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5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6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综合前人对断层封闭性定量研究,在考虑了压实成岩压力对断层岩排替压力形成演化影响的基础上,又考虑了断层岩压实成岩时间同围岩压实成岩作用时间的比值对其排替压力形成演化的影响,改进了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选取歧口凹陷板6井区内板桥断层为实例,对沿板桥断层13条测线处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内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和相应下伏储层排替压力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到各条测线处断层岩的排替压力均大于相应储层的排替压力,并通过两者之间排替压力差预测了各条测线处能够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最后综合圈闭顶面构造幅度因素界定了板6井圈闭内理论含油气范围。其与目前油气藏提交的储量面积基本吻合,证实了建立的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22.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阶界线层型剖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茂206井是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井,全井获取了青山口阶497.02m的岩芯资料。茂206井青山口阶为典型的湖相沉积,它具有相对高的有机碳、无机碳稳定同位素,表示当时古湖泊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同时在青山口阶下部具有高的规则甾烷/藿烷比值和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以及低的重排甾烷/常规甾烷比值,表示当时的古湖泊曾发生过藻类勃发事件、水体分层事件和缺氧事件,由此导致了青山口阶优质烃源岩的形成。青山口阶底部出现的一些具重要时代意义的被子植物花粉Cranwellia,Lythraites,Complexiopollis,Borealipollis等,显示青山口阶具有晚白垩世土仑期以后的被子植物花粉色彩,以及湖相沉积岩夹层中的火山灰(斑脱岩)锆石U-Pb年龄也证实了青山口阶底界已属土仑期,其顶界已进入康尼亚克期。  相似文献   
223.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X射线能谱,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与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源岩层的储集空间可分为5大类:原生孔,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次生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溶蚀缝和基质型溶蚀孔隙;有机质热演化生烃残留孔;裂缝,包括构造缝和非构造缝;纹层间由于岩石物理性质差异形成滑脱缝和破裂缝。从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各类微孔隙、微裂缝是源岩中烃类的主要储集空间,裂缝、微裂缝起主要的输导作用,改善储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224.
脆—韧性构造域泥岩涂抹的连续性影响油气的跨断层运移,在相似岩性和应力条件下,黏土层厚度和断距是泥岩涂抹连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野外勘测或地震勘探中,仅可观察到形成的断层,难以直接观察到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为恢复泥岩涂抹及其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开展无黏土层对照实验和不同黏土层厚度泥岩涂抹实验,运用PIV(粒子图像测速)等方法,评价泥岩涂抹的连续性。结果表明:对照实验中,最先形成初期逆断层和初期正断层,随后形成先导断层,最终断层传播至顶板和基底连线方向;泥岩涂抹实验中,先形成两条较陡的先导断层,再向沿顶板断层和基底断层连线方向传播;黏土层最先经受轻微旋转,随后断距增大但未错断,可作为盖层封闭油气,最终受剪切作用影响而在断层带中形成连续的泥岩涂抹。黏土层厚度越大,断距越小,形成的泥岩涂抹连续性越好,泥岩涂抹因数与最小涂抹厚度之间呈反比例关系。该结果可为脆—韧性构造域泥岩涂抹连续性及封闭性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25.
应用反泄漏Fourier重建方法,对空间方向采样不规则的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重建,引入GPU加速算法,将非均匀Fourier变换部分转化为矩阵乘法形式,将矩阵乘法部分应用于GPU加速算法加速处理。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测试结果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226.
袁红旗  曹文瑞  于英华  张亚雄 《地质论评》2021,67(1):67020004-67020004
为了客观把握含油气系统中断裂处的油气纵向分布规律,在断盖配置渗漏油气机制及其渗漏油气时期构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厘定断裂开始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时刻、断层岩开始封闭时刻和断裂活动停止时刻,确定断盖配置渗漏时期,并结合源岩排烃史,建立了一套确定断盖配置渗漏油气时期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油田,研究F3断裂对东二段泥岩盖层的破坏历史,确定油气渗漏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南堡5号油田F3断裂对东二段泥岩盖层的破坏作用是有限的,仅在P2和P8处使得断盖配置失效,发生油气渗漏。而且通过研究确定P2和P8处油气渗漏时期分别为距今约16~7.4 Ma和13.6~4.8 Ma。比较而言,P8处与P2处断盖配置渗漏油气时期相差不大,但P8处比P2处裂缝渗漏时期明显要短,导致P8处F3断裂对东二段泥岩盖层的破坏作用要相对弱一点,这与目前东二段泥岩盖层之下P8处发现油气、P2处未发现油气的勘探现状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确定断盖配置油气渗漏时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7.
于英华  陈达  袁红旗  张亚雄  曹文瑞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0-67040010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大柳泉地区F8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F8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通道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F8断裂活动期伴生裂缝通道及停止活动后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评价,结合F8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对F8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能力对成藏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8断裂第二条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明显强于第一条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第二条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从沙四上亚段(即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余类推)至沙三中亚段增强,从沙三中亚段至沙三上亚段减弱,而第一条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从沙四上亚段至沙三中亚段增强较慢,从沙三中亚段至沙三上亚段输导油气能力增强较快。F8断裂第1、2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明显较第3、4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要强,第1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从沙三下亚段至沙三中亚段明显减弱,但从沙三中亚段至沙三上亚段变化不大,第2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从沙四上亚段至沙三中亚段增强,从沙三中亚段至沙二段减弱,从沙二段至馆陶组快速增强;第3条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由沙四上亚段至沙三下亚段变化不大,从沙三下亚段至沙三上亚段快速增大,从沙三上亚段至沙二段变化不大,从沙二段至馆陶组快速减小。第4条凸面脊通道疏导油气能力从沙三下亚段至沙三上亚段快速增加,从沙三上亚段至沙二段快速减小,从沙二段至馆陶组减小缓慢。F8断裂活动期伴生裂缝通道输导油气能力对成藏的贡献无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剖面上均大于停止活动后凸面脊通道输导油气能力对成藏的贡献。  相似文献   
228.
吴雨农  袁红旗  张亚雄  王汉强 《地质论评》2021,67(6):67112004-67112004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盖配置上下油气分布规律,在断盖配置封闭性演化阶段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明确断盖配置断接厚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和断裂破坏盖层封闭性所需要的最大断接厚度,确定断裂破坏盖层封闭性开始时期;通过断层岩排替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储层岩排替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断层岩封闭开始时期,据此建立了一套断盖配置封闭性演化阶段恢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呼和诺仁构造F5断裂与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一段下亚段(大一下段)盖层配置在测点4、6、9、10、11、12、14这7处封闭性演化阶段恢复中。结果表明,F5断裂与大一下段盖层配置在以上7处测点处不发育盖层封闭阶段,从大一下亚段沉积末期至上白垩统青元岗组沉积早期为不封闭阶段,从青元岗组沉积早期至现今为断层岩封闭阶段。因其在油气成藏期为不封闭阶段,且断层岩封闭开始时期晚于油气成藏期(下白垩统伊敏组沉积末期),不利于油气在其下下白垩统南屯组二段(南二段)聚集和保存,与目前F5断裂附近南二段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恢复断盖配置封闭性演化阶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9.
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断裂在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通过油藏解剖分析油藏与断裂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贝尔凹陷油藏从基岩至大磨拐河组皆有分布,主要为断层油藏和受断层控制的基岩潜山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与断裂活动有关的凹间隆、洼中隆、斜坡断阶带上.贝尔凹陷主要发育早期伸展、中期走滑和晚期反转(或长期发育)3种类型断裂,断裂对贝尔凹陷油运聚成藏主要起3方面控制作用:(1)长期发育断裂为南一段源岩生成油向大磨拐河组运移提供输导通道,早期伸展断裂错断使源储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基岩、铜钵庙组和南屯组储层侧向运移;(2)早期伸展断裂为基岩、铜钵庙组和南屯组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3)断裂活动为不同层位油聚集提供构造背景.在贝尔凹陷断裂控藏有早期伸展断裂遮挡油聚集成藏和长期发育断裂输导油聚集成藏2种模式.  相似文献   
230.
基于交会图法和岩心资料,分析国外中亚地区L油田的常规测井曲线特征与岩性和流体类型的关系.首先,对测井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消除不同时期测井系列的差异,进行归一化、标准化及其他预处理;然后,以岩心资料为基础,建立测井资料交会图版,利用图版进行岩性和流体识别,其中岩性主要依据自然电位SP、中子伽马NRAT、感应电阻率ILD交会图版识别,流体类型主要依据含水饱和度Sw和电阻率交会图版识别;最后,确定该油田不同类型的岩性和流体识别标准:(1)砂岩自然电位SP<45mV,中子伽马NRAT>1.4CU;泥岩60mV2.8Ω.m;水层的有效孔隙度10%<w<30%,但Sw>55%,1Ω.m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