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38篇
地球物理   178篇
地质学   647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宋维琪  孙山 《地震学报》2005,27(6):630-636
应用地震资料约束下大地电磁资料反演古潜山或基底内部结构的新方法. 首先利用地震及井资料,反演得到古潜山或基底之上各层的厚度及电阻率,建立了古潜山或基底以上的地电模型;并利用大地电磁一维反演资料,建立了古潜山或基底及其以下的地电模型. 在初始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应用高效快速的二维大地电磁正演算法——模式匹配方法,进行正演计算. 利用共扼梯度迭代方法,进行正反演迭代计算. 通过对胜利油田南北618剖面反演, 基底以下在地震资料没有显示的构造信息,在反演结果中得到了较好地反映.   相似文献   
102.
柴北缘地区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沉积盆地大多具有前陆盆地层序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前陆层序和非前陆层序。柴达木盆地柴北缘层序地层格架主要包括非前陆层序的侏罗系和古近系以及前陆层序的新近系。通过井剖面层序分析结合有限的地震剖面,可以对柴达木北缘侏罗系划分7套III级层序。古近系—第四系划分11套III级层序。侏罗系属于非前陆期沉积,新近系属于前陆期沉积。通过柴北缘地区层序框架下沉积特征的解剖,表明柴北缘地区非前陆期遗迹化石以缺氧环境化石群为主,沉积相以河流-湖沼体系为特征。前陆期遗迹化石以陆相氧化河湖相环境化石群为主,湖退体系域(RST)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非常发育。柴达木盆地的沉积层序表现为受构造强烈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强烈活动期潮湿气候下层序表现为山前带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凹陷区形成退积式准层序组。干旱气候配合下的层序表现为多物源更加明显,山前带沉积物供应更加迅速,且沉积中心迁移强烈。  相似文献   
103.
鄂尔多斯盆地氦同位素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稳定的含油气盆地,也是我国发现1000×108m3以上大气田最多的盆地。根据46个气样氦同位素分析,3He/4He为3.1×10-8-1.2×10-7,平均为4.36×10-8,R/Ra值为0.022-0.085,是壳源氦的特征。鄂尔多斯盆地3He/4He和R/Ra值不受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气的产状及气的原生性与后生改造的影响。R/ Ra值定量说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上极稳定。  相似文献   
104.
松辽盆地北部湖盆萎缩期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缩期是陆相湖盆演化的重要阶段,但和断陷期、坳陷期相比,对湖泊萎缩期的沉积充填和层序构成的认识非常不足,研究也非常薄弱。松辽盆地的四方台期和明水期是典型的湖盆萎缩期,对其沉积充填和层序构成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学术界和工业界对这一重要阶段的认识和促进油气勘探。将四方台组、明水组划分为一个超层序,六个三级层序。对比分析了松辽盆地坳陷期与萎缩期地质特征,认为盆地萎缩期为地形平缓的浅水盆地,具有构造幅度低、可容空间小、湖平面升降频繁等特点。层序界面多表现为低角度不整合、低幅上超面以及沉积转换面等;沉积上,该段主要发育河流相、浅水湖泊、浅水三角洲等沉积相。层序结构上,由于没有明显坡折带,故采用两分法划分体系域,包括湖侵体系域(TST)和湖退体系域(RST);盆地边缘没有明显的的下切谷特征,砂体主要发育于湖侵体系域,很少发育湖底扇。从层序主控因素看,由于构造整体稳定,湖平面变化主要受气候和盆地古地貌影响。  相似文献   
105.
几种常见震积岩相标志在模拟实验中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鄢继华  崔永北  陈世悦 《沉积学报》2009,27(6):1131-1137
震积岩相标志是识别震积岩的最有效依据。在对震浊积岩形成过程的水槽模拟实验中,发现了同沉积断裂、微褶皱纹理、液化砂岩脉、液化均一层、同沉积变形构造、震浊积岩等典型的软沉积物震积岩相标志,他们形成于地震作用的不同阶段,有规律的分布在三角洲—震浊积岩体系之中。同时,模拟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与震积岩相标志易混淆的其他成因相标志,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种相标志的组合特征、与沉积环境的配置关系以及区域的构造背景等。依据模拟实验得出的震积岩相标志分布模式,通过相标志类型和组合特征分析,可进行震浊积体发育区带预测,指导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滩海油田具有完钻井少,以地震资料为主的特点,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建模。复杂断块油藏具有许多内部断层,充分利用地震解释层位和断层成果建立合理的构造模型。采用“多步建模”的思路,选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算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以测井资料为硬数据,地震反演数据为软数据,先后建立自然伽玛模型、泥质含量模型和砂泥岩相模型,然后以砂泥岩相模型为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模型。经研究表明,综合使用地震解释成果和三维地震数据体,有助于建立准确、合理的构造模型;而采用“多步建模”的思路,利用序贯高斯同位协同模拟算法,并综合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参数模型,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储层参数模拟进行约束,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保证储层参数模型的准确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声学参数,避免取样测量产生测量误差,研制出一种海底底质声学原位测量系统。为了检验原位测量系统的工作性能,在胶州湾海域进行了初步的测量实验分析。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研究,验证了原位测量系统的一些工作性能,同时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薄片鉴定、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全岩和粘土矿物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等手段,结合埋藏史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环境的特点。分析认为,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成岩现象丰富,表现出不同成岩环境相叠合的特征,存在酸性、碱性和酸性碱性交替等多重成岩环境。着重利用不同成岩环境代表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成岩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3 000~3 200 m是碱性流体活动的重要深度。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部储层在埋深过程中由浅到深大致经历了(弱)碱性(小于1 750 m)→酸性(1 750~3 200 m)→酸碱交替(3 200~4 000 m)→碱性(4 000~5 000 m)→弱碱性到弱酸性(大于5 000 m)多重成岩环境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成岩现象。埋深和温度是成岩环境变化的宏观主导因素,但并非绝对控制因素,局部流体性质的变化更能直接导致成岩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9.
基于Skyline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获取监控范围的影像,发现被监控目标的即时状态.2维GIS与视频监控的集成逐步走向成熟,但在可视化效果方面远不如3维GIS.因此,结合Skvline软件中的video On Terrain技术提出了一种3维地面影像视频监控新方案,并设计了地面影像视频监控系统的软硬件框架,分析了音视频编码传输原理和视频控制机制,总结归纳了地面影像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要求,最后实现了3维地面影像视频监控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通过测量套管壁电势实现测量地层视电阻率,不同的地层模型对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会有不同的测井响应. 在传输线方程系数中本文考虑了径向含多个界面地层的影响,对轴向(井轴方向)呈层状、径向阶跃变化地层模型,给出了电势分布递推公式,计算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响应,绘出了测井响应曲线. 算例表明,该方法有较强的轴向地层界面分辨能力;对径向均匀地层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地层模型电导率,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地层特征;对高电导地层,低电导水泥环有明显的测井响应;当径向存在多个地层界面时计算结果则为径向各层电导率的综合反映,不是某一径向层的电导率;算例显示该方法有较快(算例运行时间在1s内)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