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青云 《四川气象》2002,22(2):9-12
对2001年8月19-20日全川移动型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初始扰动产生在对流层中层移动性低槽底部强烈发展的低空热低压倒槽中,有利的物理量配置环境、大尺度系统的稳定型和非均一热成风偏差分布对其发展和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动点、不动点群体系统局域阻塞概念,并结合高低空散度的不平衡,明确了移动型川东大暴雨的短期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南充市短期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DS)的主要设计思路.这是南充市气象局近年来在传统预报方法改造和新一轮客观预报方法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一部分工作.希望能为客观预报方法研发活动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青云 《高原气象》2004,23(Z1):46-52
利用常规物理量场和GMS-5卫星云图逐时资料,对2002年6月8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的一次MCC型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特大暴雨过程产生在宽槽暖湿区内,是由西南低空急流组织的两个MCC先后影响所致,具有低空辐合(正涡度)、高空强辐散(负涡度)的动力结构,MCC及特大暴雨的发展和维持与高空急流入口区同低空急流出口区次级环流上升支的叠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选取闪电密度、雷暴日、经济损失风险、生命损失风险等作为各县(市、区)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雷电灾害评估体系,对各县(市、区)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行区划分析。基于南充市雷电监测数据和人文经济指标而制作的全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可以为全市雷电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能有效降低因雷电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提高灾害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基于南充市雷电监测数据而统计出的闪电密度、雷暴日数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四川核电站建设选址落户南充,其核电站选址、建设和核能发电对开展核电气象监测手段和内容、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核电与气象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需求目的分析,提出四川核电站气象监测、服务、应用气象研究的工作思路和方案,为四川核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数据的精度,本文以元谋干热河谷区浅沟为例,采用RTK、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多种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数据,建立DEM并提取浅沟形态参数,对比近景摄影测量以不同方式获取标记坐标后建立DEM的差异,同时以测针板实测浅沟横剖面为参照,对比分析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浅沟横剖面的精度。结果表明:RTK获取密度较低的点数据,建立的DEM较粗糙,仅体现沟缘大致走向;近景摄影测量+RTK方法测得的DEM高程整体低于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所得DEM高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两种方法获取数据所提取的浅沟形态参数精度较高;对比浅沟横剖面,横剖面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测量所得与实测横剖面重合度较高。因此,利用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进行浅沟测量,在精度、效率等方面优势较大。  相似文献   
7.
竹利  王厚伯 《湖北气象》2008,27(3):242-24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 1°×1° 6h再分析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07年4月29日发生在川东北地区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西北气流型冰雹天气是在低能量环境场条件下发生的;冰雹天气发生前12h内降雹区的对流有效位能激增、午后下垫面强烈加热对大气不稳定性增强的作用显著;大气层结对流不稳定、湿对称不稳定、充足的水汽以及干线(露点锋)的存在为此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炼  王蕾  刘刚  郭加伟 《测绘科学》2016,41(4):144-147
针对现有LiDAR点云去噪算法难以实现自适应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空间盒子结构的自适应移动盒子去噪算法。基于经验模型建立盒子自适应准则,较好规避了现有算法的去噪阈值确定问题;采用聚类分析实现噪声点与有效点的精确标示。基于不同类型噪声的点云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去噪算法相比,基于自适应移动盒子的去噪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古地理再造中古地磁方法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磁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是进行古地理再造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GIS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古地理再造方法的革新,为古地理再造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软件辅助平台.本文主要围绕古地磁数据资料、应用方法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对其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作一详细的回顾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西部生态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西部主要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症结所在,并指出西部应增强生态意识,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