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北极海冰的大量融化,加速了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对北极水域船舶事故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2008—2017年的北极水域船舶事故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对北极水域船舶事故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并对船舶属性与事故属性之间的潜在映射关系进行了关联规则挖掘。结果表明:北极水域事故数逐年呈上升的趋势,事故主要发生在巴伦支海东部的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口水域和挪威北部水域;北极水域严重事故受船舶总吨、船旗国、船舶类型、事故类型、事故水域等变量的影响,船舶尺度较大的船舶更容易造成严重事故;北极水域俄罗斯籍渔船的严重事故,很多是由机损事故引发的,但很少造成环境污染。研究结论可辅助海事管理部门和航运企业开展北极水域船舶事故预防和风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究海冰影响下北极航线通航的可行性,从经济性角度,首先走北极航线选取ARC4、ARC5和ARC7三种冰区加强等级船,采用全年货运量、单位运输成本和年利润多个经济性指标,以上海港至鹿特丹港为例,通过与走苏伊士运河传统航线的普通船比较,对北极航运集装箱运输经济性进行分析;其次,研究了不同起讫港、不同载箱量对北极航线运输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冰区加强等级船中, ARC5级船的经济性最佳,可提高货运量,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全年总利润大幅增加;ARC7级船尽管延长了北极通航时间,但由于高造价,经济性欠佳;不同冰区加强船之间,各项指标差异较大。相较于冰区加强船等级差异,不同起点港口选择对于经济性影响较小;在4000—5000TEU区间,随着运载量规模增大,对单位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但年利润方面,ARC5船舶可增50%以上。  相似文献   
23.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海冰不断融化缩减,北极海上运输活动日益增加,对北极大气和海洋生物等产生了潜在的威胁。从生态保护视角,以北极船舶海上溢油事故为例,评估北极海上运输活动对北极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因素的效应大小。考虑到北极航运和北极海洋生物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运用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建模并进行模拟分析。将北极航运的生物效应模型与北极航运海上运输模型、船舶溢油模型、溢油扩散模型相结合,以溢油污染区域的北极海洋生物损失率(直接接触溢油的北极海洋生物数量占比)和溢油油膜面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北极东北航线为例,北极船舶交通量较少时,北极船舶溢油事故将影响1.1%~1.4%的北极海洋生物;交通量翻一番时,影响扩大至2.1%~2.7%。对北极海洋生物损失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溢油持续时间,北极水域通航期次之,北极船舶交通量影响再次之,溢油种类的影响最小。造成不同溢油种类中北极海洋生物损失率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溢油面积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估北极航运对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可为北极海上事故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北极海冰的融化使得北极西北航道通航成为可能,有必要探讨北极西北航道的安全通航风险控制问题。针对北极西北航道冰情和复杂通航环境下的船舶通航窗口期,本研究采用时间维度上的过程风险评估方法,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极西北航道通航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北极西北航道6条航线的场景条件,通过2015—2021年7年间风、雾、浪、海冰的月平均变化的数据分析,进行北极西北航道船舶通航过程风险仿真,提出了北极西北航道船舶通航窗口期。仿真结果表明:北极西北航道全年可通航的时间窗口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而选择阿蒙森湾—威尔士亲王海峡—巴罗海峡—巴芬湾和阿蒙森湾—维多利亚海峡—皮尔海峡—巴芬湾两条航线的船舶通航风险相对较低,从发展上看,随着海冰快速融化北极西北航道具有较高的通航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