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528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GPS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天文  吴琳  李家权 《山地学报》2004,22(6):713-718
探讨了应用GPS技术进行滑坡监测的原则和方法,结合向阳技校滑坡的实际监测资料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对几年来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了滑坡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和对该地区地表以及位于滑坡体上的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滑坡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和监测数据对滑坡进行了预报,从而对该地区的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ERP是一种企业级的资源计划优化系统,ERP能够帮企业获得收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把ERP企业资源优化思想应用到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中,目的是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浪费,使整个成本大大降低。ERP模式同城市数字信息系统设计系统的完整有机的整合,是现代系统设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再结合的过程,是数字城市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3.
根据浙江江山石鼓水库大坝的结构构造特点、水库地质条件以及水库病险原因与状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技术措施和施工操作规程,对病险水库进行了全面彻底治理,并取得良好效果。详细介绍了工程病险状况,除险加固方案设计,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加固效果检测及评价等。  相似文献   
34.
基于1982~2006年的AVHRR GIMMS NDVI数据,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分段线性回归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揭示该地区近25年来在不同时段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从而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植被在25年时间内整体呈上升趋势。秋季NDVI在秋季温度断点之前以上升趋势为主,秋季NDVI在秋季温度断点之后仍以上升趋势为主,但上升趋势有所放缓。2)通过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和相关分析研究得出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温度是秋季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秋季温度断点之后,秋季温度仍呈上升趋势而降水呈显著减少的面积增多,从而在温度和降水双重影响下的干旱胁迫导致植被下降;当秋季温度下降而秋季降水增多时干旱发生概率变小,从而使秋季NDVI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5.
在将构造发育特征与走滑双重构造理论模型进行类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成果,就其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受控于走滑与拉伸并存的多动力源区域地质背景下,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构造演化体现了断陷与拗陷、拉张与走滑的叠加效应,NNE走向的辽中1号断裂、辽中2号断裂及辽东断裂的发育不仅控制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凸凹格局,其走滑侧接关系也导致了研究区走滑双重构造的发育;辽东凸起是由于辽中2号断裂、辽东断裂走滑弯曲、右行左阶侧接而形成的挤压走滑双重构造,而辽中凹陷在早期拉张断陷基础上,经历了后期走滑作用的改造,其断裂体系的发育体现了辽中1号断裂与辽中2号断裂的右旋右行侧列所产生的拉张走滑双重构造效应;在走滑双重构造的增压带,断裂侧向封堵性强,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断层圈闭,是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6.
本文基于热年代学理论,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数据及对磷灰石热史的模拟,分析探讨金川铜镍矿床在中新生代的抬升冷却过程,认为金川超基性岩体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持续的冷却抬升阶段,且在中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早期经历了两期快速的抬升冷却事件,推断此事件与青藏高原后期活动时间相对应,证明金川岩体受到该事件的远程效应波及,致使该矿床遭受了一定的改造。  相似文献   
37.
新疆乌鲁木齐东部野生动物园附近的下二叠统下部发育了一套以枕状玄武岩为代表的火山岩系。该玄武岩在公路上发育有两层,上部一层较厚,可达7~8m,下部一层2~3m。岩枕近圆形、肾状、枕状、条带状或蠕虫状等,多呈顶突底凹。岩枕长轴平行排列,长轴基本顺层面分布;有的岩枕中含大量海百合茎、珊瑚及腕足等生物化石。在TAS图中大部分样品位于玄武粗安岩,而在K_2O-SiO_2图上主要落在低K拉斑玄武岩区间。MnOTiO_2-P_2O_5图解显示以岛弧为主,常量元素的特征总体上更接近岛弧玄武岩。在Hf/3-Th-Ta图解上也以岛弧为主;在Zr/4-2Nb-Y图解显示以火山弧为主,常量元素的特点总体上更接近岛弧玄武岩。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表明为同源岩浆产物,具高度相似的演化过程,多种微量元素判别图揭示岛弧-弧后盆地环境;稀土总量明显较低,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其稀土分布曲线一致性较好,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型,Eu为负异常,揭示了乌东玄武岩岩浆有一定分异。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弧后盆地玄武岩(BABB)具有很好的一致性。U-Pb和谐年龄为283±8Ma,结合地层及古生物资料推测乌东玄武岩喷发的时间为早二叠世早期。乌东枕状玄武岩-灰岩之下有一套(磨拉石)底砾岩,初定为石炭-二叠系的界限。底砾岩之下为下石炭统的中厚层灰岩,具有明显的喀斯特化,为不整合接触,揭示在两者之间发生了造山作用。通过对新疆乌东早二叠世早期的枕状玄武岩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环境和时代的研究,表明乌东一带早二叠世主要为一个岛弧和弧后盆地环境,进一步揭示了北天山北缘石炭-二叠世碰撞闭合造山之后又发生了松弛扩张形成了弧后盆地,海水再度大规模入侵。最终的闭合碰撞造山的时间最早可能在晚二叠世。由于乌东枕状玄武岩在喷出地表后受到了生物化石和陆源碎屑的污染,再加上侵入过程中地壳的污染,使其具有非常复杂的地球化学特点和多解性。乌东玄武岩的研究对于了解博格达山、甚至天山中段在晚古生代的构造沉积演化及造山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及三塘湖盆地油气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由于净初级生产力较低,且自然扰动强烈,荒漠生态系统往往被认为是一巨大碳源。然而,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发现,荒漠地区的土壤能够吸收大量大气CO2,但该过程因为不能从机理上得到充分地解释而饱受争议。通过深入讨论该反常的碳过程及其可能的驱动机制,认为荒漠土壤吸收大气CO2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热力机制、地表湍流和压力梯度改变驱动气体运动机制可能是该过程发生的重要驱动机制。但就目前而言,因无直接证据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荒漠地区土壤吸收的碳会普遍且快速运移至地下水体中或矿化封存于土壤中,所以尚不能断言荒漠地区土壤是一个碳汇。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关注荒漠地区土壤液相碳的运移问题,尤其关注其气相转化和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39.
对相对重力测量虚拟仿真系统项目中所涉及的正常重力模型、重力异常模型、重力固体潮模型、相对重力仪模型和观测场景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根据测站坐标和观测时间利用相关模型生成测站绝对重力值和LaCosteRomberg G型相对重力仪读数的相对重力测量虚拟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40.
糜棱岩韧性变形发生的应变局部化过程,尤其是多相糜棱岩第二相对基质相变形的影响一直是显微构造研究难点.研究表明糜棱岩借助颗粒边界滑移实现多相混合,形成多矿物相集合体.在多相糜棱岩内,第二相在基质相颗粒边界施加齐纳阻力,牵制基质相颗粒边界的迁移速率,破坏基质相颗粒的动态平衡过程,使基质相颗粒位于古应力计对应的颗粒粒度以下,导致基质相整体的表面积增大,促进扩散交换过程,提高了扩散蠕变,降低了基质相位错蠕变和结晶学优选方位(CPO)形成的效率,使变形机制从颗粒粒径不敏感蠕变机制(GSI)过渡为颗粒粒径敏感蠕变机制(GSS).另外,多相糜棱岩内的第二相具有诱导应变局部化的效应,使塑性应变局部化更为强烈,引起物质强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岩石变形过程和岩石圈流变行为的改变.选取秦岭群花岗质糜棱岩进行多相矿物糜棱岩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花岗质糜棱岩伴随着云母含量的增多以及各相混合程度的增大,石英的颗粒粒度明显减小,CPO强度显著降低,基质相显微变形受第二相控制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