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任东  洪友崇 《地球学报》1993,14(3):103-117
本文在对中生代和现代共7个蛇蛉科进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W.Hennig的分支系统学理论为依据,利用Hennig、Farris-Wagner简化Nelson-Platnick和Kluge-Farris等4种支序分析法,分别探讨7个科大亲缘关系,4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Baissopteridate是较原始的类群,并与其余6个科形成一个单系类群;Raphidiidae和Huacelliidae关系最为密切,组成一对姐妹群:I=(A+B);其与Jilinoraphidiidae构成另一对姐妹群:II=(I+C);II与Alloraphidiidae也形成一对姐妹群:III=(II+D); Mesoraphidiidae和Huaxiaraphidiidae是另一对关系密切的姐妹群:IV=(F+E);并与III构成一对姐妹群:V=(III+IV)。这一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蛇蛉目的演化关系提供了可靠的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中国北方昆虫群的建立与演化序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洪友崇 《地质学报》1998,72(1):1-10
本文根据长期累积的中国北方古生代,中生代和第三纪众多的昆虫化石标本系统研究的结果,建立了由老互新的14个昆虫群及29个昆虫组合。  相似文献   
23.
辽西海房沟组新的昆虫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的标本是采自海房沟组,共五个新种两个新属:Blattula? liaoningensis s.n., Mesoprophalangopsis liaoxiersis g.s.n., Sinotettegarcta longa g.ss.nn., Palaeontinopsis Sinensis s.n., P. liaoensis s. n.  相似文献   
24.
再论恐龙绝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龙的绝灭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出现了众多的假设、假说、猜测甚至臆测,但至今仍未有一种公认的理论来科学地合理地诠释恐龙绝灭的机理:本文从对生物绝灭的认识切入,对比地质历史上生物的绝灭事件来认识恐龙的绝灭。从绝灭理论来分析,认为恐龙绝灭决非单一因素,而环境的恶化是导致恐龙绝灭的根本,恐龙绝灭是绝灭选择的必然,而最近恐龙的鸟类起源学说将提醒人们该重新认识恐龙的绝灭问题。  相似文献   
25.
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重金属污染已给人类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危害。文中基于大连湾水下 11m深 6 1cm沉积柱状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测定 ,探讨大连湾近 10 0年来Cd ,Hg,Pb ,As ,Zn ,Cu重金属含量的逐年变化。分析底栖有孔虫多样性的时间分布 ,探讨底栖微体生物对环境污染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上述 6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度在近百年间 ,经历了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到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过程。至 1999年 11月 ,污染度增加的幅度分别为Cd 85 .5倍 ,Hg 6倍 ,Pb 7.5 4倍 ,As 3.82倍 ,Zn 7.82倍 ,Cu 3.4 6倍。有孔虫物种数量的年代分布 ,表现出与环境污染度变化的一致性。有孔虫的物种数在 195 0年达到高峰 (2 6个种 ) ,以后物种数和个体数不断减少 ,直至 1997年有孔虫消失。文章讨论了重金属污染对生命健康的影响 ,重金属污染已威胁到人群身体健康 ,应给予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6.
北京天竺晚上新世以来植被演替与气候变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北京天竺TZ01钻孔岩心孢粉样品239块,孢粉组合反映了北京天竺晚上新世以来(约3.580 Ma BP)植被演替和气候变迁大致经历了10个发展阶段:(1) 3.580~3.050 Ma BP:以针叶林植被为主,气候寒冷偏湿;(2) 3.050~2.555 Ma BP: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草原类型,该阶段开始升温,但气候较为温暖湿润;(3)2.555~2.300 Ma BP:植被为温凉偏干的疏林草原,湿度开始下降;(4) 2.300~1770 Ma BP:植被类型仍为疏林草原,该阶段温度上升,但幅度并不大,湿度基本不变,气候温凉干爽;(5) 1.770~1.070 Ma BP: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湿润;(6) 1.070~0.922 Ma BP:植被演替为较暖湿略干的针阔混交林-草原;(7)0.922~0.800 Ma BP:植被为较寒冷干燥的疏林草原,温度降低,降水减少;(8) 0.800~0.650 Ma BP:植被为温暖偏干的以松为主的疏林草原,温度有所上升,但湿度变化较小;(9)0.650~0.160 Ma BP:植被为温凉湿润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10) 0.160 Ma BP至今: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为主,前期气候冷湿,后期较为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27.
洪友崇  吴坚 《现代地质》2000,14(1):15-20
根据张俊峰于 1989年发表的 1个新属新种——古翅山旺蚁 Shanwangella palaeopteraZhang,1989的分类根据 ,经检验 ,对该属、种进行修正 ,作为 1个未定种归入老属 ,即弓背蚁属未定种 Camponotussp.。  相似文献   
28.
洪友崇  李镇宇 《地质通报》2012,31(5):647-652
The fossil specimen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grayish green mudstone and shale in the upper part of Lower Member of Middle Triassic Tongchuan Formation (T2t)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Venationary feature correlation with old families and taxonomic discussion show that, among them, one specimen can be assigned to a new family - Sunopteridae fam. nov., which includes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and can be referred to Order Protorthoptera Handlirsch, 1906 in taxonomic position, thus belonging to a new member of the Tongchuan Entomoassemblage of Shaanxi Entomofauna (belonging to Shaanxi Biota). The discovery of the new family and its new genus and species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s as follows: ① The discovery of the new family and its new genus and species fills firstly the vacancy in the protorthopterous field of China; ② In the meantime, it fills also the gaps of the valuable Middle Triassic protorthopterous fossil specimens between Late Carboniferous and Late Triassic Epochs in the world; ③ Judging from venationary features and taxonomic posi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ur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erged vein of M and Cu, it formed a new unique and particular style of merged vein M+Cu. It not only is unique and simple, but also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above mentioned 10 old families, thus providing important taxonomic evidence.  相似文献   
29.
笔者近年对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Grove Mountains)开展了上新世以来冰盖表面波动的综合研究,运用冰川地质、地貌、土壤、沉积岩、孢粉组合及宇宙核素等各种方法手段,提出东南极大冰盖形成以后并非稳定演化至今,而在上新世早期时发生过大规模退缩,其前缘至少曾经退缩到格罗夫山地区,距现今冰盖边缘约400 km。之后,冰盖又迅速膨胀,到距今2.3 Ma时,冰面至少超过现今高度约400 m。以后冰面缓慢平稳下降,至1.6 Ma时,东南极冰盖进入第四纪振荡期,但重新上升的冰面再也没有超过现今高度的100 m以上。东南极冰盖大规模消融事件在全球尺度上也有所响应,例如北半球大冰盖形成,青藏高原整体剧烈隆升,塔里木盆地黄土出现等。这类行星尺度的气候变化可能与直布罗陀海峡关闭与地中海盐化事件,巴拿马地峡关闭等大地构造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30.
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的古气候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金沙村,可能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古蜀国的都邑所在地。本文分析了金沙遗址两个探方WT7908和IT8305的31个孢粉样品,探方IT8305孢粉组合表明:蕨类植物孢子占60.3%,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占24.8%,木本裸子和被子植物花粉占14.2%,水生植物花粉相对较少,仅占0.7%。蕨类植物主要以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属为主,草本植物中野牡丹科占绝对优势,木本裸子和被子植物中主要以松属和桦木属为主,水生植物主要包括双星藻、鸭跖草科和香蒲属。成都平原在这个时期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阶段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平原上生长着茂盛的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后期阶段的气候虽然还属于亚热带气候,但较前期更加湿热,气温和降雨量都比前期要高。定量分析和重建了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的古气候:年均温17.7–19.8ºC、最热月均温21.7–28.6ºC、最冷月均温11.5–11.9ºC、年较差12.1–14.9ºC、年降雨量993.3–1113.3 mm、最大月降雨量224.6–268.1 mm、最小月降雨量6.9–14.1 mm。成都地区3000年前的年均温比现在要高1.7–2.8ºC,而年降雨量基本和现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