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31.
吴坤鹏  刘时银  郭万钦 《冰川冻土》2020,42(4):1115-1125
基于地形图和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等数据, 利用目视解译和波段比值法提取1980年、 2000年和2015年南迦巴瓦峰地区冰川空间分布数据, 分析研究区近35年冰川变化, 探讨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1980 - 2015年, 南迦巴瓦峰地区冰川面积持续减小并呈加速退缩的趋势, 近35年共减少了(75.23±4.67) km2, 占1980年冰川总面积的(25.2±1.6)%, 年平均面积减小率为(0.73±0.05)%。研究区东南坡冰川面积变化速率大于西北坡, 在不同流域、 海拔及朝向上, 冰川变化差异较大。南迦巴瓦峰地区冰川表碛十分发育, 表碛覆盖冰川面积变化率小于裸露冰川, 表碛覆盖对冰川消融具有抑制作用。南迦巴瓦峰地区在气温显著升高的背景下, 虽然降水量有所增加, 但冰川对气温更加敏感, 因气温升高引起冰川消融所带来的物质损失超过降水增加对冰川的补给, 导致南迦巴瓦峰地区冰川普遍萎缩。  相似文献   
132.
为探究黄河北岸兰州段丘陵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基于12个样地数据,采集1 m剖面内不同发生层土壤进行土壤含水率(SWC)、pH、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全磷(STP)的测定。分析了研究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植被和土层上的差异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SOC、STN、STP均值分别为4.53、0.74、0.13 g·kg^(-1),C∶N、C∶P、N∶P均值分别为7.85、55.17、8.40;(2)研究区SOC、STN、C∶N和N∶P的块基比C_(0)/(C_(0)+C)<0.25,主要受气候、植被、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STP、C∶P则C/(C+C)>0.75,主要受退耕还草等人为因素影响;(3)研究区土壤整体受到氮限制,与此同时有机碳更为匮乏,磷则在短期内不会成为限制因子。在黄河流域兰州段北岸丘陵区北岸的生态治理与恢复中,应重视有机肥和氮肥的配置与施加,同时需减少人为干扰,这对于植被的快速恢复与养分的固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东天山造山带的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为一个早古生代长期活动的幔源岩浆通道,大型铜镍钴硫化物矿体赋存于Ⅰ号超镁铁质岩体的顶部,不同类型岩石中辉石矿物的流体挥发份化学组成以H2O为主(平均91%,5400.4mm3/g),其次为H2(2.0%)、H2S(2.3%)和CO2(2.1%);赋矿角闪橄榄岩中CO2和H2S含量最高,辉长岩中流体挥发份含量低于辉石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等岩浆早期结晶的岩石。CO2和CH4δ13C值位于地壳与甲烷氧化的范围内,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正序分布模式,部分样品(TLG512)释出的CH4和C2H6具有较重的δ13C值和反序分布特征。表明I号岩体不同类型岩石可能是不同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岩浆具有富H2O和H2S的特征,可能起源于被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源区,混染壳源组分可能为俯冲板片来源蚀变沉积有机质组分。  相似文献   
134.
筑坝拦截对黑河河道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流沉积物对流域环境变化具有敏感响应,其粒度参数能反映沉积环境中物质来源和水动力环境.本文以黑河流域上中游为研究区域,探究河流沉积物粒度对流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从黑河上中游干流22个主要控制断面采集河床沉积物样品,采用筛分法和吸管法对沉积物样品粒度参数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对筑坝拦截为主的环境改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受梯级水库建设影响,黑河上中游泥沙粒径大小差异显著.干流库区泥沙粒径较自然河段明显减小,分选很好,呈正偏或极正偏尖锐分布,而且在库区不同沉积高度上表现出分层沉积特征;坝下游河段因遭受强烈冲刷,较自然河段泥沙粒径粗化显著,分选变差,偏态趋向极正偏,峰态尖锐化;水库回水区受水库壅水及下泄清水的双重制约,泥沙粒度参数介于自然河段和坝下游河段之间,整体分选中等,呈极正偏尖锐分布;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上游支流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受泥沙供给和物源特征的影响较水动力条件显著,干流河段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控制.研究结果既符合河流上中游沉积物粒度分布规律,也反映了河流环境变化对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雷达回波外推是短临降水预报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雷达回波外推中随着外推时间的增加而出现回波演变信息丢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短临降水预报模型(以下简称为MSF2)。首先,采用多尺度的卷积核对网络的浅层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弥补单一特征检测带来的不足。其次,将不同维度的特征信息进行拼接及通道混洗,进一步增强特征图通道之间的信息流通和信息表达能力。最后,将特征图中的多尺度信息进行融合,从而有效保留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利用华南雷达回波拼图资料数据,在3种不同降水强度(5 mm/h、10 mm/h和25 mm/h)下进行降水预报研究,并与光流法和ConvLSTM两种主流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降水强度条件下,MSF2在所有评价指标(命中率POD、临界成功指数CSI、误报率FAR)中表现最优,这表明引入多尺度机制能改善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相比于目前主流的光流法和ConvLSTM,本文提出的模型对于短临降水预报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报精度,而且实现了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36.
采用1979-2016年ECMWF1.5°×1.5°逐月再分析资料及同期37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Kriging及IDW(反距离加权)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降水转化率空间变化规律以及风场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中国西部不同地区降水转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79-2016年祁连山地区大气水汽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是各层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高达329.24 mm,占多年平均大气水汽含量的48.1%。(2)近38 a来,祁连山地区的大气水汽含量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整层大气水汽主要集中在5 000 m以下。(3)祁连山地区的降水转化率从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说明该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自东向西逐渐增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区域差异明显;季风所携带的水汽对其影响区域的降水贡献率较高,西风所携带的水汽则对其影响区域的降水贡献率较低。(4)中国西部地区降水转化率呈向心式递减的趋势,且区域空间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37.
杨桃 《中国沙漠》2017,37(2):247-253
近几十年树轮年代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成功建立了大量长度逾千年的树轮长年表。本文评述树轮长年表在全球变化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树轮长年表可为14C定年提供校准曲线,从而将样本的14C年龄转化为日历年龄,提高了14C测年的精度;也可为环境考古如古木建筑及墓葬等提供定年服务,确定古木构建筑的建造年代;树轮长年表在地质灾害事件定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树轮长年表在上述研究领域的应用也存在不足,最新的国际14C会议公布的14C校正曲线中能够准确定年的树轮校正部分仅为过去12 410年,目前尚无法提供更长时间尺度的树轮校正曲线。在对木构建筑进行定年时受到古木样本量不足的限制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树轮长年表的应用潜力,应不断发掘与延长现有树轮宽度长年表,同时建立长年表的C、O同位素序列,以期为长年表的应用不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8.
库布齐沙漠3种沙产业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2000-2015年沙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较大。库布齐模式在国内外影响力很大,实现了防沙治沙和生态经济的双赢。但库布齐模式在科学界也存在较大争议,主要表现在库布齐模式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沙产业的效益评价方面。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法)评价了库布齐模式中3种沙产业模式2015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3种沙产业模式中,光伏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高,达到1.000,高于生态饲料加工模式的综合效率且3种沙产业模式的纯技术效率均实现DEA有效;3种沙产业模式投入产出规模效率均较高,均值为0.978,最优为光伏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库布齐模式存在的问题、沙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9.
宁夏盐池县相对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盐池县8个乡镇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及差异特征,并对承载力匹配特征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盐池县辖各乡镇相对于盐池县的综合人口承载力表现出严重超载、超载和富余3种不同的状态;相对自然资源经济承载力时空变化稳定,自然资源的经济潜力不断增大;相对草地资源牲畜承载力随时间推移不断递增且空间差异明显;依据3种承载力状态组合划分了不同的承载力匹配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本研究可为盐池县禁牧10年后各乡镇发展提供建议,并为“退牧还草”政策的继续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0.
中晚全新世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气候变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位于中国北方半干旱区的毛乌素沙地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锦界剖面磁化率、有机质含量、CaCO3含量的分析,重建了7.5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中晚全新世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环境与气候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7.5~4.6 ka BP,夏季风占主导,气候暖湿,与全新世大暖期对应;4.6~3.3 ka BP,气候突变为干冷并波动频繁;3.3~2.5 ka BP气候以干冷为主。另外,存在5次千年尺度的干旱事件:7.0~6.8 ka BP、6.6~5.7 ka BP、4.6~4.1 ka BP、3.7~3.5 ka BP、3.3~2.5 ka BP。研究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