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81.
中蒙跨境阿尔泰构造带稀有元素锂区域地球化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被称为21世纪改变世界的“绿色能源金属”和“白色石油”,战略意义显著。阿尔泰构造带是重要的稀有金属成矿带,开展阿尔泰地区锂资源远景优选至关重要。在中蒙跨境阿尔泰地区,按相同的工作方法(采样方法、采样介质、实验室分析测试、数据统计、图件制作)开展了约300 000 km2的1∶100万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分析了包括稀有元素锂在内的69种元素,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稀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空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境内锂元素背景值(235×10-6)低于蒙古境内锂元素背景值(259×10-6);对于划分的构造单元而言,阿尔泰构造带、阿尔泰南缘弧盆系和准噶尔地块锂背景值和平均值均高于总体含量值,尤其是阿尔泰构造带锂含量背景值(316×10-6)和平均值(329×10-6)特征明显,说明该构造单元是锂元素的富集区;根据85%累积频率圈定出24个锂地球化学异常区并优选出3个锂地球化学省,结合地质条件讨论异常性质,为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  相似文献   
82.
岩浆结晶过程中,矿物-熔体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熔体相,表现出不相容性;流体-熔体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流体相;卤水-气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卤水相;Pb在成矿过程中主要进入液相中进行迁移。氧化、偏酸性、富氯热液体系中,Pb主要以PbCl2-nn(0≤n≤4)形式迁移,尤其在高于350℃的高温环境下,Pb的氯络合物起支配作用;中低温、贫氯、高还原硫的碱性热液中,Pb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氧化、贫氯的强碱性(pH7.5)热液中,Pb主要以羟基络合物形式迁移;贫Cl-且富CO32-和HCO-3配体的中、低温弱碱性热液体系中,PbCO03、Pb(CO3)2-2络合物也很重要。NH3、F-、Br-、S2-x、NaPbCl03、NaPbCl4-以及S2O2-3等潜在无机配体对Pb迁移成矿意义不大。某些有机配体,如羧酸、氨基酸、腐殖酸,在低温(200℃)条件下对Pb的运移成矿有重要作用,尤其羧酸比较重要。在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成因的Pb-Zn矿床通常经历了早期岩浆房去气、期后热液和晚期热液3个阶段。非岩浆热液成因的层控Pb-Zn矿床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矿化机制主要为构造挤压与重力的联合驱动,或者伸展背景下的海底热液对流。影响Pb沉淀富集的微观因素主要包括热液组成、温度、压力、pH值以及Eh值等。热液演化过程中,沸腾减压、围岩蚀变以及流体混合等地质作用促使上述微观物理化学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地球化学障,从而使得矿石矿物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海沟大型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床与成矿伴生的闪长玢岩(脉)单颗粒锆石CL图像分析和LA-ICP-MS U-Pb年龄测定,获得三组内部组构和年龄时段不同的锆石。其中:第Ⅰ组锆石发育内部成分环带的同时,具有强烈脆性破裂构造、并在其内部有新生锆石充填,其单点年龄为不谐和年龄,变化区间在2 292 Ma~1 262 Ma,计算得上交点为2 515Ma±34Ma、下交点为502Ma±110Ma(MSWD=0.59);第Ⅱ组以发育弱成分环带、自形—半自形晶为特征,单点谐和年龄为1 925 Ma~1 720 Ma(N=12,Mean=1 815Ma±130Ma,MSWD=0.069,MSWD=1.00);第Ⅲ组锆石则以发育清晰内部成分结构、自形为特征,单点谐和年龄为131 Ma~122 Ma(Mean=128 Ma±12 Ma,N=3,MSWD=3.2,MSWD=0.041)。从闪长玢岩岩浆作用与区域地壳演化角度分析,第Ⅰ组和第Ⅱ组锆石均为岩浆作用过程捕获的碎屑锆石,而第Ⅲ组锆石则是闪长玢岩岩浆上侵后结晶形成的锆石;依据三组锆石的内部构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我们认为强烈缩减的新太古代地壳区可能是海沟金矿床的伴生脉岩和含矿流体产生的热动源区,其动力学背景与中生代库拉板块向中国东部大陆俯冲引发的和龙地体向北侧兴蒙造山带的强烈挤压剪切作用相适应。  相似文献   
84.
太姥山和鼓山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带。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太姥山地区和鼓山地区花岗岩分属铝质A型花岗岩和碱性A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两地区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96.6±1.6)Ma(MSWD=0.65)和(99.4±2.3)Ma(MSWD=0.49),成岩时代均属晚白垩世早期。结合中国东部沿海两类A型花岗岩,讨论了它们在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其判别图解上的区别。总体上认为,碱性A型花岗岩在AKI值、TFeO/MgO比值、104×Ga/Al以及(Zr+Nb+Ce+Y)值上均大于同区域的铝质A型花岗岩,但上述化学指标的数值也存在一定范围的重叠;且传统A型花岗岩判别图解不完全适用于强分异的铝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地区A型花岗岩应具有相似的源区,即岩浆起源于地壳物质熔融,同时成岩过程有一定的地幔物质参与。但鼓山地区碱性A型花岗岩较太姥山地区铝质A型花岗岩有更多地幔物质的加入,导致前者显示出部分幔源岩浆起源的特征。结合地球化学、野外地质、区域背景及年代学综合判定,两地区花岗岩成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角度密切相关,均属于弧后拉伸体制之下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5.
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铀矿床蚀变特征及热液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邹家山矿床不同中段的矿石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的蚀变过程,在-85 m中段酸性蚀变达到最强,随深度增加碱性蚀变呈增强的趋势;微量元素的Q型聚类分析、不同中段U含量分析和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明,成矿物质可能并不来源于赋矿围岩,而是来源于流纹英安岩岩浆。进一步根据与成矿关系密切的13种元素的R型聚类分析,将邹家山矿床成矿热液系统划分为高温成矿热液系统和中低温成矿热液系统。  相似文献   
86.
为适应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山区开展大比例尺低空航空物探测量工作,满足低飞行高度、高测量精度的要求,通过对比其他机型在机场条件、起飞升限、最大升限、高原机动性能,首次选择使用AS350-B3型直升机并设计制作长杆硬架防振航空磁测系统。对该机型在地面及空中试验进行了磁干扰形式、周期、幅值及衰减规律测试,发现其磁干扰主要由周期为96s幅值约为700nT的脉冲磁干扰、幅值约为300nT的方波磁干扰和周期为1s幅值约为20 nT由螺旋桨转动引起的磁干扰杂波组成,通过把磁探头适当远离飞机发动机及螺旋桨,对硬架系统加装防振部件,再加上磁测设备中的软补偿系统的磁补偿,就可能较好地克服飞机动作及振动引起的磁干扰,从而测量到高质量的磁数据,满足了在高海拔地形切割较大地区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应用梯度电测深新方法,在不降低测量效果的前提下,使激电测深工作可以在勘探区内广泛开展,进而获取更加详细的地电断面资料,提高解释精度.在沂南金矿区应用梯度电测深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二维反演计算,得到了极化率和电阻率断面.与实际地质剖面对比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地质特征,工作效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8.
马坑铁矿是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矿床,大洋、莒舟花岗岩分布于铁矿东西两侧,与铁矿关系密切。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莒舟花岗岩年龄为129.6±0.8Ma,MSWD=2.3,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大洋花岗岩年龄为132.6±1.3Ma,MSWD=1.3,它们都形成于早白垩世,与马坑铁矿辉钼矿Re-Os年龄(130~133Ma)一致。大洋-莒舟花岗岩具高硅、富碱、贫钙镁和高分异指数等特点,属弱过铝或准铝质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并缓向右倾斜,呈明显铕负异常的"V"型展布;微量元素具有Rb、U、Th、La等元素强烈富集而Ba、Sr、P、Ti 等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大洋岩体的(87Sr/86Sr)值变化于0.70878~0.71349之间;εNd(t)值变化于-7.2~-8.6之间,fSm/Nd=-0.27~0.16,t2DM =1511~1637Ma,(206Pb/204Pb)i=18.588~18.955,(207Pb/204Pb)i=15.660~15.682,(208Pb/204Pb)i=38.935~39.168,μ值介于9.54~9.59,ω值介于36. 77~38.13。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大洋-莒舟花岗岩属于高分异壳源型花岗岩,形成于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元古代地壳物质,有EMⅡ型富集地幔组分的参与,使花岗岩的地壳留存年龄的降低(1.51~1.63Ga)。  相似文献   
89.
对佳木斯—兴凯地块西南缘的黄松群进行其物源区特点、古风化条件和构造背景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套变质碎屑岩源岩为泥砂质沉积岩,源区母岩以中酸性火成岩为主。风化作用相关指数CIA、CIW及PIA,由杨木组到阎王殿组逐渐增高,而ICV值则呈递减趋势,体现了风化作用由弱到强,成分成熟度逐渐升高的特点。主量元素特征值SiO_2=69.95%、TiO_2=0.58%、TFe_2O_3+MgO=5.34%、Al_2O_3/SiO_2=0.21,微量元素特征值La=37.54×10~(-6)、Ce=72.83×10~(-6)、δEu=0.60、ΣREE=182.29×10~(-6)。REE配分模式与活动大陆边缘碎屑沉积物类似,并且在不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绝大多数样品投影点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松群碎屑岩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90.
对黑龙江尚志一面坡地区固安屯组砂、板岩中火山碎屑岩的夹层晶屑凝灰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Si O2含量为63.43%~75.01%,相对较高,主要为英安质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而亏损Sr元素;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有较明显的负铕异常,具有火山弧岩浆成分特点。主要获得晶屑凝灰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58.0±1.6 Ma(MSWD=0.113),代表固安屯组上部火山碎屑岩夹层的形成年龄。此结果表明,在黑龙江尚志一面坡地区发育的固安屯组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