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58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81.
林家组出露于辽宁东部本溪林家崴子一带.自小林贞一1942年记载以来,其时代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争议跨度从第三系到上二叠统.20世纪80年代初,张武等依据动植物化石和地层对比,提出了林家组属于中三叠世的观点.由于林家组产出的植物化石十分复杂,既有古生代,又有中生代分子,且没有锆石年龄证据,故林家组时代仍然存疑.近年来,在林家组底部找到了变质凝灰质粉砂岩,其中有很多锆石.根据30颗保存较好锆石测年结果,发现4颗最年轻锆石的206Pb/238U平均年龄是239.5±4.1 Ma.另外,最近前甸子地区林家组发现了少林肋木(Pleuromeia shaolinii).因此尽管林家植物群存在二叠纪和三叠纪均有分布的重要植物,但结合锆石定年、地层对比、岩性特征、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三叠纪代表植物及中三叠世到早白垩世均有分布的昆虫索德蠊属来综合分析,可以确认林家组确实属于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82.
下扬子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地质条件复杂,对油气保存条件产生了重要影响。页岩油气具有自生自储的特性,与常规油气相比,对保存条件的要求较低,在下扬子地区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潜力。通过港地1井钻探,在下扬子地区二叠系大隆组和龙潭组获得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三气一油"的发现,与常规油气"上气下油"不同,港地1井油气呈现"上油下气"式非常规油气储集方式。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约70m,地层倾角10°~20°,现场解吸获取的页岩气样品甲烷含量达80%,有机质丰度为1.9%~2.3%,平均值约2.0%,有机质成熟度(Ro)为1%~1.25%,平均值约1.2%,具备生成页岩油气的良好基础。基于港地1井的钻探发现,认为下扬子地区构造运动影响弱、盆地规模小、保存条件好的"小而整"的坳陷或盆地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3.
鄂尔多斯古陆具有稳定的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也存在有利于金伯利岩形成的深切地幔的深大断裂构造。在山西柳林尖家沟地区发现众多金伯利岩,在山西应县和大同地区发现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及似金伯利岩等与金刚石形成有关的岩体,在这些地区也发现少量微粒金刚石和大量指示矿物;圈出内蒙古新庙、陕西店塔2个铬尖晶石指示矿物异常区。陕西店塔地区还发现与金伯利岩岩浆活动有关的环状构造。鄂尔多斯古陆区具备原生金刚石形成条件,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4.
为了识别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地区的东部延伸边界,利用穿越南黄海的OBS2013-SYS深地震测线开展2D速度结构模拟,在测线NW方向位于千里岩隆起带的OBS(海底地震仪)站位均观察到了折合走时突然增加的现象。速度结构模型显示胶莱盆地东侧海阳凹陷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低速沉积层增厚现象,模型自OBS06站位向NW方向,沉积层厚度由小于1.0 km显著增厚至2.5 km左右,推测该处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的东部边界断裂。结合前人在海阳凹陷识别出的控盆断裂进行分析,厘定了海阳凹陷在海区大体的构造边界和沉积中心,认为胶莱盆地东部控盆断裂可能延伸至连云港-石岛断裂一线,与嘉山-响水-千里岩断裂构成千里岩隆起带南北边界断裂带的一部分。海阳凹陷沉降中心可能位于南黄海海区连云港-石岛断裂北侧海阳凹陷的NE方向,发育的厚层白垩系可能存在较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85.
南黄海海域的中、古生代海相油气前景广阔,是重要的油气战略接替基地。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作用,原型盆地遭受强烈破坏,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物理勘探精度低,造成对地层与构造认识不清,油气分布规律不明。针对勘探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的主要对策是:重点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研究与攻关试验工作,提高方法技术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在大地构造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开展多期构造活动背景下有效烃源岩、储层、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工作,对区域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且地层、岩性等特征存在争议的局部构造实施科学钻探等。  相似文献   
86.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11个省(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油气资源长期安全可靠的储存对于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油气储库基地建设规划布局的需求,在充分收集利用前人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床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评价了盐穴油气储库建设的可行性。长江经济带除上海和贵州外,其余9省(直辖市)均发现了大量的岩盐矿床,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古近纪; 成盐盆地范围0.29~10 000 km2,盐层累计厚度3~1 050 m,矿体埋藏深度40~3 400 m; 矿石中NaCl含量20%~99.86%; 矿体顶底板及夹层岩石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地质调查揭示出区内大部分地下盐穴远离地震活动带,构造稳定,因此可以改造为石油储库。考虑储气库的密闭性及安全性,江苏金坛盆地等6个盐矿埋深适中,建穴地质条件较好,适合建造储气盐穴库; 江苏淮安等14个盆地的局部地区适合建造天然气储库; 重庆垫江等11个盐矿埋深较大,可以建造储气盐穴库,但建造成本较高; 湖南澧县等21个盐矿埋藏偏浅,应选择更深部的盐层空间建造油气储库。建议在江苏金坛、淮安、赵集和丰县,江西清江和会昌,湖北云应、天门小板和潜江等盐矿地区优先开发利用盐穴。  相似文献   
87.
对合肥地区浅层地下水取样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分类指标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Ⅰ类水、Ⅱ类水和Ⅲ类水)占59.3%,经过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Ⅳ类水)占30.5%,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0.2%。在地下水评价指标中,挥发性有机指标较好,毒性重金属指标和半挥发性有机指标次之,无机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化学组分主要为铁、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硫酸盐和钠+钾等无机组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化学组分主要为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六价铬、砷、铝、碘、氯化物等无机组分和苯并(a)芘等有机组分。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原因主要为城市和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农药、化肥使用及生活垃圾污染。  相似文献   
88.
89.
本研究旨在讨论天津滨海新区的围垦对其附近水域水动力和悬沙输运所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定量评估。在天津港南部、北部海域分别选取4个站位进行了全潮水文观测,获取了流速剖面、悬沙浓度剖面数据,并据此计算了底切应力、潮不对称性以及余流。结果表明,底部悬沙浓度与流速、底切应力存在相位一致性,绝大部分站位的沉积物都呈现向岸净输运的趋势,悬沙通量分解显示潮汐捕捉项是该区域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围垦愈增的2009~2015年,天津港北部潮不对称性增强,向陆的单宽悬沙输运率由20.15 g/(m·s)变至24.92 g/(m·s),而南部海域潮不对称性减弱,向陆的单宽悬沙输运率从37.75 g/(m·s)减小至6.37 g/(m·s)。综上,持续地围垦可能导致天津港附近海域的水动力条件改变,推测北部潮滩淤涨可能加快,而南部淤涨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90.
潜流带(即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带)是位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梯度的饱和含水带。潜流带内发生着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改善水环境质量和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潜流带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河床沉积物结构特征、水文特征、环境特征、生物群落格局、物质输入等因素的影响,潜流带内C、N、P元素以及有毒金属元素(Fe、Mn、As、Hg等)会发生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沉淀与溶解、生物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原位监测、数值模拟、原位培养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技术是潜流带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手段。未来针对潜流带的研究可以从监测和数值模拟技术、河床沉积物变化特征以及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