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7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spatial modes of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activity across China's land areas during the period 2010–20 and their possible causes based on the CG lightning dataset of the China National Lightning Detection Network. It is found that the first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mode (EOF1) occupies 32.86%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the summer CG lightning anomaly variation. Also, it exhibits a negative–positive–negative meridional seesaw pattern from north to south. When the SST of the East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warms abnormally and the SST of the Northwest Pacific becomes abnormally cold, a cyclonic circulation is stimulated in the Yellow Sea, East China Sea, and tropical West Pacific region of China. As the water vapor continues to move southwards, it converges with the water vapor deriving from the Bay of Bengal in South China, and ascending motion strengthens here, thus enhancing the CG lightning activity of this area. Affected by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the corresponding CG lightning activities in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are relatively weak. The ENSO phenomenon is the climate driver for the CG lightning activity occurring in land areas of China.摘要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雷电监测网 (CNLDN) 的地闪观测数据集, 分析了2010–2020年中国陆地区域地闪空间模态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气候成因. 研究发现, 夏季地闪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32.86%, 其分布从北到南呈现出“−+−”的经向跷跷板模式. 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增暖, 西北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变冷时, 在中国黄海, 东海及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激发出气旋性环流. 随着水汽南下至华南地区, 与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汇合, 上升运动在此加强, 从而使得该地区的雷电活动增强. 表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 现象, 是发生在中国陆地区域的地闪活动的气候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2.
对GPS测向仪Vector Sensor PRO的功能、组成及其在移动雷达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针对GPS测向仪在使用时出现方位角不显示或显示不正确的情况,通过对GPS测向仪进行数据提取、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对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各种因素的研究,判定GPS测向仪的故障原因;并对GPS测向仪的实际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PTB220气压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析与研究,利用超级终端技术、Keithley 2000数字多用表、线性方程,实现了超差气压传感器模拟量的调整,并解决了数字量调整影响模拟量输出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自动站采集器通道误差影响校准精度,保证自动站气压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完善了超差气压传感器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W波段和Ka波段云雷达同时探测回波的差异,验证了W波段云雷达初样机的探测性能。结果表明:1)W波段云雷达初样机工作稳定,两个波段雷达都可以探测云层、云的边界、云厚等宏观参数,也可以反映出云的精细结构及云内微物理参数的变化,回波强、速度小、谱宽大的冰晶云含有上升气流及较多过冷水。2)增强模式的W波段云雷达在近地面探测雾、霾的能力比Ka波段云雷达强;两部云雷达对云层较薄的云探测能力基本相当,对多层云、云层较厚、含水量较多的云及降水的探测,由于强衰减的作用,W波段雷达所测云厚度小、云顶低、回波强度小,并且非瑞利散射也会造成W波段雷达的回波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5.
RPG及PUP的安装复杂且繁琐,使用者在安装和配置过程容易出错,导致RPG及PUP无法使用或者无法正确处理数据。该文主要介绍与CINRAD/CD型号雷达相匹配的Radar Products Generation(RPG)及雷达显示工作站(PUP)的安装方法和技巧。着重强调了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地方,并提供了RPG及PUP的备份方案,可以帮助RPG及PUP的使用者更容易对其进行安装、设置和维护。  相似文献   
26.
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根据T213数值资料和济南、淄博、泰安、莱芜4站的降水实况资料对山东山洪灾害多发的鲁中山区进行了降水分类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多项式核和径向基核函数建立的模型较好地提炼了降水信息,都具有很高的预报技巧,客观性和实用性强,有很强的推广能力;用径向基核函数建的非线性降水分类模型优于用多项式核函数建立的线性降水分类预报,特别是资料减少时,非线性降水分类预报明显优于线性降水分类预报;低层大气湿度可能对线性降水分类有重要影响;建模时用的资料数据格式与实际业务中获得的数据格式应尽量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7.
车载应急气象台防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时引  郑明玺 《气象科技》2009,37(6):785-786
车载应急服务移动气象台主要用于突发性事件、重大气象灾害、重大社会活动等应急气象保障工作,使抢险救灾和重大社会活动现场气象服务更直接、更及时、更有效。体现了气象工作在不同环境和恶劣自然条件下开展气象观测、探测、天气预报预测,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8.
王建国  高玉春  朱君鉴  黄磊  罗慧敏  刁秀广 《气象》2006,32(10):102-106
为挖掘雷达应用潜力、充分发挥雷达的整体建设效益,山东省气象局进行了雷达产品的实时拼图和实时远程调用研发工作。通过宽带网实时收集、存贮雷达产品,增置省级雷达产品服务器、建立辅PUP,实现了山东全省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及邻省周边雷达每6分钟一次实时拼图产品和雷达产品远程调用。对于省级气象台所关注的范围,拼图产品能有效地监测预警辖区内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的移动和演变;对于局地性强的中小尺度对流天气,雷达产品远程调用能实现CINRAD/SA雷达PUP上的重定中心、局部放大、动画显示、光标联接、地图和产品叠加等功能,对于远距离下级台站的精细预报的指导是十分有用并且可行的。从国家信息中心获取周边邻近雷达的产品信息,对于及时了解上游及周边天气情况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29.
云导风反演明显的局限是在晴空区无法获取风场。为克服这种局限,提出利用静止卫星红外图像资料反演晴空区风场的方法—时间序列差值法,利用LOWTRAN7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应用云导风实验系统CWIS进行晴空区导风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NCEP资料低空风场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在传统的“云导风”基础上,增加晴空区卫星导风,可为卫星遥感资料在台风、梅雨和强对流等天气系统分析预报中的定量应用提供更多的卫星风矢。  相似文献   
30.
莱州湾西北与山东半岛北部强海效应降雪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丽娜  王坚红  杨成芳  吴珂 《气象》2014,40(5):605-611
利用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12月8日莱州湾西岸一次强海效应降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地的海效应降雪与山东半岛北部的海效应降雪都是在适宜的背景场、有利的海气温差及较强的低空冷平流等基本条件下发生的。但是具体到风场配置、海气温差强度、水汽分布及动力、热力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这次过程中,900 hPa以上为西北风,以下维持持续的东北风,是造成此次强海效应降雪的主要原因。这种风场结构与半岛北部的高、低空均要求西北风不同。结合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认为,莱州湾西岸的海效应降雪与山东半岛北部的同属于浅对流降雪。本次过程中900 hPa以下存在上升运动、水汽辐合中心、不稳定层结和大的海气温差,近地层的切变线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强降雪区出现在1000 hPa相当位温暖舌的区域,暖舌的位置与山东半岛北部发生强海效应降雪时的不同,前者在莱州湾,后者在半岛北部沿海。从云图上看,冷流低云在海面上表现为一条条顺气流方向的云线,云的个体呈细胞状,接近陆地时,由于海陆下垫面的差异使得云层加厚,云的走向发生偏转,降雪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