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87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48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在随机噪音背景下地震反射信号的增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增强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是地震勘探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因存在噪音和信号比较弱,致使正常时差(NMO)校正加方法难以奏效的问题,提出提高信噪比和增强反射信号同相轴连续性的共反射面元(CRS)迭加方法,该方法将来自菲涅尔带的信息经校正迭加在一起,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信噪比,增强反射信号同相同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62.
是否能够正确地建立深度域三维速度模型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败的关键 .本文根据Deregowski循环 ,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 ,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 ,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建立技术 .借鉴时间域CDP(共深度点 )道集上常规叠加速度分析的策略 ,在深度域CRP(共反射点 )道集上 ,提出剩余慢度平方谱的概念并建立相应的实现技术 .导出深度域中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之间的关系 ;按照串级偏移原理确定偏移循环过程中初始速度、剩余速度及修改后速度之间的关系 ;采用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算法实现从剩余慢度平方谱中自动拾取层速度 ,讨论了其地质速度约束条件和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的收敛准则 ,使得所拾取的层速度模型具有合理的地质意义并获得最佳偏移成像效果 .SEG EAGE理论模型数值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在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工区 ,5 8km2 三维资料的速度模型建立并获得满意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  相似文献   
56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巴楚地区10口探井的石炭系-下三叠统的大孢子进行研究,建立了石炭纪-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5个(包括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大孢子组合各1个),并对国内外相关层位的大孢子组合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其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笔者为首次报道该地区早石碳世和二叠纪大孢子组合,对本区及邻区今后开展地层古生物研究及油气勘探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64.
微机群并行实现Marmousi模型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6,自引:19,他引:6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等地震资料处理需要相当大规模的计算资源条件。巨型并行机因其计算能力强而备受工业界的青睐。但其价格的昂贵也限制了使用范围。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微机群是一种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廉价实现方案,本文即是讨论利用微机群来实现Marmousi模型叠前深度偏移所涉及的数值实现。为比较起见,我们选择国际上大规模分布式并行计算机代表-IBM SP-2以进行计算性能的比较。  相似文献   
565.
选取有代表性的岩石样本,实验室模拟地下岩层的实际物状态,对P波的品质因数Q和波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地下岩层的P波Q和波速皆随压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随温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且Q与波速符合幂律关系.粘弹介质地震波场正演模拟表明,导致地震波衰减速的主要是第四系低速带的影响,通过地震测井资料估算,按目前的地震采集方式,即潜水面(低速带)以下激发,检波器地面接收,从激发到接收,地震波在第四系中高频成分将损失170Hz.在最理想情况下,爆炸震源激发的初始子波频宽为402Hz,经过第四系和下伏地层吸收,第四系以下的反射波频带宽度不会超过232Hz,这是松辽盆地受地层吸收限制的高频采集极限.  相似文献   
566.
油气成藏^40Ar-^39Ar定年难题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成藏作用伴生的矿物种类少,主要为碳酸盐矿物,以及少量石英和黄铁矿等,这些矿物均不适合用传统同位素年代学方法进行年龄测定,因此,油气成藏年龄是同位素年代学尚未解决的一大科学难题。^40Ar-^39Ar(K-Ar)法是可能应用于油气成藏年龄测定的首选同位素定年方法。从^40Ar-^39Ar法的优点和实验技术的角度,讨论了油气田样品^40Ar-^39Ar定年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测定对象、测定方法和可行性。有机杂质气体纯化装置的研制成功,为开展油气成藏^40Ar-^39Ar年代学研究,并获得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奠定了实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67.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机构特征与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广泛分布,构成数目众多、类型多样的火山机构,部分经后期构造变动埋藏于盆地深层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火山岩储层.本文从多种地震技术手段中优选出常规地震剖面、构造趋势面和三维属性切片技术作为识别该区各类火山机构的方法,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机构地震特征进行了系统分类.同时,结合徐家围子地区大量深层钻井资料分析,总结营城组5种火山机构类型与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本区火山机构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发现区域大断裂控制着火山口和火山机构中心,火山口决定火山相带的展布,岩相控制火山岩的储层特征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568.
选取松辽盆地内泥岩样品和煤样进行热模拟实验,建屯了两个样品成甲烷的氢、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模型并标定了动力学参数.分别以徐深1井区、沉降中心地质资料为例进行研究,表明两处源岩均有短期内大量生气的特点,气源岩生气期分别为距今95.5~73 Ma和距今0~73 Ma.计算得到两处源岩沙河子组暗色泥岩和煤、火石岭组暗色泥岩和煤所生天然气单独运聚成藏(自开始生烃到现今累积成藏)所对应的δDCH4 和δ13C1,进而定量计算出徐深1井区源岩所生甲烷的δDCH4 为-237.3‰,δ13C1为-28.8‰,沉降中心气源岩所生甲烷的δDCH4 为-2.5‰,δ13C1为-24.8‰.以各区域天然气混合后的δDCH4 作为来源气体的端元同位素值,根据物质平衡原理计算得到:徐深1井区源岩对该区气藏的贡献比例约占72%,沉降中心源岩的贡献比例约为28%.同理以δ13C1.方法得到徐深1井区源岩对该区气藏的贡献比例约占66%,沉降中心源岩的贡献比例约为34%.氢、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地质应用结果存在的差异与同位素分馏模型标定所用热模拟实验为不加水实验有关.  相似文献   
569.
通过色谱-质谱分析,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35个原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将之分成4类.Ⅰ类原油是贝尔凹陷原油主体,占分析样品的77%,特点足菲系列含量高,平均值为64.7%,三芳甾类化合物和三芴类化合物含量次之,分别为11.42%和11.81%.Ⅱ类原油为高三芳甾类原油,三芳甾类化合物占芳烃化合物的53.9%,是该类原油的主要成份,非系列化合物含量较低,为32.5%,萘系列含量和三芴化合物含量最低,分别为0.6%和3.54%.Ⅲ类原油为高菲系列和高萤蒽含量原油,菲系列为64%,萤蒽含量高达11%,是其它原油的16倍以上.Ⅳ类原油具有高萘、高三芴化合物和低菲系列化合物的特点,分别占原油芳烃馏分的30%、32%和26%,三芳甾类化合物含量低,占3.6%.这充分说明海拉尔箍地烃源岩沉积期间有不同的沉积环境,原油有不同的牛烃母质.Ⅱ类原油以藻类为主要生烃母质,Ⅲ类原油以高等植物为主,Ⅰ类原油介于Ⅱ类和Ⅲ类原油之间,为混合型生烃母质.Ⅳ原油沉积环境和前三类原油明显不同,为咸水强还原湖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70.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油页岩属中一差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型为辅,处于低成熟一成熟阶段.生物标记化合物都含有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型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正构烷烃呈前高后低的单峰型分布,nC23、nC27为主峰碳,重烃组份占绝对优势,OEP值为1.02~6.63,具有明显的奇碳数优势.Pr/Ph比值为0.13~1.37,多数小于0.6,具植烷优势,伽马蜡烷含量较高,油页岩沉积环境为咸化还原环境且盐度较高.萜烷丰度顺序为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三环萜烷中C20、C21和C23,丰度相对较高,且C20、C21和C23多呈倒“V”形分布,C23相对富集.甾类化合物主要成份为规则甾烷C27、C28和C29,ααα20RC27、C28和C29甾烷多数呈几乎对称的“V”形分布,C29 >C28 >C27.甾萜烷分布特征反映其原始有机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又有一定比例的陆生高等植物混合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