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紧邻北部米仓山和东北部大巴山两大造山带,开展通南巴背斜与不同造山带、川东北先存古隆起的时空耦合关系物理模拟研究,对于约束周缘造山带的构造变形时间和区域构造变形时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川东北油气勘探也有指导作用.初始模型中,设计了北部推板和东北部推板分别代表米仓山和大巴山造山带的活动;下部硅胶层和上部石英砂层分别代表三叠系底部膏盐岩和上覆砂岩为主的碎屑岩;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川东北古生代隆起被逐渐接受,在模型底部用橡皮泥预制条带状构造代表古隆起.实验结果表明,北部推板挤压过程形成的速度场快速传递到橡皮泥(代表先存古隆起)之上的石英砂中,形成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东北部推板挤压过程形成的弧形构造带呈北西向展布,叠加在早期北东向构造上.通过梳理周缘造山带的隆升历史,并结合本次模拟实验结果,认为燕山期米仓山构造活动与古生代北东向隆起共同控制通南巴早期北东向构造的形成,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大巴山活动形成一系列北西向构造叠加在通南巴早期北东向构造之上,控制通南巴背斜须家河组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裂缝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2.
以沁参1井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构造演化及邻区对比等,以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为主要手段,配合锆石裂变径迹、矿物流体包裹体、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区域岩浆活动及盆地演化分析,较系统地研究了沁水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的区域构造运动与构造演化。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山西高原中—新生代岩石圈构造热演化与高原的隆升过程,提高了对沁水盆地的地质评价,为下一步研究华北克拉通东部沁水盆地及邻区的古地热演化历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3.
胶莱盆地为中生代残留盆地,受郯庐断裂带、牟—即断裂带活动的影响,盆地南部、东北部地震活动强烈,发育一系列与地震作用有关的地震事件沉积构造.利用大量的岩心、野外露头资料,在胶莱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莱阳组砂泥质沉积物中可识别出两大类地震事件沉积构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液化变形构造、拉伸变形构造、挤压变形构造)和硬岩层脆性变形...  相似文献   
164.
近年来,低幅度构造油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接替领域,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预测低幅度构造的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探索了一种利用地震曲率形态指数预测低幅度构造的新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多窗口倾角扫描,然后对倾角数据体进行多种曲率属性计算从而得到曲率形态指数数据体,将得到的曲率形态指数数据体沿目的 层进行数值提取从而获得目的 层的曲率形态指数结果,形态指数高值区为低幅度构造高部位.曲率形态指数预测低幅度构造不用解释层位、受人为因素影响小,能够预测更小尺度的低幅度构造,并且预测结果准确率高.此方法在厄瓜多尔T区目的 层进行应用,可以预测0.01 m2的小尺度低幅度构造,预测结果与钻井稳合率高,后续部署的2口钻井均获得工业油流,对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5.
结合苏里格南工区试验分析和往年施工经验,运用基于目标的较大炮检距观测系统设计方法,缩短道间距,同时增大排列长度;采用三线生产方法提高覆盖次数;使用"多井组合、单井小药量"的激发方式等野外技术措施以求改进野外采集记录。试验对比表明,此方法明显改善了资料品质,提高了剖面的信噪比及分辨率,达到了高精度地震采集的设计效果,为苏里格南工区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6.
地震勘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地下构造的精确成像.由于人为因素和环境原因,地震数据在空间方向上往往是不规则采样或缺失采样的,这可能会在数据处理时产生假象,最终导致错误的解释.因此经常需要在空间方向对缺失的地震数据进行重建.重建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反演问题,即从不完整的地震数据中重建出完整的地震波场.本文重点研究了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如基于滤波的重建方法、基于波场延拓算子的重建方法、基于变换域的重建方法以及相干倾角插值等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目前地震数据重建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7.
轮古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一直是影响钻井成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广泛发育的地下河又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钥匙。以现代岩溶和古岩溶的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地质建模及井震结合的综合分析,刻画出塔里木盆地轮古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地下河系统22个。研究表明:地下河的发育主要受构造、古地貌、断裂和地表明河水系的控制;地下河的岩石类型主要是中下奥陶统一间房组和鹰山组的石灰岩,包括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晶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和裂缝,它们发育于地下河主河道、分支河道及洞顶缝等位置。由于地下河内部结构复杂,与主河道相关的厅堂洞、天坑等储集体规模大,是油气最富集的位置。地下河的形成早期处于高连通状态,而晚期由于淤塞点的存在及地下河低部位的充填,仅在局部的独立区块连通。  相似文献   
168.
初至波菲涅尔体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有限频理论,对于某个特定震相的观测信息,不仅射线路径上的点对该信息具有影响,射线领域上的其他点对接收信息也具有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核函数来表达.本文基于波动方程的Born近似与Rytov近似,给出了非均匀介质情况下初至地震波振幅与走时菲涅尔体层析成像单频、带限层析核函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均匀介质情况下初至地震波菲涅尔体层析成像核函数解析表达式的理论模型实验与分析,给出了不同维度振幅、走时单频菲涅尔体的空间分布范围,进而给出了带限菲涅尔体边界的确定方法.将本文的走时菲涅尔体层析成像理论应用于表层速度结构反演中,理论模型试验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初至波菲涅尔体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比传统的初至波射线层析成像理论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69.
冻土区勘探一直是地震探测的一个难点.为了探测研究区的深部结构,分析可能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其冻土区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我们在研究区进行了高精度的二维地震勘探试验.本文主要介绍针对冻土区的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技术试验方法,包括资料的静校正问题、冻土层反射成像问题及精细速度分析等.通过对这些试验结果的分析,作者总结出一套针对高原冻土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震野外施工方法和静校正方法,为今后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方法,提供了参数设置依据和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0.
埋藏在6000m以下的地震反射异常体是礁体还是火成岩体?或者是海底滑塌体?在高质量重磁电资采集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域内的地层岩石物性细致研究,利用CEMP资料界面约束二维反演、重磁力异常剥离技术和LCT重磁力地震联合反演解释技术细致研究了异常体的物性参数,从密度、磁化率、电阻率、速度等多种特征推测判断了深层异常体地质属性,为钻井部署提供了间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