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1075篇
海洋学   4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张力腿平台筋腱与海底桩基连接后,需要筋腱支撑浮筒为筋腱提供足够的浮力,保证筋腱在平台运抵工作海域之前不会发生倾覆。针对南海油田自主研发的张力腿平台筋腱实际尺寸及设计要求,设计了适用于1 061 mm(40英寸)筋腱、500米水深的张力腿平台筋腱支撑浮筒,并对筋腱支撑浮筒主要受力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所计算的载荷情况对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结构强度的可靠性,并得到了结构的应力集中点与最大变形点,为筋腱支撑浮筒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新近纪渤海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湖泊水域范围大、内部无分割、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从而形成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储盖组合和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浅水三角洲砂岩储层由于受河流作用的控制,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存在明显的分叉现象,与曲流河相比,砂体连通性较好,砂体等厚图呈典型的朵叶状。湖相厚层泥岩普遍发育,与浅水三角洲砂体组成多套垂向优质储盖组合。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渤海新近纪至今处于生烃的峰期主力富烃凹陷的有利区带,新构造运动造成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生烃峰期与新构造运动的同步耦合,为渤海大型浅水三角洲成因的优质储层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条件,可以形成大型油气田。因此,重视并充分挖掘渤海浅水三角洲储层类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将是追求浅层优质油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3.
莺歌海盆地的构造反转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是北西走向红河断裂带末端在第三纪走滑运动形成的扭张性断陷盆地,控制盆地形成演化的构造动力在早-晚渐新世和中-晚中新世发生了改变,导致盆地内部发生了两期性质不同的构造反转作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期间的构造反转表现为轴向近南北的褶皱变形和沉降中心向东南方向的迁移,晚中新世至今的构造反转使盆地西北边缘的北东走向断裂发生反转逆冲。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反转作用导致盆地西北部和中南部的油气聚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回填贝壳砂耐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亦容  郦能惠  陈晖 《海洋工程》2006,24(1):110-114121
介绍了对我国浅海大量存在的贝壳砂进行化学性质和耐久性试验研究结果,从贝壳在酸雨中质量损失、溶蚀对贝壳成分和形态的影响及溶蚀对贝壳砂工程特性的影响三方面研究了贝壳砂的化学性质和耐久性,发现酸雨对贝壳有一定的溶蚀作用,在贝壳表面形成溶蚀凹坑,但是溶蚀作用缓慢,质量损失很小,酸雨溶蚀和海水溶出后的贝壳砂工程特性与未溶蚀的贝壳砂的工程特性相近,因而贝壳砂可用作海洋工程或港口工程回填砂。  相似文献   
5.
有限元法已被证明是计算阴极保护场中电位、电流密度分布的有效方法。作者建立了二维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并讨论了模型中电化学场的非线性边界条件的处理和非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解法。用构建的模型对简单的阴极保护模拟体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汪缉安  李雨梁 《地质科学》1996,31(4):416-428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由于油源母质特性原因和适于生油的空间相对局限,总体上看,天然气的潜力大于石油。生油岩与地温条件在空间上的配置适当决定了珠三盆地油气资源的良好前景。较高的地温与古地温环境是莺琼盆地成为南海北部大陆架天然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较高的地温不仅使盆地中西部上第三系烃源岩能够广泛生气,也是本区有巨大远景的深成高压气(盆地中、西部)与浅成生化成因气的形成与富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史的研究对在白云凹陷开展油气勘探和深水沉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断裂与沉积结构平面和剖面特点的分析,结合岩浆活动特点,文中提出白云凹陷是一个复式地堑,推测这种结构特点与凹陷下地壳的强烈韧性减薄和颈缩变形有关,表现为热岩石圈的伸展。其发育机制推测与白云凹陷位于构造转换带上有关,特殊的构造位置使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伴随伸展过程和地幔上涌,脆性地壳或上地幔中部分熔融物质的出现导致岩石圈强度的急剧降低,在区域伸展应力场下以韧性流变方式减薄。岩浆在构造转换带下聚集并发育主岩浆房,由于白云凹陷南北边缘没有发育正断裂系统,岩浆主要沿垂直伸展的方向运移,因此在珠琼运动一幕和二幕南南东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岩浆向白云凹陷的东部和西部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那里由于北西向断裂表现为左行张剪性质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地区,从而成为岩浆上涌和侵位的地方。在岩浆聚集的地区,活动岩浆体附近的脆性变形被分散的韧性变形所取代,因此在凹陷的东北和西南两个角上,发育了张性和张剪性小断裂群,由于热岩石圈弹性较差,白云凹陷长期持续沉降。白云凹陷的断裂活动和沉积演化史还受到南海海盆扩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The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 unit (FPSO) is an offshore vessel that produces and stores crude oil prior to tanker transport. Robust prediction of extreme hawser tensions during the FPSO offloading 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safety concern. Excessive hawser tension may occur during certain sea conditions, posing an operational risk. In this paper,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software ANSYS AQWA has been employed to analyze vessel response due to hydrodynamic wave loads, acting on a specific FPSO vessel under actual sea conditions.In some practical situations, it would be usefu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ome statistical predictions based on a certain stochastic random process, given another synchronous highly correlated stochastic process that has been measured for a longer time, than the process of interest. In this paper, the issue of improving extreme value prediction has been addressed. In other words, an efficient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is necessary between two synchronous, highly correlated stochastic processes. Two such highly correlated FPSO hawser tension processes were simulated in order to test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0.
Large diameter monopiles are typical foundation solutions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s. In design of the monopile foundations in sand,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rainage conditions of the foundation soil under the design loading conditions as the soil performanc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drainage condi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issue, with a purpose to develop a simple design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the soil drainage conditions around a monopile in sand. It is found that for typical monopile foundations in sand, the drainage condition during a single load cycle is generally expected to be undrained. However, the current state-of-practice uses p-y springs derived for drained soil responses for monopile design. The impact of this discrepancy on monopile foundation design was evaluated and found to be insignificant due to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loading as compared to the capacity of the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