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基于拖带坐标法建立了岩层大变形的一维非线性微分方程,然后用解析与数值方法研究了变刚度、可伸缩岩层在侧向压力及自重作用下的分叉特性,初步揭示了褶皱岩层初始挠曲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历史数据库实现对GIS时态属性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有效管理GIS时态属性数据的目的出发,设计了一个历史数据库系统,详细 了时态属性以及它的更新操作规则,并提供了历史关系的5种基本运算和历史查询语言。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研究重点是构造预测及评价,地质构造一方面决定或改变了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另一方面改善了煤储层特性一本文以平均整旋角(θ)的梯度作为基本特征量,研究了井田构造变形转动场及其破坏规律,对井田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及开发有利区块进行了初步预测及评价。所得结论为本区煤层气开发布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矿床中不同世代及不同地质产状石英的颜色、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晶胞参数、结晶度的研究及X射线分析及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谱等近代物理分析方法的测试,找出了矿化石英与非矿化石英及不同类型矿化石英的标型特征,这些标型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了应用GIS处理地质信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以在河北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为实例,介绍了应用GIS处理分析地质信息的一般方法。最后分析了GIS处理地质信息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随着GIS技术及其基础学科的不断发展,GIS在处理地质信息方面将显示出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有机质热演化与极低级变质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石中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可以灵敏于反映岩石的成岩作用到变质作用之间(即极低级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变化情况。笔者对有机质热变指标在极低级变质作用界线、变质带划分和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和时间演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遥感环形构造信息提取与金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解译了北京地区航片上的环形构造,对环形构造解译图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环形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金矿化作用的关系,最后得到了环形构造密度异常与金矿分布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煤中黄铁矿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系统地研究四川晚二叠世高硫煤中黄铁矿矿物学的基础上,运用微区电子探针、中子活化、X光电子能谱和硫同位素等多 种方法综合地研究煤中黄铁矿的结构、成分、价态及同位素等成因标型特征,对黄铁矿标型特征进行了成因探讨,有效地判别了成岩期形成的I型脉状黄铁矿及后生热液Ⅱ型脉状黄铁矿。同时提出直接沉淀系列(自形晶→集合→聚晶)和复杂成因(微粒、莓粒→圆球→结核→团块)等两大类成因演化模式。它不仅对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模拟人脑的思维方式下,建立了地下水水质模型,并对地下水水质污染程度进行评价,与动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等多种方法评价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强的处理相互矛盾样本的能力,尤其对非线性问题,其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