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4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在矿山生产实际中,准确估计矿体品位空间分布规律和总体储量有利于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文章采用对数克立格(Log Kriging)法和距离反比法以个旧锡矿芦塘坝10-9号矿体为研究对象计算储量,其结果分别与地质块段法计算的储量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前两种计算方法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误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22.
遥感影像融合作为影像处理领域中最具有挑战的工作,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具备全天时、全天候、穿透云雾等多种特点,却因存在相干斑噪声等问题,使得影像难以解译。相比之下,光学影像可以反映地物的光谱和空间信息,易于解译,但容易受到云雾干扰,造成信息丢失,将光学与SAR影像数据融合可以实现不同类型传感器成像之间的信息互补,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的影像分析与解译提供方便。本文首先对光学和SAR影像融合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包括传统融合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在影像融合方面的最新工作,重点阐述了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生成式对抗网络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等框架在光学和SAR影像融合中的进展;然后总结了光学和SAR影像融合在深度学习领域开发的数据集,并做了简单介绍和说明;最后,从数据集、时间序列影像融合、融合评价体系和算法轻量化等4个方面对光学和SAR影像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3.
高原城市地形破碎、范围广、落差大,原城市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采用的椭球参数、投影面等存在差异,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快速扩张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设计了一种通过DEM和行政区地理位置加权来建立城市坐标系统的方法,在最大范围覆盖行政区域面积的基础上,减少了中央子午线和投影抵偿面的设置数量;并以昆明市为例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达到规范要求,该方法对于建立类似高落差城市平面坐标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4.
PS-InSAR技术的昆明地表沉降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荐铭  甘淑  袁希平  邱鹏瑞 《测绘科学》2019,44(1):53-59,89
针对昆明2015—2017年可能存在的地表沉降问题,该文通过永久性散射体干涉技术和GIS方法,利用34景Sentinel-1时序降轨数据,揭示了昆明市城区地表沉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并从地质、水文、人为等方面分析了成因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昆明市城区地表整体存在形变,平均速率在±10mm/a之间。以渔户村、广卫村和洪家村为中心形成了3个面积较大的沉降带,分布在靠近滇池北岸的南市区,而西北方向的普吉片区和环城西路附近的棕树营片区是本次研究中发现的两个新沉降点。  相似文献   
225.
黄亮  於雪琴  姚丙秀  杨泽楠 《测绘科学》2019,44(11):189-194
针对像素级变化检测方法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时存在检测结果过于细碎、错检和漏检过多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对象级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SLIC算法分别对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得到超像素并标记颜色;然后采用PCA法对分割标记图进行降维并采用差值运算方法对两期分割标记图进行处理得到差异图;最后采用OTSU法对差异图进行二值分割得到最终的变化检测结果。为了验证实验结果,选取两组多时相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变化检测精度分别达到95.96%和91.9%,是一种可行的变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26.
湖泊面积的变化能反映区域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对研究区域的气候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RS、GIS技术的支撑下,以MSS、TM、ETM+、OLI遥感影像,彩红外航片,Quick Bird、World View-2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资料和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利用膨胀型和腐蚀型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抚仙湖1974、1977、1987、1993、1996、2000、2001、2002、2004、2005、2006、2009、2012、2014、2015年共15个时段的湖体边界,计算其面积,并分析抚仙湖岸线和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结合流域的气象、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岸线和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驱动因子并构建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1974年以来,抚仙湖岸线和面积的变化趋势都是增大-减小-再增大,2009年以后都在减小,且幅度较大,变化强度明显增强。(2)空间尺度上,40年来,抚仙湖在各个方向上都有萎缩和扩张,变化趋势复杂,总体重心往南偏移。(3)灰色关联分析显示人为和自然因素与岸线和面积变化的关联度都在0.6以上,表明抚仙湖湖面变化是耕地、建筑用地、植被覆盖以及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年平均气温与岸线和面积的关联度分别达到0.935和0.993,表明年平均气温是引起湖面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27.
在遥感影像分类应用中,使用不同种类的分类器对原始图像进行操作所得出的分类结果的分类精度和效率都是不同的,设计完成多分类器融合分类实验,实验可以将不同种单一分类器的优点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比单一分类器分类精度和效率更好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投票原理设计抽象级融合的多分类器并完成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多分类器融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在精度上要比单一分类器的分类精度高.   相似文献   
228.
滑坡灾害因其极大的破坏性而引起高度重视,如何快速、高精度地自动检测滑坡体成为主要研究问题。针对滑坡体检测数据不足、精度低、检测滑坡体不完全等问题,本文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Transformer的优点,以Transformer为主体,采用DETR网络实现滑坡体的自动检测。首先,对于数据集数据不足的问题,采用离线数据增强的方式实现滑坡体数据增广;然后,采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的DETR网络结构对增广数据集进行多尺度训练和预测;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DETR网络对滑坡体检测的平均准确率(AP)达0.997,可准确识别和检测滑坡体。此外,试验结果还验证了数据增强可有效提升DETR网络对滑坡体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229.
人口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规律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随着数据精度和质量的提升,基于公里网格统计单元宏观分析该问题已具可行性。论文以公里网格为统计单元,结合WorldPop数据集和SRTMGL1数据集,分析了2000—2020年间中国人口数量在地形因子(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的分布与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人口空间化数据集、DEM数据源以及网格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口数量分布呈现强烈且持续小幅增强的低地形指向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分布半数平衡点在2000年分别为95.6 m、50.7 m和3.01°,到2020年下降至77.0 m、46.8 m和2.88°。(2)相对土地面积分布,人口数量分布呈现范围稳定且强度持续小幅增大的低地形优势性,海拔、起伏度和坡度梯度上,人口主体优势分布上界分别较稳定地位于520 m、137 m和6.84°附近,人口主体优势率分别上升了0.011、0.026和0.038。(3)除DEM数据源差异对人口数量的起伏度分布和坡度分布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各项数据差异并未产生明显影响。研究可为宏观理解中国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230.
滇东南曼龙沟金矿床是滇东南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床,为进一步确定其成矿时代,对其中发育的两类磷灰石——与含金黄铁矿密切共生、呈细脉状集合体产出和与含金黄铁矿关系不密切、在细脉旁呈斑块状集合体产出,开展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原位U-Pb定年。结果显示,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共生的磷灰石形成时代为(148±25)Ma(MSWD=0.64),与黄铁矿关系不密切的磷灰石形成时代为(142±69) Ma(MSWD=11.8),两组磷灰石测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两者形成于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总体上看,曼龙沟金矿床成矿时代为~145 Ma,属于燕山早期,矿床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华南陆块岩石圈自东而西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