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大别山东南缘首次发现大坝陨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首次在大别山东南缘安徽省境内发现的大坝陨坑构造。经初步评价,知陨坑呈椭圆形,长轴呈北北东向,长约19km,短轴长约12km,最大坑深约2km,是一个有中央隆起区的复杂型陨坑。在卫片上陨坑显示环形影像,地貌形态为一洼地。陨坑基座保存尚好,可对它直观和追索陨坑构造边界。形成于230Ma左右的各类撞击变质岩石系列齐全,其中含有柯石英等典型的撞击变质矿物及撞击碎理等超微构造,特别是在陨坑基座内壁普遍发现有鉴别陨坑构造最可靠的标志——干裂自角砾岩,都证明大坝环形影像是一个典型的陨星撞击坑构造。它的发现,具有很大的科学及经济意义,对今后褶皱山区寻找和研究陨坑构造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大大丰富了建设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依据。无庸置疑此发现将促进大别山旅游业的发展及陨星撞击科普知识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单一工程物探方法调查浅部地质结构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弹性波法勘察中研究浅部地质结构的SH波反射勘察和多道瞬态面波法勘察这2种有效手段进行联合勘探,提高其可靠性和精度,并给出了3个实例,指出了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地区土壤Se含量>0.4mg/kg的面积100km2,富硒土壤受湖泊沉积环境控制.富硒区土壤环境质量低于土壤三级标准限值,农业营养元素K20、N、有机质丰富.精米Se含量>0.04mg/kg,高于对比区两倍,重金属元素未超标.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南部宿松群的组成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对大别山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对宿松群的组成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宿松群可解体为以变质侵入岩为主的蒲河杂岩和变质沉积岩为主的宿松岩群两部分。前者主要分别在原宿松群虎踏石组和蒲河组的范围内,组成岩石变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原岩主要为形成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类和基性侵入岩;后者主要分布在原宿松群大新屋组和柳萍组范围内,组成岩石主要为变质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可分为大新屋岩组和柳坪岩组,是不整合在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之上,时代为中元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5.
藏南江孜盆地北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孜盆地北缘火山岩可分为2个火山岩带,各带又有2个喷发旋回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具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钛、富铝、富钠、低钾的特点,属拉斑玄武岩系列,三叠纪和早白垩世火山岩的痕量元素具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特肛.稀土元素及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显示其喷发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环境。晚白垩世火山岩的痕量元素特征可分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高场强元素和仅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2种类型,上下层位的稀土元素特征和配分型式不同,喷发的构造环境分别为大陆裂谷环境和大洋环境。结合区域地质成果认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在三叠纪和早白垩世时为大陆裂谷构造环境,晚白垩世早期为大陆裂谷向大洋演化的构造背景,晚期形成洋壳,其形成至少经历了4次脉动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皖西南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宿松—东至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地层露头剖面研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15个三级层序组。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浅→深→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层序组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冰川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别与苏鲁造山带之间的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构成了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断裂边界。该边界带的深部结构状态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利用张八岭隆起带沿线出露的晚中生代岩浆岩中继承锆石U-Pb年代学信息,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及Nd、Pb、Hf同位素资料,分析了其深部的岩浆源区属性及结构状态。张八岭隆起带北段晚中生代岩浆岩继承锆石年龄以1.9~2.7Ga为主,最大峰值年龄为2.5Ga;南段继承锆石年龄以2.2~2.6Ga为主,峰值年龄也为2.5Ga;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则以含大量新元古代锆石为特征,在0.7Ga形成显著的分布峰值,并有早元古和少量太古代年龄信息。分析结果表明,张八岭隆起带北段的晚中生代岩浆岩源区为华北下地壳,南段的源区兼有华北和扬子陆壳的信息,而更南部庐江段则以扬子地壳源区为特征。电法剖面揭示,郯庐断裂主边界在张八岭隆起带下向南东倾斜,从而深部存在华北地壳;而南部庐江段转变为向北西陡倾,从而深部皆为扬子地壳。郯庐断裂深部产状特征支持其印支期应为斜向汇聚边界。而其中三叠纪继承锆石的缺失指示隆起带上变质岩应为原地岩石,而非来自大别造山带。  相似文献   
8.
把地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及成矿预测体系中,提高了海量地质数据的有效信息挖掘,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本文基于白象山矿区基础地质资料和物化探成果资料,利用三维地质体建模技术和三维空间分析技术,量化三维控矿因素,建立了一种基于CART 算法的三维成矿预测模型。通过在白象山矿区的实验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定位已知矿体,并且预测出在已知矿体北部、东部、东北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具有较高的成矿概率,可圈定找矿靶区。该模型将地质大数据应用于找矿勘探工作,具有纯数据驱动、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可靠等优点。研究发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与训练数据集的数量、矿控因素提取、决策树深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石口金矿位于钦杭成矿带,是新近发现的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金矿。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该文通过对石口金矿Ⅲ-②矿体原生晕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主成矿元素Au与元素As、Ag、Sb密切相关,挥发份F可作为特征指示元素;Ⅲ-②矿体有可能为多期叠加形成,尾晕元素出现在原生晕分带序列前端,指示深部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这些研究成果暗示Ⅲ矿化带沿走向及Ⅲ-②号矿体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0.
华南变质基底的组成、边界与构造演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据作者调查并综合有关资料,就华南变质基底的组成结构、边界性质、构造型式及演化过程作了较全面阐述;就板溪群是否为构造混杂岩,及其所代表的地质体性质作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作者认为:华南可能存在晚太古-早元古统一变质基底,中元古末至印支期为板块活动期,印支期后,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作用影响而进入新的构造活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