CutoffTimescale,CTS)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基于EMD与WD方法估算出的CTS一般都在40秒左右(EMD的结果略小),远远小于传统涡相关法中CTS的取值(固定为10分钟),且EMD和WD的使用使得每一段数据都能够根据自身的湍流特点而获得合适的CTS; EMD方法和WD方法有效的去除了计算结果中的非湍部分,且对通量传输方向的刻画也更加合理,极大提高了通量的计算精度,所得通量与传统方法计算的通量偏差平均值高达45%;研究还对EMD和WD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MD相比于WD有更高的自主性,而WD对信号的分离程度则更高。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