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7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71.
天山冰川储量变化和面积变化关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冰川储量的变化对海平面和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有重要影响,但是对大量冰川的储量变化很难通过实地观测获得。基于天山9条监测冰川储量变化的估算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冰川储量变化和面积变化的相互关系,以期通过测定冰川面积变化来估算冰川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冰川储量变化与面积变化具有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67~0.70。加入其他山区冰川样本以后,决定系数并没有提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对冰川变化监测和冰川储量估算存在误差;另一方面,不同的冰川区由于冰川的类型、规模及区域气候特征的差异,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未来不仅需要更多更准确的冰川储量估算,还需要按冰川形态类型和区域分别研究。  相似文献   
672.
中国滑雪旅游目的地空间格局、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中国滑雪旅游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但是对比瑞士、法国、奥地利、美国、日本等滑雪发达国家,中国滑雪旅游起步较晚、滑雪运动普及率低、滑雪运动意识较弱,滑雪旅游市场和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滑雪旅游经济潜力仍未完全挖掘出来。鉴于此,文章系统揭示了过热的市场需求进而引发的滑雪场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滑雪项目产品单一、冰雪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诸多现实问题,提出了加快全国冰雪-气候资源调查与评估、滑雪旅游目的地规划、全国滑雪场环境督察、滑雪场四季经营模式探索、冰雪专业技术队伍培养等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以规范当前不合理的滑雪场空间布局和混乱的滑雪旅游市场,促使中国滑雪旅游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该研究对于科学指导中国滑雪旅游及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3.
2000-2015年祁连山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MOD13A3数据,建立了2000-2015年祁连山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数据集,结合DEM和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分析了祁连山地区植被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并利用同期气象数据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祁连山植被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与降水空间分布一致;2000年以来祁连山地区灌丛和高寒稀疏草甸先增后减,山地森林草原和高寒草甸增加;整体上祁连山植被覆盖有转好趋势,这与区域暖湿化有关。  相似文献   
674.
刘洁  张伟  夏军  沈永平  康世昌 《冰川冻土》2017,39(4):801-810
积雪是冰冻圈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积雪消融量与气温之间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假定建立的度日模型是模拟积雪消融量的有效工具。从经典度日模型、度日模型的改进(例如辐射数据的引入)、分布式度日模型以及遥感数据在度日模型中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2000-2016年度日模型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考虑到影响度日模型的关键参数和变量,系统总结了降水状态判断的温度阈值、度日因子、辐射系数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度日模型中的使用。在变化环境下开展度日模型与遥感、GIS技术相结合的协同研究,是目前度日模型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75.
为了研究马衔山多年冻土区和非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碳氮、土壤酶活性的差异,选取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和交界区为对象,分析了0~30 cm土层微生物碳氮和转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酶活性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氮、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与多数土壤酶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在不同区域,土壤微生物碳氮均在0~10 cm含量最高,10~20 cm次之,20~30 cm最低。土壤微生物碳氮在生长季表现为含量逐渐增加,但是多年冻土区与季节冻土区差异不大。土壤酶活性在深度方面表现与微生物碳氮含量变化一致。土壤酶并无的季节变化规律。在多年冻土区,转化酶、多酚氧化酶和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非多年冻土区。本研究表明,尽管多年冻土区的植被和土壤总有机碳明显高于非多年冻土区,其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相当,且一些土壤酶活性也相当。说明非多年冻土区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相对强度较大。因此,多年冻土退化后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  相似文献   
676.
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维持与改良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可敏感地指示土壤质量,是衡量荒漠区生态健康程度的重要生物学特征,而对荒漠区生物土壤结皮与土壤微生物关系知之甚少。本研究设计了两组对比试验。一组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1956、1964、1981、1991年的植被固沙区结皮下的沙丘土壤为对象,以流沙区和天然植被区为对照。另一组以植被固沙区人为干扰生物土壤结皮下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干扰结皮下的沙丘土壤为对照。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植被固沙区的藻-地衣和藓类结皮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基础呼吸(P<0.05);适度人为干扰生物土壤结皮不会显著影响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基础呼吸,而严重人为干扰结皮可显著降低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基础呼吸,指示严重人为干扰结皮可导致荒漠区土壤质量下降;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基础呼吸也因结皮演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演替晚期的藓类结皮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基础呼吸显著高于演替早期的藻-地衣结皮(P<0.05);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基础呼吸与固沙年限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沙丘固沙年限的增加,结皮层增厚,结皮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基础呼吸显著增加(P<0.05);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基础呼吸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和春季>冬季。因此,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植被固沙区的生物土壤结皮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表明生物土壤结皮有利于荒漠区土壤及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677.
贫困脆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娇  周立华  陈勇 《中国沙漠》2017,37(6):1261-1270
传统的贫困研究侧重于贫困的定义、测量、根源、返贫策略等方面,随着“能力”、“风险”等概念在贫困研究领域的应用,贫困脆弱性以其前瞻性的视角成为目前贫困研究的热点之一,将未来的风险冲击和家庭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等因素考虑在内预测未来的贫困,对提高减贫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国外主要针对贫困脆弱性的含义和测算方法开展理论研究,国内研究多借鉴国外的测度方法,以用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主。本文从贫困脆弱性的相关定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以期为后续的贫困脆弱性研究和前瞻性的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78.
西北内陆河流域治理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受到广泛关注。以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退化最为严重的民勤绿洲为研究区,结合历史文献数据、问卷调查数据、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对比分析石羊河流域治理政策实施初期和实施7 a后农户开荒、用水、种植行为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对农户行为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政策实施7 a上游来水量累积增加了4.44亿m3;农户停止了开荒行为,人均耕地由≥ 0.33 hm2减少到 ≤0.17 hm2,农户用井水灌溉的比例减少17.9%,灌溉方式向更节水的沟灌、膜上灌、喷灌发展;农户减少耗水作物小麦与籽瓜的选择频数和种植面积;生态移民迁出1.05万人,平均每年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5.61万人。(2)近60%的农户认为该区整体生态环境变好,且荒漠化遥感监测显示2013年该区重度、中度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0.24%、5.35%、3.5%。近90%的农户认为环境的改善与流域治理有关。  相似文献   
679.
以典型沙漠化逆转区宁夏盐池县为例,对2003-2013年城镇化与沙漠化逆转趋势进行综合测度,利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就城镇化进程对沙漠化逆转趋势的动态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3年以来,盐池县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沙漠化逆转综合指数基本保持在0.3以上。(2)作为人文驱动因素,城镇化综合水平虽不直接对沙漠化逆转趋势产生作用,但其分量指标却对沙漠化逆转趋势及逆转压力的产生、状态的表现和响应的形成产生冲击。(3)从长期预测来看,沙漠化逆转趋势及分量指标受自身冲击的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城镇化对沙漠化逆转的解释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人口迁移、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城镇化发展对逆转趋势、压力、响应和状态的冲击影响分别维持在78%、58%、13%和9%的水平上。未来盐池县城镇化的发展应当以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作为关键突破点,以促进农户非农生计的可持续性,提高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80.
黑河下游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玉  冯起  李会亚 《中国沙漠》2017,37(6):1196-1203
采用黑河下游面域土壤信息调研数据,结合层次聚类和地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黑河下游土壤盐分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特征,揭示黑河下游土壤盐渍化的程度和状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表聚特征明显。土壤盐分及离子组分含量存在很强的变异性,变异系数0.42~1.99。黑河下游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型,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为严重,盐土占比高达42.87%。从土壤盐分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异特征来看,表土层土壤全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空间结构特征,符合球状模型分布,空间分布表现为斑块状格局。从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特征来看,研究区土壤盐分剖面类型可分为表聚型、均匀型、振荡型和底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