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层序地层学及动力沉积学原理,结合开发层系需要,将齐108块莲花油层分为3个油层组10个砂岩组,该油层可识别出Gm,Ss,Sm,Smg,Sp,Sw,Sh,Sr,Fm,Ff和Fds等11种岩石(性)相,它们构成了二级扇三角洲沉积模型,细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前缘砂坝等7种沉积微相,利用古河道趋势分析法,编绘了不同时期砂体的分布网络及沉积微相图,砂体分布明显受控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展布趋势,不同级别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研究区的主要储集层,控制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并讨论了沉积微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P波及P-SV波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波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的建立问题,提出在CDP道集上利用互换原理组成伪地集作为叠前偏移速度分析的数据道集,先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求取层间互不影响的等效偏移速度模型,再用餐前深度偏移方法逐层求取层速度模型.对各层的速度质量、整个速度模型层位结构及速度横向变化,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监控,并在速度叠代中引入全局寻优的遗传算法,使整个速度模型建立过程具有稳定、可靠和可视化的优点.经理论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明,本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陈洪德  寿建峰 《沉积学报》1999,17(4):509-520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古地理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方向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华南二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陈洪德  王成善 《沉积学报》1999,17(4):528-535
新兴的层序地层学,是盆地分析的重要手段。华南二叠纪是华南板块海西-印支阶段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沉积盆地类型划分为克拉通盆地、板内及板缘伸展盆地,以及东吴运动后出现的前陆盆地和弧后盆地。南方二叠系由11个层序和1个半超层序组成,不同类型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具有不同的层序特征和充填形式。二叠纪是海西-印支期盆地演化由成熟到消亡的转折阶段,它们发育于扩张环境下,总体上是由两个克拉通盆地夹持一个伸展盆地。两个克拉通盆地的发展不均衡,中央伸展盆地沿着加里东的拼合带发育。这一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与加里东期十分相似,由此认为,华南晚古生代沉积的构造背景,并不是稳定的克拉通环境。  相似文献   
5.
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 ,对新场地区蓬莱镇组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 ,识别出 45~ 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 ,并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平面分布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 ,以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为优选等时对比标志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较高精度的等时对比 ,所对比的等时成因地层单元的最高精度可达到相当准层序组 (十万年级 )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新场地区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成功地将单井一维信息转化为气田范围内的三维地层关系信息。并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 (A)与沉积物补给通量 (S)的比值 (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作用 .文中还利用沉积动力学的地层响应过程特征分析 ,重点讨论了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序列、组合特征、产状类型、控制因素及其与物性的关系。指出发育于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为形成储集砂体的必备背景条件 ,而控制沉积体系中储层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因素则主要为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中 ,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两侧的储层其储集性最好。以此为依据 ,提  相似文献   
6.
上扬子克拉通南缘中泥盆统—石炭系地层高频层序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 ,并与层序地层学术语可以对比 :六级层序—韵律层 ;五级层序—准层序 ;四级层序—准层序组。不同级别高频层序的形成受米兰柯维奇驱动力引起的具不同周期和频率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控制。克拉通边缘沉积环境中 ,低频海平面变化的上升阶段形成以淹没节拍为主的高频层序 ,而在停滞至下降阶段形成以暴露节拍为主的高频层序。所以 ,通过对不同特征的高频层序及垂向叠加的分析 ,可以求解低频海平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典型剖面详细观测、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将区内下、中三叠统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分别命名为S1 ~S6,其中下三叠统印度阶一个 (S1 )、奥伦尼阶两个 (S2 ~S3),中三叠统安尼阶两个 (S4~S5)、拉丁阶一个 (S6),从年代地层考虑早三叠延续时限为 3.9Ma,则S1 、S2 、S3层序延续的时限平均为 1.3Ma。中三叠统延续的时限为 6.1Ma,则S4、S5、S6 层序所延续的时限平均分别为 2.0 3Ma。按层序底面性质可分出 4个Ⅰ型层序 (S2 、S3、S4、S5)和 2个Ⅱ型层序 (S1 、S6),并进行了区域层序对比,进而建立了区内下、中三叠统层序地层格架模型,详细讨论了各层序的次级组成单元 (体系域 )的几何形态和相互关系随时间的迁移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8.
右江盆地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结合右江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生储盖组合之间的关系模型。具体是以南盘江凹陷及十万大山地区为重点,通过泥盆纪-中三叠世层序地层中生储盖组合的研究,阐述相应的不同级别层序格架 (二级及三级 )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不同成因层序中有利储集体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FWG2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冯文光 《矿物岩石》2000,20(4):51-54
本文提出了FWG2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对FWG2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初期FWG2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制作了FWG2递减开发模型的logVd-logRp图版,logVD~log(at)图版,logRp-log(at)图版,提出了开发中晚期FWG2递减开发模型的判断方法,三点抛物线法和三种图牌区配的拟合方法,为开发中晚期预测奠定了基础,FWG2递减开发模型是一种高精度直线递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地下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黄思静  侯中健 《沉积学报》2001,19(2):224-231
地下岩石孔隙率和渗透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受众多因素控制,总的说来,包括沉积与成岩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沉积盆地的性质和沉积环境控制了沉积物的组成、岩石的结构和原生孔隙。沉积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而进程较快;成岩作用所经历的时间相对较长而进程较慢。从对孔隙率和渗透率的控制作用来说,成岩作用的研究难度相对较大。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形成地下岩石次生孔隙的机制受到挑战,这些传统机制中最为主要的是有机酸对铝硅酸溶解形成次生孔隙,但这会造成介质pH值的升高,碳酸盐矿物和高岭石的沉淀。地下岩石中碳酸水溶解产生的次生孔隙也是有限的。新的机制如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深部冷却地下水的溶解作用,硅酸盐的水解都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这对于次生孔隙成因的解释及地下岩石孔隙率和渗透率的预测十分重要。对于碳酸盐岩来说,与不整合面附近的古喀斯特有关的油气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深埋藏过程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中,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对不同碳酸盐矿物溶解及沉淀作用的差异性控制了地下碳酸盐岩孔隙率和渗透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