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是中型绿岩型金矿床,但已属于严重资源危机的矿山,急待寻找接替资源,因此对新地沟金矿床进行深部远景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找矿矿物学和成因矿物学理论,利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及热电仪系统分析新地沟金矿床不同标高和矿段中黄铁矿的热电型标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地沟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晶型以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及聚形为主;热电系数变化主要集中在-331.10~340.20μV·°C~(-1)范围内,导电型多以N型为主,约占总含量的80%;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250~340℃,属于中温矿床。黄铁矿热电性参数XNP变化范围较大,估算矿体剥蚀率为67.96%~74.31%。通过对黄铁矿导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矿体剥蚀分析表明:油篓沟矿段位于矿体中底部,向深部可能有小规模延伸,小西沟矿段钻孔ZK106在深部有较大规模的延伸,其矿化前景最好;小西沟矿段钻孔ZK102深部矿化前景次之;大汗青矿段钻孔ZK_2802其深部矿化前景较差。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岩浆结晶过程中,矿物-熔体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熔体相,表现出不相容性;流体-熔体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流体相;卤水-气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卤水相; Pb在成矿过程中主要进入液相中进行迁移。氧化、偏酸性、富氯热液体系中,Pb主要以PbCl2-nn(0≤n≤4)形式迁移,尤其在高于350℃的高温环境下,Pb的氯络合物起支配作用;中低温、贫氯、高还原硫的碱性热液中,Pb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氧化、贫氯的强碱性(pH>7.5)热液中,Pb主要以羟基络合物形式迁移;贫Cl-且富CO32-和HCO-3配体的中、低温弱碱性热液体系中,PbCO03、Pb(CO3)2-2络合物也很重要。NH3、F-、Br-、S2-x、NaPbCl03、NaPbCl4-以及S2O2-3等潜在无机配体对Pb迁移成矿意义不大。某些有机配体,如羧酸、氨基酸、腐殖酸,在低温(<200℃)条件下对Pb的运移成矿有重要作用,尤其羧酸比较重要。在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成因的Pb Zn矿床通常经历了早期岩浆房去气、期后热液和晚期热液3个阶段。非岩浆热液成因的层控Pb Zn矿床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矿化机制主要为构造挤压与重力的联合驱动,或者伸展背景下的海底热液对流。影响Pb沉淀富集的微观因素主要包括热液组成、温度、压力、pH值以及Eh值等。热液演化过程中,沸腾减压、围岩蚀变以及流体混合等地质作用促使上述微观物理化学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地球化学障,从而使得矿石矿物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新地沟金矿床为一典型绿岩型金矿。利用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自然金602粒。研究表明,金的赋存形式主要有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和连生金。载金矿物以黄铁矿、石英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5%;其次是钾长石、绢云母、菱铁矿、褐铁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以显微极微粒金(0.2~5μm)、显微细粒金(10~20μm)、显微中粒金(20~50μm)、显微微粒金(5~10μm)为主,分别占32.23%、26.91%、20.6%、16.11%;手标本及显微镜下也能观察到显微粗粒金(50~100μm)和巨粒金(100~200μm),虽然其含量仅占4.15%,但其面积可达33.97%,对于矿石品位和储量来说十分重要。电子探针和物相分析显示,矿石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包括大量的自然金和少量的银金矿;通过计算表明金的平均成色为803,金矿物的成色和特征反映金矿形成条件为中温和中等深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铧厂沟金矿原生晕分布规律、提高找矿勘查效率,对铧厂沟金矿的原生晕进行了元素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并结合了野外工作及前人研究成果,得到铧厂沟金矿床理想的分带组合:前缘晕为As-Te-Sb-Hg,近矿晕为Ag-Au-Bi-Pb-Zn-Se,尾晕为Sc-Co-Ni-Mo-Cu-Cd-Mn.铧厂沟金矿的主矿带分带顺序为:Sc-Se-Mn-Cu-Cd-Ni-Zn-Ag-Au-Pb-Sb-Mo-Te-Co-Bi-Hg.结合原生晕理想的叠加模型,得到矿体从1150中段至990中段呈现不连续现象,表现为在1070中段以及下部矿体延伸至1030中段附近出现尖灭.新矿体从1030中段再次出现往下部延伸至990中段附近,并且存在往深部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硅酸盐熔体体系中,锌主要赋存于熔体相,部分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铁、镁硅酸盐及铁的氧化物中;流体/熔体相分 离时,锌优先进入流体相;卤水/气相分离时,锌优先进入卤水相;成矿过程中,锌主要进入液相流体中迁移。在热液环境 下, ZnCl2 - nn (0≤n≤4) 络合物是迁移锌的最重要形式,其次游离Zn2+,Zn2+-SO2 -4 络合物,Zn2+OH-络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对锌的运移也非常重要,但能与锌络合的其它潜在无机配体,如HS-,CO32-,NH3,F-,Br-, S2 -x 及S2O2 - 3 等,则意义不大。富有机质低温(<200℃) 条件下,部分有机质对锌的迁移也具有重要作用,如,羧酸、氨基酸及腐殖酸,其中羧酸意义最大。在Zn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Zn矿床矿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岩浆房去气阶段,期后热液阶段,以及晚期岩浆房去气阶段。层控Zn矿床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矿化机制主要为伸展背景下的海底热液对流,或者挤压环境下,构造挤压与重力的联合驱动,促使流体向盆地边缘迁移成矿。锌矿物的沉淀主要受热液组成、温度、压力、pH以及Eh等因素控制,地质过程中,围岩蚀变、沸腾作用以及流体混合作用等宏观过程促使上述物理化学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制约着锌的沉淀。  相似文献   
6.
岩浆结晶过程中,矿物-熔体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熔体相,表现出不相容性;流体-熔体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流体相;卤水-气相分离时,Pb优先进入卤水相;Pb在成矿过程中主要进入液相中进行迁移。氧化、偏酸性、富氯热液体系中,Pb主要以PbCl2-nn(0≤n≤4)形式迁移,尤其在高于350℃的高温环境下,Pb的氯络合物起支配作用;中低温、贫氯、高还原硫的碱性热液中,Pb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氧化、贫氯的强碱性(pH7.5)热液中,Pb主要以羟基络合物形式迁移;贫Cl-且富CO32-和HCO-3配体的中、低温弱碱性热液体系中,PbCO03、Pb(CO3)2-2络合物也很重要。NH3、F-、Br-、S2-x、NaPbCl03、NaPbCl4-以及S2O2-3等潜在无机配体对Pb迁移成矿意义不大。某些有机配体,如羧酸、氨基酸、腐殖酸,在低温(200℃)条件下对Pb的运移成矿有重要作用,尤其羧酸比较重要。在成矿过程中,岩浆-热液成因的Pb-Zn矿床通常经历了早期岩浆房去气、期后热液和晚期热液3个阶段。非岩浆热液成因的层控Pb-Zn矿床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矿化机制主要为构造挤压与重力的联合驱动,或者伸展背景下的海底热液对流。影响Pb沉淀富集的微观因素主要包括热液组成、温度、压力、pH值以及Eh值等。热液演化过程中,沸腾减压、围岩蚀变以及流体混合等地质作用促使上述微观物理化学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地球化学障,从而使得矿石矿物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7.
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锶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中毒重石矿床与重晶石矿床的差异性,文中对大型钡成矿带的锶同位素组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地层钡矿床中23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的87Sr/86Sr比值集中在0.707 771~0.708 869,平均值为0.708 379,低于寒武纪海水87Sr/86Sr比值(0.709),反映了成矿流体中有幔源物质的混入,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该过程类似于造成重晶石在海底沉积物中富集的现代洋底热水活动。志留系地层钡矿床中12件钡解石、毒重石、重晶石样品87Sr/86Sr比值集中在0.708 242~0.708 809,平均值为0.708 447,高于志留纪海水87Sr/86Sr比值(0.707 93),可能是同时代海水与深部热水混合所致,并有较高放射性成因壳源锶的混染。锶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海水与海底热卤水混合的结果。文中锶同位素的研究为南秦岭大巴山大型钡成矿带的海底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