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任敏  钱玉萍 《气象》1996,22(6):46-48
统计了1993年1月-1995年4月冬半年(11月次年4月)火险等级预报与实况等级的相关关系,着重分析了火险预报与森林火灾的关系,得到较好的结果,同时提出了对火险预报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2.
1991年安徽汛期雨情和成灾原因分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桂新  顾和英 《气象》1992,18(8):22-26
通过对1991年安徽江淮地区雨情及成灾原因分析,对该省1991年洪涝灾害进行评估。认为从总体上看,安徽1991年的洪涝灾情属百年一遇的特大灾害。  相似文献   
103.
2003年7月8日安徽系列龙卷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分析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3年7月8日夜间发生在安徽庐江和无为县的龙卷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7月8日夜间至9日凌晨,与一条自西向东移动的、被包裹在大片层状雨区中的带状对流(飑线)相联系,先后有4个径向速度场上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出现在飑线的前沿。其中一个小尺度涡旋特征持续了大约2小时30分,先后在庐江和无为县产生了龙卷。特别是在无为产生的龙卷,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级别为F2~F3,属于较强龙卷。分析表明,此次龙卷为非超级单体龙卷,在反射率因子图上几乎没有任何特征,而在径向速度图上呈现为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说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对龙卷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4.
杨金锡  陈晓红  王东勇 《气象》1993,19(1):39-42
利用卫星云图、T_(BB)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及地面自记等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发生于1991年7月6—7日的黄山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的成因,揭示出这场特大暴雨是由6次中尺度“云核”沿同一路径经过黄山而引发。T_(BB)分析清楚看到,冷锋与地形共同作用容易发生重力波;中尺度“云核”的合并易导致强云团发展,从而促使降水量增大;还可看出几次雨锋的出现与重力波的发生和“云核”合并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5.
1991年6月12-16日江淮特大暴雨中尺度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依据高空、地面常规资料,风、雨量自记资料及卫星、雷达资料分析了1991年6月12-16日江淮地区一场罕见大暴雨中尺度降水系统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梅雨锋暴雨一些新的观测事实,其中包括中-α系统中对流云核的串状排列、快速向东传播以及中-β系统的若干统计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6.
杨金锡 《气象》1994,20(3):38-42
简要介绍了安徽省气象台STYS(省台业务系统)建设情况及其对省台业务预报技术进步的作用,详述了资料接收,处理,微机网络,预报决策及服务等主要系统的一些特点,总结省业务系统建设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7.
热浪对炎热地区居民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勇  任军  徐锁兆 《气象》1994,20(9):54-57
根据1987-1989年7-9月安徽省合肥、安庆、马鞍山、铜陵4市有关气象资料、居民死亡人数及人口资料,按10岁一个年龄组,对居民受热浪袭击时和正常年份的死亡率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热浪对炎热地区居民死亡影响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热浪袭击前的警戒温度限值,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8.
非急流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芳 《气象》1987,13(9):34-37
本文分析了1986年6月11—12日和29—30日影响安徽省的两次非急流暴雨,为了进行比较,对同年6月21—23日和7月15—18日影响安徽省的两次低空急流暴雨也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造成两次非急流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切变线涡旋系统。在这种形势下,虽然水汽输送条件较弱,只要有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大气不稳定存在,同样可以产生暴雨。但非急流暴雨发生的范围和强度较急流暴雨小,且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非急流暴雨和急流暴雨的物理量场特征有很多相似之处。当850hPa层ζ>5×10~(-5)S~(-1)或D≤-3.7×10~(-5)S~(-1)时,且满足ω_(500)≤-10×10~3hPa·S~(-1)和A≥15℃,即使无低空急流存在,也会产生暴雨。这些特征量和可降水定量计算等均可为客观预报非急流暴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判据。  相似文献   
109.
用TBB资料及物理量诊断分析1993年7月2 ̄6日皖南赣北致洪暴雨成因,揭示一种致洪暴雨常见天气系统的若干结构特点和TBB场特征。  相似文献   
110.
中尺度数值模式在IBMP690上的并行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初,安徽省气象局在IBMP690上分别实现了MM5、WRF、GRAPES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并行计算,并分别对他们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做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分别采用8、16、24个处理机时,三种模式均可在1个h内完成36~72 h的预报,并行效率约为65%,即能够满足业务需要,又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系统资源;当增加处理机数时,GRAPES的计算时间缩短最显著,平均并行效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