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2008年华北地区12个测站逐日对流层顶探空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不同类别对流层顶发生及其高度的季节特征进行探讨,并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EOF分解等方法对其高度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对流层顶的季节特征及其高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第一对流层顶冬季出现多,夏季少,近30a来呈减少趋势,第二对流层顶夏季出现多,冬季少,近30a来呈增加趋势;全年均出现复合对流层顶,且在季节转换时期出现频率较高;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年变程呈双峰型,夏季高,冬季低,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年变程呈单谷型,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均存在5-6a的周期,第二对流层顶相比具有更多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近30a间华北地区第一、第二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变化均呈升高趋势,且与其上下层间平均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2.
沿海湿地植被遥感分类是遥感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江苏盐城沿海湿地核心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植被分类的方法和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以Landsat-5TM图像为遥感数据源,以盐城丹顶鹤湿地保护区样点数据为辅助数据,分别用非监督分类法、监督分类法与基于LBV变换的分类法,对研究区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分类方法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非监督分类的结果最差,特别是对芦苇,其错分误差达到51.65%。监督分类法的精度虽然高于非监督分类,但其制图精度只有66.56%。而基于LBV变换分类法能够有效解决关于米草和芦苇的错分现象,它对其他地物的分类精度也很高,基本上都在90%以上。总体来说,LBV变换法已经达到了核心区分类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3.
基于高相干点目标反演缓慢地表形变已成为当前DInSAR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融合PS方法和相干目标法优点,采用小基线DInSAR技术提取城市地表形变场,并重点分析了地表线性形变的反演.在此基础上,以太原市为研究区,利用23景ENVISAT ASAR影像,提取了该市2003~2009年的地表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134.
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爱梅  李苗  王洪霞 《干旱气象》2014,32(6):947-953
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PM2.5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至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3次轻雾转大雾过程;23日14~20时,由于PM2.5浓度的增大经历了1次轻雾转霾的天气过程。(2)地面弱的气压场和较小的风速以及PM2.5浓度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为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边界层逆温的存在是雾霾低能见度过程形成的必要条件,边界层有逆温层而不出现雾霾天气的条件是:相对湿度〈50%,PM2.5日均值浓度〈75μg·m-3;逆温层下相对湿度的大小是区别雾和霾天气的指标。(4)相对湿度和PM2.5是决定能见度大小的关键因子,其对能见度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相对湿度〈90%时,PM2.5浓度对能见度的作用强于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因子,但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其对能见度的影响相对增强,当能见度降至1 km以下时,相对湿度成为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对大同市2011-2012年PM10质量浓度、有关气象要素和参数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建立单隐含层BP神经网络、多隐含层BP神经网络以及RBF网络对以上数据进行调试和训练,得出:就2011-2012年预测PM10日均质量浓度样本而言,按预测效果好坏排序,多隐含层最佳BP神经网络>单隐含层最佳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从网络最小误差总和来看,三种网络对夏秋两季的预报效果最好;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拟合效果来看,RBF网络对春季和冬季PM10质量浓度的预测效果最好;多隐含层BP网络对秋季PM10质量浓度的预测效果最好;三种神经网络对夏季PM10质量浓度的预测效果都很好,优劣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6.
在分析测绘资料档案馆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图形档案管理系统的软硬件架构设计和硬件环境,讨论了实现快速提取图形档案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7.
在网络RTK应用中,当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高差较大时,流动站定位精度会降低,甚至会导致流动站模糊度无法固定,此种情况对于在我国地形起伏明显区域内的网络RTK经常发生。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高差的综合误差内插模型,用此模型对误差进行内插,并和平面内插法、三维内插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8.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historical records about the positions of Hukou waterfall at different times,we conduct a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long the Yellow River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specific locations of the Hukou waterfall in the different periods.Based on this,the retrogressive erosion rate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calculated as about 1.66m/year during the Xia Dynasty to the Tang Dynasty period,about 1.01m/year in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Yuan Dynasty,about 0.97m/year in the Yuan Dynasty to the Ming Dynasty,about 1.28m/year in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an period,and 0.6m/year from the Republican period to the present.Considering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along the Yellow River,the average retrogressive erosion rate of Hukou waterfall on the Yellow River is obtained to be 1.51m/year since the historical records (early Qin Dynasty to the present).Lithology surrounding the Hukou waterfall includes mainly the Triassic gray,gray-green thick-layered mid-grained feldspar sandstone and dark purple,yellow-green mudstone,this hardness and softness combination feature is the uniqu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Yellow River.After abrasing the softer shale driven by water cyclotron at this position,water washes off the debris,causing the overlying feldspar sandstone suspended for a long period.Feldspar greywacke block collapses under accumulative water erosion in long years,and then retrogressive erosion occurs in Hukou waterfall.In the process of 1 ︰ 50 000 active fault mapping of Hancheng Fault,we excavated a trench at Shaojialing,and the trench profile shows that:in the early and middle period of late Pleistocene,there are obvious surface ruptures produced by the fault.Cumulative offset near the trench is more than 20 meters in height difference.Yellow River terraces survey at Yumenkou also confirms that a fault slip of about 20 meters occurred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period of the late Pleistocene.Assuming the retrogressive erosion rate is constant,the author thinks the Hancheng Fault was activated at early and middle age of the Late Pleistocene,forming a 20~30m high scarp (knick point),and today's position of Hukou waterfall may be the position of this knick point after the retrogressive erosion of about 40 to 50ka.  相似文献   
139.
通过预警在地震事件中的地位和我国地震预警的发展现状,探索在我国如何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和预警应急管理体系,并提出我国构建地震预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0.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裂缝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依据分形理论分析了清徐境内交城断裂带、地裂缝以及地貌的分形结构特征.同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地裂缝、断裂以及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清徐地裂缝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