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0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2050篇
测绘学   534篇
大气科学   638篇
地球物理   920篇
地质学   6628篇
海洋学   386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698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一次强降水过程涡旋状MCS结构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吴涛  张家国  牛奔 《气象》2017,43(5):540-551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造成2011年6月18日湖北省江汉平原强降水涡旋状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过程的结构特征,联合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观测及雷达四维变分风场反演资料初步研究了MCS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成熟阶段的强降水涡旋状MCS回波表现为气旋性弯曲的多条螺旋对流回波带、周围被大片层状云回波所包裹的结构特征,后期因冷空气侵入演变出冷暖锋式结构。回波合并和旋转式列车效应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运动特征。(2)涡旋状MCS是在有利环境场下,主要由鄂西山地一江汉平原过渡带边界层中尺度涡旋系统强烈发展组织的结果。(3)中尺度涡旋系统形成发展与地面暖倒槽发展、西南低涡前侧降水和特殊地形作用有密切关系,来自不同方向气流形成的强烈辐合是其前期形成发展的主要机制,后期发展可能与潜热释放有关,涡旋环流向上发展到700 hPa。  相似文献   
982.
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大型商场内人群的择路行为认知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论在楼梯类别的选择还是在上下楼路线的选择等择路行为上,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的人均体现出一致性。人们在上楼时的楼梯、路线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在下楼时的选择相对较为平衡;不论上楼还是下楼,当楼层差在两层以下时,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动扶梯;当楼层差大于等于三层时,大部分人会选择电梯。对室内空间处于不同楼层的两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3.
P范分布的参数估计值的精度对观测值的估计效率和数据处理的精度影响较大。从观测值分布的实际情况和简化运算出发,引入二/四阶矩估计方法估计P范分布的形状参数和方差,给出了二/四阶矩估计法的形状参数的近似计算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估计效率,引入对数期望矩估计法,将绝对矩与对数绝对矩相结合,导出了基于对数期望矩估计法的P范分布形状参数p、方差σ的合理估计表达式。最后利用两组模拟数据对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与传统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样本数较少时,二/四阶矩估计法和对数期望矩估计法在收敛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等方面优于极大似然估计法。  相似文献   
984.
通过分析三维场景实时渲染中视点无关与视点相关地形生成算法的性能,提出了优化的视点相关地形生成算法。此算法主要针对地形拆分、可视精度计算、观察视点距离计算、以及地形可见性裁剪这4个方面的策略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并以渲染精度为衡量标准,通过实验对比分析了优化后的视点相关地形生成算法与视点无关地形生成算法的性能。除此之外,以渲染效率为标准,通过实验分析对比了优化后的视点相关地形生成算法与原视点相关地形生成算法的性能,并给出了一个运用此优化算法构建的三维地形模型。  相似文献   
985.
Hyperion高光谱影像中的坏线将直接影响后续应用的准确性。针对Hyperion高光谱辐射率数据的特点,考虑影像中坏线像元与邻近像元在空间和光谱上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局部空间-光谱相似性测度(local spectral-spatial similarity measure,LS3M),以实现对Hyperion高光谱数据的描述和坏线修复。LS3M由空间和光谱两部分的相似性测度构成,前者为欧氏距离度量,后者组合了Canberra距离和光谱相关角(spectral correlation angle,SCA)。考虑到Hyperion高光谱不同波段的辐射率特性,引入信息熵对SCA进行约束。针对相似像元的邻近搜索问题,引入相似度均值与方差对光谱相似性阈值进行动态调整。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选取了沙漠、草原、森林、城郊、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6种典型场景的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模拟坏线的定量误差分析和真实坏线的定性评价;通过与邻域均值法及常规光谱相似性测度的对比,证实LS3M法坏线修复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986.
近50a江淮地区梅雨期水汽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8—2007年ERA再分析风场及气压场资料和APHRO高分辨率逐日降水资料,对近50 a来梅雨期水汽输送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江淮地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各条水汽通道对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强度及范围的影响程度均不同。梅雨期影响我国降水的水汽输送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并且水汽输送强弱年对应江淮地区降水强度也有明显差异。相关分析及合成差值的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贡献更大,且西太平洋水汽输送(东南通道)增强时,江淮地区降水增多。印度洋水汽输送的加强会减弱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从而使得江淮少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对降水的增强作用有所减弱而印度洋输送所导致降水强度减弱的范围则明显扩大。自1980年起,江淮降水出现缓慢增多的趋势与全球变暖所导致的东亚环流异常进而影响水汽输送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987.
Landscape pattern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soil contamination at multiple scales, and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relationship is essential for alleviating soil contamination and making decisions for land planners. Both soil contaminat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s are heterogeneous across spaces and scale-dependent, but most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a single scale and used the conventional multivariate analyses (e.g. correlation analysis, ordinary least squared regression-OLS) that ignored the issue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o move forward, this paper examined spatially vary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ricultural soil trace metal contaminat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s at three block scales (i.e. 5 km × 5  km, 10 km × 10 km, 15 km × 15 km)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PRD), south China, us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This paper found that GWR performed better than OLS in terms of increasing R square of the model, lowering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values and reduci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GWR results revealed great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relationships across scales, with an increasing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model from small to large block scales. Despite a few negative correlations, mo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soil contamination and different asp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s of water, urban land and the whole landscape (i.e. the proportion, mean patch area, the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landscape-level structural complexity, aggregation/connectivity, road density and river density). Similarly, more nega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soil contamination and landscape patterns of forest and the distance to the river and industry land (p < 0.05). Furthermor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contamination and landscape variables occurred in the western PRD across scales,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prevailing wi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llutant sources and the pathway of trace metal inputs.  相似文献   
988.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演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匡兵  卢新海  周敏  饶映雪 《地理科学》2017,37(12):1850-1858
以中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值从2001年的4.769亿元/km2增加至2014年的15.375亿元/km2,但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表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相邻地市相互影响,呈现出“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态势,且从LISA集聚图来看,城市土地经济密度通过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高水平均质型地域”、“塌陷型地域”、“极化型地域”和“低水平均质型地域”4种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和稳定性等都存在差异;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冷、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总体上表现出“东热西冷”的分布格局,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则大多处于低值簇,属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冷点区或次冷点区;自然条件状况决定城市土地的供给能力和开发潜力,是导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的基础性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也会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差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9.
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重介绍了几个目前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TPTB)研究的重点剖面及其生物地层学研究进展;分析了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综合地层学研究现状,包括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磁性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等;剖析了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生物地层方面,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存在晚二叠世与早三叠世生物混生的层位,其中不同类别生物的时间界线常不一致,又由于陆相界线地层中含脊椎动物化石的层位一般较少,以脊椎动物化石(Lystrosaurus)为标准的精确界线常不确定,因而需重新寻找并确定陆相三叠系底界的标准化石。事件地层标志可能会成为连结海、陆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高精度对比的纽带。  相似文献   
990.
北祁连东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石炭系实测剖面岩石的岩性、岩相、结构构造、粒度、古生物组合和古生态等特征的综合分析,利用石油勘探成果,研究了北祁连东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早石炭世早期,秦岭海域海水以天水—静宁古海峡为通道,向北侵入本区,形成由鄂尔多斯、阿拉善和陇西三大古陆围限的祁连海海湾沉积区,以咸化泻湖相、滨浅海相沉积为主,早石炭世晚期,海侵进一步扩大,以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晚石炭世海盆继续向东、向北扩展,海侵次数增多,形成了多个以碎屑岩为主夹灰岩沉积的海侵海退旋回,晚石炭世晚期太原组沉积时期,海水向东与华北海相连,成为广阔的陆表海沉积。中部地区存在近东西向分布的链岛状古隆起及水下隆起,古地形具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