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01.
研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指出沿江开放的决策效应明显,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地位不断上升,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但外向型发展仍落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外向度水平较低,出口货物档次不高。开发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2.
黄河南徙、海平面变化与江苏中部的海岸线变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据史书记载,黄河的南决侵淮始于汉。1128年以来,从黄河决口点到徐州之间的泛滥冲决河道主要有三支,1351年之后河道较固定地走对人泗(亦称贾鲁河)入淮的流路。此时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多在豫东、鲁西南、皖北及徐州一带的河湖洼地中淤积。1494年刘大复筑大行堤阻断黄河北支后,遂以“一淮受全河之水”,形成北流全绝、全流入淮的格局。1616年黄河决口河道全流出九里山南-小浮桥东出会运。清代又在淮阴-云梯关间两岸修筑岸堤,使黄河全流入海。黄河所携带的巨量泥沙除小部分在下游近河口段两侧形成决口扇外,大部分被携入海,导致河口…  相似文献   
103.
海岸资源开发及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面向国土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海岸与海岛的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目标和设计原则进行了讨论,指出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系统及各子系统技术方案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4.
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盐沼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收集了1988-2001年12个时相的江苏盐城幅卫星影像,提取了双洋河口至梁垛:河闸之间的互花米草盐沼;统计了不同时期的分布信息。分析表明:①互花米草盐沼在江苏扩张非常迅速,到2001年7月互花米草盐沼分布面积达129.28km^2,从射阳河口至梁垛河闸之间的潮问中上带泥滩大部分已被互花米草盐沼所覆盖;②由于生态位的影响,互花米草盐沼沿平行于海岸线方向的扩张速度快于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的扩张速度;③依据野外调查和卫星影像分析,互花米草盐沼扩张可分为3个阶段:立地阶段、快速扩张期及成熟期。此外,还对互花米草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非洲投资环境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投资环境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特殊性、综合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由30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对非洲各国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将其分为优(I≥2)、良(1≤I〈2)、差(0.8≤I〈1)和极差(I〈0.8)四大类,以便为我国企业对非投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王建  柏春广  徐永辉 《沉积学报》2006,24(4):562-569
通过对江苏中部淤泥质潮滩潮汐纹层发育过程的实地观测,以及对所采样品在室内进行的落淤量的计算与颗粒的粒度、磨圆度分析等,揭示出江苏中部海岸淤泥质潮滩沉积中的潮汐层理的成因机理:毫米级薄砂泥互层层理为半日潮的产物,厘米级厚的厚砂泥互层层理为半月天文潮的产物。此外,通过对9711号台风引致的风暴潮影响前后的滩面进行了现场观测,发现江苏中部淤泥质潮滩上部存在一个即使在风暴潮期间也不发生侵蚀的地带。该带的风暴沉积与正常的潮滩沉积比较,具有粒度较粗,分选较差,磨圆稍好,递变现象明显,平行层理或波状交错层理发育比较典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7.
林雨荘  焦自美 《湖泊科学》2005,17(3):269-274
河川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河川主支干道即为系统中的主要动脉,各种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物种讯息传输,均依赖河川水系为之.但因人类迁入活动及过度利用水资源,干扰了水的自然循环,土壤与微生物的自然演化,生物的迁徙与演替平衡等.且目前河川治理大多以取水、防洪为优先,忽略了景观生态原则在河川中的作用,致使城市与水环境关系日益疏离,物种的栖息地逐渐被破坏.本研究以台湾北部淡水河流域为例,探讨河川流域中之景观生态功能,并将景观生态原则纳入流域治理的综合目标之一,研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8.
岱海水位下降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群  姜加虎 《湖泊科学》1999,11(4):304-310
应用GIS软件ARC/INFO,建立太湖流域海面-地面变化信息系统,并与数据采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研究对本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工程建设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气候,海面,地面变化和区域环境变迁。采用长江三角洲地区邻近海域21世纪前半期地区性RSL上升幅度预测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面的不断上升和太湖流域地面沉降的加剧,2000年和2050年,太湖流域处于高潮位以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矿区地质勘查工作内容的分析和对GIS的深人研究,探讨了基于GIS的矿区地质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结构与功能、系统和数据库设计、建库和系统开发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0.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及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面沉降是苏锡常地区当前面临的最大地质灾害问题。本区的地面沉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时空上与 地下水开采密切相关;二是其形成主要为含水砂层的压密和顶、底板粘性土层的固结。针对地面沉降的研究多从 其宏观力学特性、水土耦合和建模等方面着手,而对土体在沉降变形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研究不多,因而对土体在沉 降变形过程中的可逆和不可逆、非线性变形、弱透水层变形等的机理,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关 建议,主要包括:1)应系统地研究苏锡常地区第四纪土体各土层的细观和微观结构,弄清地面沉降区土体结构的演 化规律及其与抽、灌地下水、土体物性指标等之间的关系,建立土体沉降类型与土体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2)应对 第四纪土体中的弱透水层开展系统研究;3)应从土体结构的角度,深入研究土体在排水和回灌过程中的可逆和不 可逆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